“矿……盐?”
宋妖妖一惊,旋即本能捂住自个的红唇,左右观望,生怕被人知晓。
嗯,偷感很重,仿佛被人捉奸般心虚。
但不止宋妖妖,在场的所有人都是压低嗓音,生怕此秘密被外人知晓。
之所以如此失态,是因为盐与铁,这两项小民生活的必需品,向来被所有国家的朝廷垄断专营,绝不容许民间染指。
可以说,盐铁专营与国家赋税一样,乃是撑起一个王朝的鼎足之一。
它的暴利,甚至在很多时候能超越赋税。
毕竟,哪怕老百姓再抠搜,再穷窘,也必须得吃盐巴,否则就会在痛苦中脱水死去,干农活也会手脚酸软。这是盐的必要性。
铁就更加毋庸赘言,铁镐铁锄铁镰刀,若没了铁,基本的种田都搞不定。
朝廷垄断后,就能自由定价,哪怕狠狠薅百姓羊毛,大家伙儿也只能逆来顺受,因为没了盐铁谁都活不下去。
“你是真的有三分天命在身上的。”宋妖妖感慨地看着许灵均,“自己的领地中,居然发现了矿盐,从此就不怕朝廷掣肘了。”
许灵均摊手,苦笑道:“你说错了,老龙山也并非我的领地。我只是一介平民,哪来的封地?这都是霸占的山头罢了,倘若朝廷知晓盐矿……哦豁,怕是要跟我拼命。福祸相依,发现矿盐未必就是一桩好事。”
“嘁,你还真是矫情,真要怕大乾朝廷的话,索性垒砌青砖,填上土水泥,把盐矿封起来,就当无事发生呗。”宋妖妖很毒舌地鄙夷道,“你跟本小姐装啥,我们可是灵魂笔友,是这个时代唯二的小说家,在我心里是把你视为师弟的。哪怕为了师尊魔道子的杂家传承,我也不可能出卖你的。”
许灵均默然片刻,翻着白眼道:“你一个写小黄书的也配做我师姐?说句实话吧,《嫪毐与我娘亲二三事》除了比较三俗吸眼球,在小说的故事性和戏剧性上,难道不是被我的《三国演义》爆杀?”
“以后,小说家一脉,还得靠我许灵均扛鼎。”他拍着胸膛,极为不屑地低头俯视着雪腻俏脸上写满不服的宋妖妖,“叫一声大师兄听听,我的黄暴小师妹。”
宋妖妖顿时脸蛋通红,额头滚烫,如云秀发中蒸腾起水汽。
她急眼了。
作为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中,公认的小说家掌门人,她向来对自己的创作引以为豪。
如今,居然在最擅长的领域,被许灵均鄙视,她岂能不恼火。
而更关键的是……他说的都对,实实在在地戳到了她的痛处。
“你……”宋妖妖正欲拿出三寸不烂之舌,跟许灵均舌战三百回合。
许灵均却摆摆手:“小师妹,你也不必忧心。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所以将来师兄名留青史时,你也能跟着沾光。人们会说:咦,这不是小说家巨子许灵均的内个内个内个……哦,对,黄暴小师妹!”
宋妖妖气鼓鼓地瞪着他,半晌说不出话。
可许灵均已是带着刘小别,离开了办事处:“走,我们去瞧瞧盐矿,看看是富矿还是贫矿。”
“是富矿!”
刘小别嘿笑着解释:“矿洞里都是大块大块的白色晶体,贼漂亮,一看就是富矿呐!”
“很好,这下子有东西铺路了,咱们不怕隆冬大雪封山了!”许灵均也十分欢喜,“得尽快安排人手挖出来制造成除冰盐呐。”
“哈?”
刘小别愣住。
宋妖妖也满脸茫然。
如此珍贵的盐巴,许灵均的第一反应居然是用来铺路……
许灵均瞧他们的神色,秒懂了他们的所思所想,不由笑眯眯地摇摇脑袋:“你们就是被盐铁专卖给糊弄了。盐本身,压根就不是啥稀罕物,只不过是官府为了抬高价格,垄断定价,从老百姓手里抢钱,才严格限制生产,把它变成了高价稀缺物资。”
“且不说光是大乾境内就有很多高原盐湖,湖底沉积的盐足够大乾百姓吃个两三千年,就说各地发掘的盐矿,便不下上百座,其储量也足够大家伙儿吃个大约万年吧。而且,在海边蓄水池晒海盐,也是毫无技术难度的事情,只不过官府严禁渔民搞而已。”
他不屑冷哼:“所以,很多渔民偷偷晒出盐巴,然后用几十倍的浓度来炮制咸鱼,再把肚子里塞满盐粒的咸鱼卖给百姓,从而绕开了朝廷的监管,这便是一种合法的私盐贩售。而海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见盐巴根本不是啥稀罕货。”
“呃,但用来铺路,终归有些奢侈……”宋妖妖依旧觉得匪夷所思。
许灵均笑笑:“将‘除冰盐’铺满我们的山中道路后,积雪就会易融化,雪水也不易结冰。我们的商路将从此畅通无阻,再也不惧大雪封山,岂不美哉?”
“还有这种功效……”宋妖妖讪讪地阖上了嘴巴,面露羞惭,她不禁觉得,自己在许灵均面前,简直像个蒙昧无知的乡下姑娘。
刘小别眼前一亮:“那咱们即刻安排人手来挖矿啊,二哥!”
许灵均颇为头疼地感慨:“有了这座盐矿,我们又得安排人挖矿,再找青壮运送,还得安排一批人抡大锤将盐块粉碎,还得找一群女工熬煮溶解提炼出精盐,同时也要腾出大量人手去路上铺除冰盐……好缺人手啊,就算流民们都痊愈后,都不够用。”
宋妖妖翻个白眼:“别的势力都在愁闷如何养活麾下的闲人,甚至是撕破脸皮将附庸自己的佃农撵走,逼得他们沦为四海漂泊的流民。你倒好,居然嫌人不够多。”
许灵均淡淡笑笑:“是他们太废物了,满脑子只想着压榨百姓,从不愿意开发百姓们的潜能,帮他们觉醒智慧,增加技能。其实,只要有足够的工具,再传授一定技术,每个人都能发挥出千百倍的价值。”
他指着自己的玻璃大棚:“譬如那里。目前是由三个农人照顾一座玻璃大棚,日夜照看。但等他们娴熟后,只需夫妻二人就足够经营好一座大棚,也用不着值夜。”
“你猜猜,比之传统农民,他们的种田能赚多少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