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也不能说这些大臣都是在杞人忧天,其实这种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至少对于如今的大清来说,是原本看好的继承人登基的事情,反而还没有过,最后继位的人都是凭手段,而不是名正言顺。
康熙帝的父、祖等人都死得很突然,新帝在继位的时候,也不是没有发生过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就登基了。
尤其是其祖父皇太极和其父顺治帝在登基的时候,因为先帝死得太突然,没有留下遗旨,当然也有可能是有遗旨没有传出去,大家都不愿意认,最后都是各方势力商量了好几天,最后才决定出来的结果。
实际上登基的人,大家都知道并不是原本先帝看好的继承人,只不过他们登基更符合大家的利益,也就成了新帝了。
就说康熙帝祖父皇太极登基的时候 ,就有当时的大妃阿巴亥说先帝努尔哈赤留下的遗言,是让十四子多尔衮继位。
虽然因为大妃阿巴亥是多尔衮的生母,这些话也未必可信,但是众所周知努尔哈赤活着的时候,对多尔衮确实是宠爱非常 ,也不断在加重他的地位,这些话未必就不可信了。
至少努尔哈赤没有表明过要让皇太极继位的意思,皇太极能够继位,是凭手段得到其他人的支持。
皇太极去世以后,顺治帝登基的时候,也是这样子。
谁都知道皇太极不可能放弃成年,并且也一直在培养的长子豪格,选择才几岁的顺治帝登基,让曾经竞争过皇位的弟弟多尔衮做摄政王辅政。
但是人死了,也就管不了身后事,顺治帝登基更符合大家的利益,自然是顺治帝登基, 豪格最终被陷害自尽。
就算顺治帝临终之时看好继承人,也不是康熙帝,而是安亲王岳乐,只是那个时候病重的顺治帝,也做不了多少主,在太皇太后的一力支持下,还是康熙帝登基。
听到这里,太子的脸色也不由得凝重起来。
他倒是并不担心这个可能性,尽管这个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可是他占着先知,知道康熙帝的病并不算严重 。
这道旨意,也确实是康熙帝的意思。
大阿哥并没有做什么隐瞒康熙帝情况,想着先要把他这个太子逼死,自己在借机登基的事情。
可是他却想到另外一个可能性了,他现在没有这个担心,是因为有瓜尔佳舒雅和乌拉那拉慧心那里的消息,提前了解这些情况了。
要是换做他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再听到下面这些心腹的担心,他又会是个什么想法,又会怎么做?
他心里面会不会同样有这个担心?
原本太子一直觉得在康熙帝今年会对他态度大变这个事情上,他肯定很冤枉。
不说他对康熙帝的孝心,怎么可能在见到生病的康熙帝,一点儿悲伤之色都没有。
就算他真不孝顺,那也不会这么明显的表现出来。
为此,他也给自己找过不少理由。
因为三阿哥是和他一块儿去的 ,并且表现完全和他成为对比了,他怀疑过三阿哥以及其背后的马佳一族做过什么。
于是他还把自己身边清理了一遍,并且也查出来了不少的问题,以及和马佳一族有牵连的人。
后面他也想过,尽管明面上是这个理由,实际上也有可能未必是这个理由,这个理由只是用来敷衍外人的。
但是不管如何,太子都觉得自己肯定冤枉。
可是现在太子倒是有些拿不准了!
荣妃马佳氏就算仗着当初皇阿玛忙不过来的时候,照顾过他几天,在他身边安插过人手,这些人对他确实不忠心,就真的一定和这个事情有关联吗?
不管身边的人怎么鼓动他,他心里面要是完全没有这些想法,也不可能被奴才牵着鼻子走。
要是这真的只是明面上的理由,让康熙帝一直耿耿于怀,对他产生隔阂的原因,又会是什么?
现在太子不由得开始往另外一个方向想,会不会是他把事情想复杂了。
如果他也像这些心腹一样,怀疑这道召他过去探病的圣旨,是皇阿玛已经没了,大阿哥伪造的。
在这种担心之下,提着心去行宫探病, 见到还好好的皇阿玛,他是应该高兴还是伤心?
太子这里想着这些,一时间没有及时说话,其他人只以为他把这些话听进去了,便就继续往下说。
又有一人开口道:“奴才不认可齐大人这个话,这些都只是齐大人的猜测,并不能说就不一定不是万岁爷的意思,圣旨已下,殿下不去的话,万岁爷又该做何想?会不会怀疑殿下的孝心?你们忘了汉武帝太子刘据的事情了?”
汉武帝刘据和秦公子扶苏的事情,就是完全相反了。
汉武帝刘彻因病在甘泉宫养病,并不在宫里面,和太子的联系也就断开了。
因为有宠臣江充和太子不和,就告发太子在施行巫蛊,才导致汉武帝生病,想要以此治罪太子刘据。
太子刘据询问心腹应该怎么办,就有身边的太子少傅出主意,同样也是说到秦时公子扶苏被奸臣诬陷害死的事情,让太子刘据不能坐以待毙,免得被奸臣害死。
最终选择主动出击,直接起兵杀了奸臣,最后走投无路,只能自杀而亡。
在这个事情上,都说要是太子刘据见到汉武帝刘彻了,父子两人把误会解释清楚,就不会落到最后那一步。
显然,这个大臣的意思是,就算再怀疑旨意有诈,太子也不能不去。
要不然的话,要是康熙帝没事,太子岂不是成了抗旨不尊?
在康熙帝生病想要见儿子,特意召儿子过去的时候,儿子竟然找理由不过去 ,他又会怎么想?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并且一旦选错,就是大事。
就又有人叹道:“怎么索相不在万岁爷跟前,而是裕亲王福全一路,要是有索相在,我们也就不用这样担心了。”
索额图尽管也随军出征了,却并不是跟在康熙帝身边,也就没有办法提供什么消息了。
让太子一党的这些官员,十分的为难,不知道应不应该相信这道旨意。
好在太子在这个事情上 ,倒是并不用为难,毕竟他知道这一道旨意的真假。
于是在回过神以后,太子就抬了抬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你们的担心,孤都知道!”
太子一开口,还是先肯定了这些大臣的忠心 ,毕竟不管考虑得对不对,终究也是在为他着想。
不过他已经知道事情真相如何,肯定不会如这些大臣那样担心,犹豫着到底该不该去。
在瓜尔佳舒雅和乌拉那拉慧心所知道的历史上,他都快马加鞭赶去了,就因为面上表情不如三阿哥上心,都让康熙帝一直耿耿于怀,记在心里面几十年,太子怎么也不可能不去。
然后看着这些大臣还想要开口,太子就继续往下说了。
“只是既然皇阿玛病了,特意让人传旨让我过去探病,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不去,你们就不用再劝说了。皇阿玛洪福齐天,肯定会没事的。”
听到太子这样说,这群大臣尽管担心,却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作为臣子 ,可以劝诫君主,尽自己的忠心。
却不能要求君主一定要听自己的想法,更别说他们自己的意见也不统一。
事情定下来以后,既然是康熙帝生病的时候想让太子去探病,太子也知道他在这一次的表现很重要,自然也不敢耽搁。
把京城的事情安排好以后,太子带着三阿哥,以及太医、药材这些,就快马加鞭朝着康熙帝所在的行宫赶去。
一路风餐露宿,日子自然是不好过。
不过谁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讲究 ,一路上都是在马背上都不下来,不停的换马,就想尽早能够见到康熙帝。
终于在两天后的傍晚,一行人来到康熙帝所在的行宫,并且顺利见到康熙帝了。
要是开卷考试,太子都还能考个不及格,这个太子早就做不下去了,也不可能在无数人虎视眈眈之下,还能坚持个二十余年。
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可能还会犯错。
但是知道现在康熙帝正在病中,需要的是关心。
见到康熙帝以后,三阿哥表现的是满脸的担心与焦急,太子的表现,只能比三阿哥更加担心与焦急。
倒是让康熙帝都嫌弃太子太过于腻歪了,一点都不稳重。
说他:“保成,你是太子,稳重去哪里了?皇阿玛不过是小病,你作为太子,正该稳定人心,做出这个样子,成何体统?”
太子本就了解康熙帝,知道康熙帝有时候责骂并不算什么,完全不管不问才麻烦呢!
听到康熙帝这样说,他倒是放心了,知道这一关算是过了。
就说道:“皇阿玛,儿子也是担心。”
不过康熙帝对太子的表现满意了,其实也没留太子在这边多留。
尽管康熙帝生病以后,就移到行宫养病了。
但是毕竟这个地方 ,离战场也不算远。
康熙帝在生病的时候,人比平时也要脆弱不少,想要见见太子这个宝贝儿子,一时间就没有顾上其他。
在见过太子,心里面高兴以后 ,就想到此地也不算安全了。
他在这里也就罢了!
要是太子也在这里 ,真出点儿什么事,就是天塌了 。
于是在第二天,康熙帝便让太子又回去了 ,自己继续留在战场上指挥。
不过康熙帝也没有在战场上,多待多久。
很快,战事结束,就也起驾回京了 。
等到康熙帝回京以后,京里面的气氛,就一直不怎么好了。
这一次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尽管说看起来也算胜利了,把噶尔丹打跑了。
但是噶尔丹只是回老巢了,大清这边的死伤反而更加严重,康熙帝的亲舅舅佟国纲都没了。
并且在这一次和噶尔丹交手的过程中,大清这边的军队也出现很多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帝无论如何也不会觉得自己胜利了,认为该庆祝。
因此在回京以后,给亲舅舅佟国纲大办葬礼以后。
又把两路人马的主帅裕亲王福全、恭亲王常宁,以及其他在战场表现不好的人,全都处罚以后,康熙帝的心情也一直很低沉。
康熙帝心情不好,气氛自然一直就沉闷下去了。
直到康熙帝缓过来,开始大量操办皇子皇女的婚事了,气氛才算暖回来。
虽然说大家也心知肚明 ,康熙帝选择这个时候大量操办婚事,也有因为这次亲征噶尔丹并不顺利,要安抚人心的原因。
但是毕竟是办喜事 ,就算有其他目的,气氛也热闹起来了。
先是已经比较大,并且婚事早在几年前都已经定好的大格格、三格格、五格格等人。
这几个人的婚事,早在噶尔丹有异动,康熙帝知道和噶尔丹迟早会有一战的时候,为了安抚蒙古,就定下来了。
不过那个时候,这几个格格年纪都还不算大,康熙帝对自己的女儿还是疼爱,舍不得她们那么早出嫁,一直并没有把人嫁出去。
这一次康熙帝亲征噶尔丹不算十分顺利,担心和噶尔丹同属蒙古的其他蒙古部落看到这个情况,心思会有些浮动。
再加上这几个格格的年纪也都差不多大了,排在最前面的大格格、三格格都快二十了,也不能再说年纪小了,便就渐渐的开始定下婚期。
把几个格格嫁出去以后,就是排行在前面的几个阿哥了。
大阿哥倒是好说,康熙帝给大阿哥定下的是伊尔根觉罗氏,年纪也不小了,成亲正合适。
但是从太子开始,康熙帝就有些犹豫,要让他们现在就成亲,还是再等两年。
毕竟康熙帝给太子定下的茉雅奇是康熙二十二年出生的,给四阿哥定下的郭络罗诺敏是出生于康熙二十一年,也只比茉雅奇大几个月。
就算是为了奖励董鄂彭春在与沙俄打仗的时候,以及这一次和噶尔丹打仗的时候十分英勇,打算指给三阿哥的董鄂清宁,年纪都不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