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高个也不示弱,身子往前一探,脖子伸得老长,像只斗架的公鸡,反驳道:“你可拉倒吧,就你这德行,能守规矩?太阳怕是要从西边出来喽。我看你还是趁早死了这条心,老老实实回家种地,别去佛门净地瞎搅和。”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却又透着一股熟稔的亲昵劲儿,一看就是相识已久的好友在互相打趣。
江思年听着他们有趣的对话,不禁也莞尔一笑,原本赶路的疲惫似乎也在这轻松诙谐的氛围中消散了几分,他默默想着,这世间的烟火气和众生百态,倒也是旅途中别样的风景。
江思年听着他们的谈论,心中对金刚寺的期待更加强烈了。他匆匆吃完午饭,又买了一些干粮和水,便离开了小镇。
—————————————————
接下来的几天,江思年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夜幕降临时,他便寻一处山洞或荒废破庙歇脚,山洞内阴冷潮湿,破庙中蛛网横生,但疲惫不堪的他无暇顾及,倒头便睡。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落在大地,他便立刻起身,简单整理行囊后,再次踏上漫长的征程。终于,在第五天的傍晚,天边晚霞似火,他远远瞧见一座巍峨的寺庙静静矗立在山顶。
寺庙的建筑气势恢宏,飞檐斗拱,错落有致,金色的琉璃瓦在夕阳的余晖下闪耀着夺目光芒,那便是他心心念念的金刚寺。江思年来到山脚下,将马拴在一棵粗壮的树上,随后徒步向山上走去。
山路崎岖蜿蜒,两旁树木郁郁葱葱,枝叶交错,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更衬出山林的幽静。当他来到金刚寺山门前时,天色已完全暗了下来。
山门上挂着两个巨大的灯笼,昏黄的光在夜风中摇曳。江思年抬手叩响寺门。
不一会儿,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一个小沙弥探出头来。他看到江思年,双手合十,轻声问道:“施主,这么晚了,来我金刚寺所为何事?”
江思年也双手合十,恭敬地说道:“小师傅,我是一名游医,路过此地,听闻金刚寺佛法高深,武僧武艺高强,特来拜访,希望能在寺中借宿一晚。”
小沙弥上下打量了江思年一番,说道:“施主请稍等,我去禀报住持。”说完,便转身匆匆跑了进去。
过了一会儿,小沙弥折返回来,笑着对江思年说:“施主,住持有请。”江思年跟着小沙弥走进寺庙。寺庙里庄严肃穆,大雄宝殿中供奉着巨大的佛像,香烟袅袅升腾。
他们来到一间禅房,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和尚正坐在蒲团上闭目养神。小沙弥轻声说道:“住持,这位施主求见。”
老和尚缓缓睁开眼睛,目光如炬,看着江思年说道:“施主请坐。听闻你是一名游医,不知医术如何?”
江思年谦逊地回应:“略懂一二,曾为一些村民治过病。”
老和尚点了点头,说:“医者仁心,施主有此善举,也是功德一件。既然来了,就在寺中住下吧。明日,你可在寺中四处走走,感受一下我金刚寺的佛法。”
江思年连忙道谢。小沙弥带着他来到一间客房,房间虽简陋,却收拾得干净整洁。江思年简单洗漱后,躺在床上休息,心中满是对明天的期待。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江思年便早早起床。他走出客房,看到寺中的武僧们已经在广场上开始练武。他们排成整齐的队列,一招一式刚劲有力,吼声震天。江思年被这磅礴的气势吸引,不禁走上前去观看。这时,一位武僧注意到了他,大步走过来问道:“施主,你不是游医吗,难道你对我们的武功感兴趣?”
江思年笑着说:“是的,我听闻金刚寺的武僧武艺高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我也略通一些拳脚功夫,不知能否与各位师傅切磋一番?”
武僧们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说道:“切磋武艺,自然是好事。不过,我们金刚寺的武功讲究的是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点到为止。”
江思年点头表示明白。于是,武僧召集了几位师兄弟,选出一人作为代表,来与江思年来到一处空旷的场地。
江思年活动了一下筋骨,摆开架势。那位武僧率先发难,大喝一声,一记直拳带着呼呼拳风向江思年打来。江思年反应极快,脚尖轻点地面,侧身一闪,轻松躲过这凌厉一击。
紧接着,他施展出自己从迟苏安那里学到的一种独特身法,脚步灵动,如行云流水般轻盈。他巧妙地穿梭在武僧们的攻击间隙,同时寻找反击的机会。
武僧们见江思年身手不凡,也都认真起来。
那位武僧高高跃起,施展金刚腿法,如疾风骤雨般向江思年踢去。江思年身形一转,巧妙地避开攻击,顺势一个扫堂腿,武僧纵身一跃躲开。这时武僧趁着江思年起身之际,一个箭步冲上前,使出金刚拳法,拳拳生风。江思年左闪右避,凭借敏捷的身手和聪慧的头脑,与那武僧周旋。
场上拳来脚往,武僧们的招式刚猛有力,江思年的身法灵活多变。围观的武僧们纷纷为双方加油助威。这场切磋持续了半个时辰,最终,江思年和那位武僧都停了下来,大家相视一笑,互相敬佩。
江思年说道:“今日与各位师傅切磋,让我受益匪浅。金刚寺的武功果然名不虚传。”
那位武僧也夸赞道:“施主的身手也很厉害,我能看到如此独特的身法,也算是一大幸事,不知施主师承何派,可否告知?”
“我师承无忧派的迟苏安迟长老。”
那位武僧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之色,随即便露出赞赏的笑容,说道:“原来施主竟是无忧派的高徒,迟长老的武艺我也曾有所耳闻,他的武功可谓是登峰造极,施主能得他真传,实乃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