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还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
林晓和顾昊一起在村里玩耍,曾经偷偷来到树神庙。他们违背了家人和村里人的叮嘱。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理由很简单——纯粹是出于冒险心理。
林晓和顾昊都还小,满脑子都是好奇心,又有些顽皮,总觉得违背大人的叮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于是,他们来到了这里,穿过牌坊,踏入了这片从未涉足的地方。
其实,他们仅仅是进到这里,什么也不能做。
最主要的大门被一把坚固的锁牢牢锁住,根本无法打开,也看不到里面的情况。
他们绕到后面,也没有发现任何入口或窗户。
好不容易进来,却发现在这里和在牌坊前看到的并没有太大区别,就是多了一些普通的房子。
周围也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东西。
后面只有一个依附在墙壁上的简陋柴火堆,以及一个可能是用来烧秸秆的大型砖砌炉子。
除此之外,他们什么都没有发现。
这片他们原本期待充满神秘的地方,最终只是一个有着寻常房子,荒芜的空地,被山茶树和杂树林包围,既不宽敞,也毫无趣味。
很快,林晓和顾昊就失去了兴趣,觉得这里“太无聊了”。随即就决定在树神庙周围玩耍。
他们大呼小叫地绕着树神庙跑来跑去,从走廊上跳下来,试图爬上柴火堆去窥探内部——但因为个子不高够不着而放弃——还朝屋顶扔小石头。完全没有想过,被村里人发现会怎样。
不久,他们的欢闹声引来了一个人。正是刚才出现的顾家的人,顾昊父亲的弟弟,顾云海。
直到现在,林晓仍然清晰地记得顾云海那愤怒的表情,以及他如雷鸣般的怒吼声。
她知道,他们违反了村里的规矩,被骂是理所当然的。但那是她第一次被人如此严厉地训斥。
顾云海根本不听他们解释,劈头盖脸地一顿骂。还反复强调:“像你这种孩子,怎么可以擅自闯入神圣之地?这里是顾家管理的地方,不是你们随便进出的!”
顾昊因为是顾家的人,几乎没有受到责骂,只是在一旁尴尬地低着头。
而林晓则忍不住哭了出来,顾云海也没有停止训斥。在荒无人烟的庙前,她只能无助地听着他的怒吼,直到听到动静的顾丘海赶来,事情才告一段落。
顾丘海劝走了顾云海,林晓因为被骂得太久,已经哭得动弹不得。
顾丘海看不下去,抱起她送回了家。
回到家后,林晓仍然哭个不停,即使奶奶和妈妈温柔地安慰她,也无济于事。
这件事的后果比林晓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当天晚上,林晓的父亲听说了这件事,愤怒地去了顾家。
他回来后,轻抚着躺在床上的林晓的头,安慰她说:“放心吧。其实,顾云海本来就不太受村里人欢迎。过不了多久,他就会从顾家搬走的。这件事也不能全怪你。别哭了。”
林晓因为哭得太累了。听到这话,才勉强入睡。
正如父亲所说,顾云海最终从顾家搬走了。但他并没有完全离开村子,而是搬到了村尾的空房子里。
从家人的闲谈中,林晓得知顾云海因为这件事被顾丘海狠狠训斥了一顿,最后被赶出了家。虽然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但林晓听说这一切都是顾丘海的决定。
顾云海觉得是自己抛弃了顾家,村里人也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反而觉得以前那个盛气凌人的顾云海变得老实了,都松了一口气。看来,顾云海在村子里一直都不太受欢迎。
后来林晓才知道,顾云海在市里的安保公司当领导。或许是因为他利用保镖的身份在村里耀武扬威,所以大家对他印象不好。总之,顾云海自食其果,自作自受,经常被村里人指指点点……
即使如此,林晓也没觉得扬眉吐气,心里的阴影也没有消散。只要看到顾云海的车开进村尾,她就会浑身发抖。只要偶然遇到他,她就会呼吸困难,甚至无法正常思考。
林晓一直担心,如果顾云海当面指责她:“都是因为你,我才被赶出家门的!”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承受这样的打击。
实际上,顾云海却开始完全无视她,仿佛她是一个透明人。所以这种担心最终成了多余的。
从那以后,顾云海再也没有参加过村里的聚会或活动,也很少回到村子里来。
即使偶尔遇到,他也会像没看到林晓一样,直接无视她。大概顾丘海叮嘱过他,不要再和林晓有任何瓜葛,不要再惹事生非。
表面上,林晓在村子里恢复了平静的生活。但内心的伤痕却始终没有愈合。
不仅如此,林晓变得极度害怕被人责骂。
以前,即使被父母或老师批评,她也不会太在意。
但那件事之后,只要被责骂,她就会陷入深深的沮丧。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哪怕别人不是真的在责骂,只是被轻描淡写地提醒一下,她也会觉得仿佛回到了那天的情景,呼吸急促,身体发抖。
如果对方是男性,这种反应会更强烈。严重的时候,她甚至会在当场哭出来。
从那以后,林晓变得格外小心翼翼,努力避免惹怒别人。在学校,她认真上课,按时完成作业,不再丢三落四。在家里,她主动帮忙做家务,遵守规矩,听父母的话,不沉迷于游戏。
她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乖孩子”,为的就是不要再被别人责骂、训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