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村虽地处偏僻,但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崔家在此安家后,日子过得倒也安稳。
崔家有闲钱,一在桃源村安顿好了,就立刻送了崔二郎去了书院读书。
崔二郎自幼聪慧过人,读书勤奋,崔家夫妇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通过科举光耀门楣。
因此,崔家不惜花费重金,将他送到了附近最有名的书院——青云书院读书。
事情正也就出在这里。
青云书院的山长冉先生,乃是江南一带赫赫有名的大儒。
他执掌青云书院多年,门下弟子无数,多的是学子慕名而来,只为能得其指点一二。
按理来说,这般厉害的书院,崔二郎想进去可是不容易。
但幸运就幸运在,崔二郎从前在崖州的夫子,与这冉山长有几分交情,先前离开崖州时,特意为他写了一封推荐信,这才得了入学的名额。
崔二郎初到书院,便因其勤奋好学,才思敏捷而引起了冉山长的注意。
冉山长对他颇为赏识,时常亲自指点他的学业,甚至动了将家中唯一的爱女许配给他的念头。
这门亲事可并非普通的婚嫁。
冉先生家中只得一独女,此一举动,便是意味着要将自己半生积累的家学收藏以及人脉关系,毫无保留地交到崔二郎手上。
冉山长一生教书育人,桃李天下。
他欲将这份宝贵的传承托付于崔二郎之手,足见对他的器重与信任。
可崔二郎还是拒绝了。
他婉言谢绝了这门亲事,坦言自己定下婚约,未婚妻虽出身平凡,但两人情投意合,定不能辜负她的深情厚谊。
冉山长是个君子,见他能为了未婚妻去拒绝这样一个天大的诱惑,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更加信重他的人品。
更在家中妻女面前频频感叹:“如此重情重义之人,实属难得!只是可惜已有婚配!”
这话听在山长的女儿冉小姐耳中,却是异常刺耳。
“小姐,您别生气,这人一看就是个小地方来的乡巴佬!您这般的才貌双全,他肯定配不上!”,小丫鬟见冉小姐脸色不悦,连忙劝慰道。
这倒不是小丫鬟哄着她胡说的。
冉小姐是江南备受瞩目的才女,自幼聪慧过人,不仅精通琴棋书画,就连诗词歌赋之上也是颇有造诣。
美貌与才华,让她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也让她养成了骄矜自傲的性格。
这样的她,只能瞧不上别人,又哪能允许有人拒绝她?
“我倒要看看这人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连本小姐也不放在心上!”
冉小姐心中不服,不顾丫鬟阻拦,说什么也要去书院走一趟。
---
春日暖阳,微风拂面。
主仆二人刚来到书院门口,还未踏入其中,便听到里面传来一阵热闹的说话声。
青云书院众学子此时正相聚于庭院之中,对聊策论。
他们三五成群,或站或坐,神情颇为专注。
先生出题:民间有一智者,满腹经纶,有治世之才,然身残不受君之所喜,你欲何为?
有人言:人为悦己者喜,君无错。
也有人言:人当以才为先,智者亦无措。
双方你来我往,争论不休,场面异常激烈。
就连冉小姐也忘记了来意,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站在一旁静静聆听起来。
而在人群之中,正有一人。
他身姿挺拔,面容俊朗,举手投足间散发着温文尔雅的气质,倒是惹得冉小姐多看了几眼。
他此刻正静静坐在石凳之上,听着众人发言,偶尔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终于,轮到他发表看法。
只见崔二郎缓缓站起身来,先是向周围的同窗们拱手作揖,随后不紧不慢地开口道:“诸位所言皆有道理,但依在下之足见,不应局限于此。”
接着,他的言辞简洁明了,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整个问题。
从君主的用人之道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再到个人的道德责任。
众人听得如痴如醉,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声。
最后的最后,他稍作停顿,再次拱手道:“先生虽屈居于地,却足以仰望半生,吾等读书人,虽身份卑微如草芥,也当心怀天下,为万民劝诫君王!唯此方能不负所学,不负此生!”
话音刚落,全场已是掌声雷动。
冉小姐亦是如此,一双美眸眨也不眨地凝视着他,眼中闪烁着的,尽是钦佩之光。
恰在此刻,崔二郎的视线不经意间与冉小姐交汇。
他微微一愣,随即露出一抹谦逊而礼貌的微笑。
这一笑,便犹如春日里拂过湖面的微风,轻轻拨动了冉小姐的心弦。
只见冉小姐的俏脸瞬间飞上两抹红霞,慌乱地垂下头去,再也不敢直视他的眼睛。
虽身为女子,可冉山长从不拘着她,是以她能在书院畅通无阻。
见过那么多书院学子,她却从未有过这样的感觉,心跳加速,就连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从那一刻起,崔二郎的身影便深深地印在了冉小姐的心头,挥之不去。
她开始留意他的一举一动,期待着能与他再次相遇。
仔细观察下,冉小姐越发觉得崔二郎身姿挺拔,仿若一棵傲立风中的青松。
尤其是他那剑眉星目之间,隐隐透露出一股逼人的英气,令人见之难忘。
每当想到此处,冉小姐的心就如同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一块巨石,激起层层涟漪,久久无法平息。
---
这天课下,她又悄悄躲在一旁张望,既兴奋又紧张。
然而,令她魂牵梦绕的崔二郎,却浑然不觉她炽热的目光,只全神贯注地盯着树上梅子看,似是在思考着什么。
“崔二!干嘛呢?怎么叫你半天也不回应?”
远处传来一声呼喊,只见一个同样身着学生装的男子快步朝这边走来。
崔二郎听到声音后方如梦初醒般看了他一眼,指着树上的梅子道:“我在看树上的青梅,若是渍些蜜饯,该是挺好吃的……”
“啊?你不是向来都不太喜欢吃果脯的吗?怎么今儿个突然转性啦?”,来人一脸疑惑问道。
崔二郎微微一笑,脸上露出一丝温柔之色:“不是为了我自己,是我未婚妻,她喜欢吃蜜饯果子,又喜欢自己亲自动手,所以我想着采摘一些新鲜的青梅回去。”
说到这里,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爱意与期待。
可那男子却猛地一拍自己脑门,“哎呀,瞧我这记性!差点儿把正事儿给忘喽!那边正在对对子呢,建敏兄已经连输好几局了!大家都盼着你来帮忙找回场子呢!”
“你快别看了!先去救命,一会儿我陪你摘青梅!快快快!”
说罢,便不由分说地拉起崔二就往那边去。
望着两人渐行渐远的背影,一旁的冉小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落寞之感。
她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微风轻轻拂过她的发丝,却无法抚平她此刻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
“秀秀!这儿呢!”
王秀秀闻声望去,只见一个脑袋正在墙头处小心翼翼地探出来。
崔二郎满脸尘土,头发也略显凌乱,模样看起来颇为狼狈。
王秀秀见状,不禁掩嘴轻笑:“瞧你这灰头土脸的,怎么不直接进来?”
崔二郎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这就准备回去好好洗洗的,伯父伯母不在,不好进去叨扰,对啦,这个给你。”
说罢,他便将手中提着的一个袋子递到了王秀秀面前。
王秀秀满心好奇地接过来,打开袋子一看,里面竟然装着满满一袋新鲜的青梅。
“哇!这么多青梅,你从哪儿弄来的?”
“书院树上结的,同窗帮我一起摘的,回来路过杂货铺,顺便还买了些糖。”
王秀秀听了,心中微微一颤,“好!等我将这些梅子都渍好了,一定送一些给你尝尝我的手艺!”
崔二郎听了连连点头。
王秀秀拿着梅子正欲关门,崔二郎转身刚走出没几步远,忽然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又急匆匆地掉过头来,一路小跑着往回赶。
王秀秀见此情形,放缓了关门的手,问道:“你怎么又回来啦?”
崔二郎跑到近前,喘着粗气道:“忘记同你讲了,今天书院里的先生出题目考我们呢,我借用了你那天同我讲的一句话,获得了先生和同窗们的夸赞!”
说到这里,他脸上除欢喜外,王秀秀还捕捉到一丝慌张。
“这是好事啊!恭喜你!”
“真的么?可……你不介意吗?”,崔二郎有些迟疑地问道。
“我为何要介意呢?不过就是一句话罢了,我既然跟你讲了,而你又能够巧妙地运用到策论之上,这本就是你的能耐所在,更何况你还带了梅子给我,怎么说也该是我来谢你!”
王秀秀言语诚恳,让人听着就心里暖暖的。
“不,不用谢,你若是还要,我再去给你摘!”
“好,时间也不早了,你赶快回家去吧,不然等会儿秦伯母要着急了。”
“嗯,那我走啦,你也回去吧。”
洪小冬从外面耍归来,一眼就瞧见家中多了满满一袋子新鲜的青梅,两眼放光,伸手就想去抓来尝尝鲜。
一旁的陈春花眼疾手快,一下子就把袋子夺了过去。
“吃吃吃!整天就只晓得吃!这也是你能随便乱吃的东西?秀丫头赶紧拿走,自己经管好了!”
王秀秀闻声赶忙跑过来,顺从地接过那一袋梅子,然后大大方方地拿回了自己房间。
其实,早在陈春花刚踏进家门的时候,她就已经前去向其禀报过这些梅子的来历。
陈春花嘴里嘟囔着埋怨崔二郎不够务实。
但考虑到这未来女婿能带来的种种好处与长远利益,终还是决定将这份薄礼原封不动地交给王秀秀保管起来。
王秀秀望着手中梅子,心中思绪万千。
要说这崔二郎啊,为人确实温吞木讷,但其中也不乏几分可爱之处。
平日相处着,他总是默默地关心着,大事小事总能先想到她。
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王秀秀感到久违的温暖与踏实,也渐渐地对他产生了一丝依赖之情。
王秀秀本就是个善于发现他人闪光点的人。
尽管此刻面对崔二郎还是缺少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但感情之事往往需要时间去培养和沉淀。
她想着,也许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人相互了解得越来越深,共同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
到那时,即便不是轰轰烈烈的爱情,也定会有那细水长流般的温馨。
是以,对于未来与崔二郎可能发展出的感情,王秀秀又怀揣了多一份的期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