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政夫人姓周,闺名婉如,出身书香门第。
她生得端庄秀丽,眉目间自有一股清冷之气,仿佛不食人间烟火。
其父亲是江南有名的儒生,虽未入仕,却在文人圈中颇有声望。
周婉如的夫君是江南学政,掌管一省文教,地位更是显赫。
她虽为学政夫人,却从不以权势自傲,反倒处处以“清高”自持。
她常对人言:“我周家世代书香,不慕权贵,只求学问。”
这话虽说得冠冕堂皇,实则暗含几分自矜。
她总觉得自己与那些庸脂俗粉不同,不屑与她们为伍。
周婉如平日里最爱穿素色衣裳,衣裳上绣着几枝淡雅的梅花,显得格外清冷。
她的发髻梳得一丝不苟,头上只插一支白玉簪,再无多余饰物。
周婉如虽不喜张扬,但每逢宴席,却总是那常坐于主位上的几人其中之一。
毕竟谁家还没几个准备入仕读书的孩子?
她的夫君是江南学政,掌管一省科举,手握无数士子的前程。
这样身份地位的人,倒是有不少人存着心想要结交一番。
只这周婉如不仅自持身份,也还有几分酸儒之气。
若有夫人上前搭话,她也只是淡淡一笑,言语间总带着几分疏离,叫人不好亲近。
那日推官夫人家的宴会,程大夫人一出场就引得众人瞩目。
唯有这周婉如,自持身份,始终坐于上首,手中捧着一盏清茶,目光淡淡扫过众人,似乎对那热闹场面毫不在意。
然而,待到众人入席后,这位学政夫人终于忍不住了。
她虽面上不动声色,却频频低头瞟向脚下,目光在那双牡丹鞋上流连。
她素来喜爱梅花,对牡丹并无太多兴趣,但耐不住这双鞋实在精巧,连她也不得不暗自赞叹。
但她向来清冷自持,不愿在人前表露半分,只得强自按捺心中的好奇。
听下人说程大夫人来拜访,周婉如倒是颇为疑惑。
这位“皇亲国戚”程大夫人,她自然是有几分耳闻的。
不过据夫君所讲,她家子弟多是些不成器的,两家也向来没什么往来,也不知这次是为何而来。
周婉如到底还是见了程大夫人一面。
毕竟和皇家有些个关系,也不好闹得太僵。
那鞋面上的梅花与周婉如衣裳上的绣纹如出一辙,花瓣细腻,枝干遒劲,仿佛能闻到梅花的冷香。
周婉如一见到这双鞋,眼中顿时闪过一丝惊喜,虽依旧神色淡然,却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程大夫人见状,心中暗笑,面上却不露声色,只道:“听闻夫人素爱梅花,我便特意让人绣了这双鞋,不知可入得了夫人的眼?”
周婉如轻轻抚过鞋面上的梅花,指尖触到那细腻的绣线,心中不禁一动。
她虽不喜与人亲近,但程大夫人这番心意,却让她难得地生出了几分好感。
她微微一笑,语气虽依旧清淡,却比往日多了几分柔和:“程夫人有心了,这鞋子绣得极好,梅花栩栩如生,倒像是从枝头摘下来的一般。”
程大夫人见她如此,心中更是笃定,笑道:“夫人喜欢便好,这绣娘手艺虽好,却也得有懂得欣赏的人才是,夫人这般风雅之人,才配得上这双鞋子。”
周婉如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笑意,虽未多言,却已对程大夫人多了几分亲近之意。
程大夫人本就擅逢迎,两人相谈甚欢,程大夫人也趁机拉近了与她的关系。
自此,两人虽未成为至交,却也多了几分往来。
这事后来也成了后宅夫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纷纷感叹程大夫人心思玲珑,竟能打动那位清冷孤傲的学政夫人。
---
王秀秀再次见到程大夫人时,她脸上已是掩饰不住的高兴。
这些年,程家虽然仍是皇亲国戚,但老祖宗年事渐高,家中又没有高官在朝廷中支撑,地位已是大不如前。
到这时,全州许多高官宴会都已不再热衷于邀请程府女眷参加,程大夫人为此忧心忡忡。
如今,凭借这双梅花绣鞋,程大夫人终于得了学政夫人的青睐,不仅为自己赢得了面子,更为程家在权贵圈中打开了新的局面。
程大夫人大悦,对王秀秀的赏赐也越发丰厚,当即便给了她六颗金花生。
和她平常赏人用的空心金瓜子和金花生不同,这次是实心的。
王秀秀选了几根彩绳,想要将金花生编进去。
最后想了许久,还是十分不舍,取出了三颗,编成了一串,放到了盒子里要送给鲁嬷嬷。
鲁嬷嬷看着盒子,直夸王秀秀手巧。
但令王秀秀没想到的是,临走前,鲁嬷嬷又将盒子给王秀秀给塞了回来。
\"好丫头,嬷嬷知道你有心了。\"鲁嬷嬷轻轻拍了拍王秀秀的手背,眼中满是慈爱,\"可这是夫人给你的赏,嬷嬷当你是自己人,以后可不能这样了。\"
她顿了顿,眼珠一转,道:\"你若是有心,以后逢年过节,给嬷嬷做两双袜子就行。\"
鲁嬷嬷这么做,倒也不是她真就不贪心。
王秀秀现在越来越得夫人的重用,自己自然也不能再拿她当个小丫鬟一般对待。
夫人是她从小带到大的,这脾气秉性也最是清楚。
若是知道自己受了这一半赏赐当孝敬,她心里定是不舒服。
都这把年纪了,比起银钱,夫人对她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王秀秀听话拿了金花生回去,只不过第二天一早就去布庄扯了些棉布,给她做了一套寝衣并几双袜子送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