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阳光洒在了大地上,却照不亮人们心中的阴霾。
昨夜那场惊心动魄的遭遇,仍然萦绕在每一个来自石头村的村民心头,让他们心有余悸。
尽管满心悲痛,但生活还得继续下去,大家只能强打起精神,继续踏上逃难之路。
一路上,阳光被厚重的云层遮蔽,整个世界都格外阴沉压抑。
众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艰难前行,脚步却异常沉重,仿佛每迈出一步都要承受千斤重担。
此次村民们遭遇的,不仅仅是财产损失和身体伤害。
更严重的伤,是内心深处对于这个世界的信任感正在慢慢崩塌。
逃难的信心被一点点消磨,等到真正消失殆尽的那一天,整个队伍便会彻底散掉。
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当晚村长就多点了好几户人家分散在营地四周一同守夜。
这些村民肩负重任,不敢有丝毫懈怠。
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便会立即摇响手中铃铛向其他村民警示。
经过此番安排部署后,石头村村民们总算稍稍安心了些。
---
在此后的日子里,夜晚依然并不平静。
村里人的警惕性提高了不少,也还是经历了好几次流民的袭击。
好在大家早有准备,齐心抵抗之下,最终只有少数几人不幸负伤。
又走了几日,流民也变得少了许多,石头村的村民也终于能略松了口气
然而,命运却总是喜欢捉弄这些历经磨难的人们。
气温骤降,害的好多村民都染上了风寒。
而崔二郎的母亲秦氏,也是这场意外的受害者之一。
本就艰苦的赶路之旅再加上这恼人的伤寒,真可谓是雪上加霜,直将人折磨得死去活来。
崔家大郎虽然精通医术,但之前准备的药丸早就在那天夜里被流民给抢了去。
如此一来,纵是带着一身好医术,亦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王秀秀闻知此事后,向崔家大郎询问了治疗伤寒所用草药的特性。
待得其详细描述之后,便央告着松松前去帮忙寻觅一番。
起初,王秀秀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未承想,松松还真是不负所托,搜寻一番,成功找到了数株王秀秀所需的草药。
“呐,你快拿去给你大哥瞧瞧,这药能不能派上用处。”
说罢王秀秀就将包好的草药给递了过去。
崔二郎接过草药,仔细端详片刻,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用得上,用得上!这就是医治风寒的草药!”
这崔二郎长期受其大哥耳濡目染,对一些常见草药倒是亦能辨识一二。
“如此甚好,恰好让我碰上了,你赶紧拿回家去给秦婶子治病要紧。”,王秀秀微笑着催促道。
崔二郎闻言,感激涕零,连连道谢:“多谢秀秀妹妹!多谢你此番相助,我真是…真是不知该当如何是好!”
言罢,他甚至作势要朝着王秀秀深深鞠上一躬。
王秀秀见此情形,赶忙连连摆手,“不用不用,之前你也帮我打跑过流民,这顶多就算是我回报你了。”
王秀秀向来不喜欠人情,上次流民偷袭时被崔二郎给救了,自那之后就一直想寻个合适的时机报答一二。
崔二郎拿到草药后不敢耽搁,请自家大哥辨认无误后就立刻熬成了汤药。
一壶药下肚,秦氏的病情还真明显就好转了起来,没过两天就彻底康复!
后来,得知这救命的草药竟是王秀秀给找来的。
秦氏多少觉得有些难为情,毕竟在此之前,她可没少说王秀秀的坏话。
如今突然受到人家这么大的恩惠,真是不知如何是好。
不过话说回来,虽说陈春花的为人叫人不齿,但秀秀这丫头毕竟又不是陈春花亲生的。
且观一同逃难这些日子以来王秀秀的表现,倒是并未沾染上陈春花的不良习性。
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姑娘!
王秀秀也没想到,自己的一次无心之举,竟然让秦氏对她印象大为改观。
“二郎,去给王家送些豆饼,收了秀丫头找的草药,咱家也不能失礼,你记得偷偷塞给秀丫头,别被人瞧见了……”
“知道啦,娘!您就放心吧!”
崔二郎满口答应着,脚下像生了风似的,一溜烟儿便冲出去。
望着自家儿子那兴冲冲的背影,崔母张了张嘴,本想着再嘱咐一句“也别让王家人看见咯”。
可话还未出口,崔二郎早已跑得没了影儿。
崔二郎怀揣着豆饼,一路小跑来到与王家相邻的营地附近,朝着王家方向探头探脑。
此时,王秀秀正要去捡些柴,一眼便瞧见了躲躲藏藏的崔二郎。
她心中有些疑惑,但还是快步迎了上去,轻声问道:“崔二哥,你来是有什么事儿吗?”
崔二郎见王秀秀朝自己走来,不由得紧张起来,结结巴巴道:“没...没事儿,就是多谢你帮着草药,我娘吃了之后,身子已经好多啦!”
说罢,他下意识地扭头看了看四周,确定没人注意后,迅速从怀里掏出用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豆饼,小心翼翼地递到王秀秀面前,压低声音道:“这是我娘给你的谢礼,你可千万收好了。”
王秀秀不肯收,摆手推辞:“崔二哥,这怎么使得!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不能收你东西的。”
然而,崔二郎却是不由分说地将豆饼硬塞进她手里,催促道:“秀秀,你快收好,要是被别人瞅见了,可就不好了!”
说完,他又朝四周张望了一番,挥挥手示意王秀秀赶快离开。
尽管两人都是灰扑扑的,王秀秀还是从他那脏兮兮的脸庞上捕捉到了一丝善意的光芒。
这种温暖的感觉也让她心中微微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