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老城广场的天文钟敲响午夜钟声时,苏雨晴正蜷缩在阁楼里,笔记本电脑屏幕映出她苍白的脸。三个月来,她像猎犬般追踪着纵火案背后的电子垃圾走私网络,此刻终于触碰到那张黑色巨网的边缘。
\"这是暗网交易平台'毒蛛'的加密聊天记录。\"她将优盘拍在慕尼黑警局的桌上,\"他们用电子垃圾伪装成医疗设备,通过我们的物流渠道运输。\"
德国警官皱起眉头:\"证据链还不够完整......\"
\"那这个呢?\"苏雨晴调出卫星图像,\"上周三,我们的货轮在马赛港卸下的'医疗物资',实际是30吨被污染的芯片组。\"
突然,窗外传来玻璃爆裂声。苏雨晴本能地扑向警官,子弹擦着她耳际射入墙面。混乱中,她瞥见街角戴着乌鸦面具的身影——正是婚礼当天出现的神秘宾客。
与此同时,北京的实验室里,林默正用纳米机器人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这是从欧洲工厂灰烬中提取的残留物。\"他将样本放入质谱仪,\"含有军事级别的纳米涂层,普通电子垃圾不可能有这种成分。\"
莫愁看着分析报告,突然想起婚礼上律师的异常举动。她登录公司内部系统,调出近半年的物流数据,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看这里,所有出问题的批次都经过鹿特丹港中转。\"
\"鹿特丹港......\"林默瞳孔微缩,\"那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垃圾处理中心之一。\"
两人同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跨国犯罪集团将黑手伸向电子垃圾回收产业,他们精心构建的绿色经济模式反而成了罪犯的温床。
\"我要去鹿特丹。\"莫愁抓起风衣。
\"我和你一起。\"林默扯掉输液管,\"新型纳米追踪器已经研发成功,可以植入电子垃圾中定位走私路线。\"
三天后,鹿特丹港的集装箱堆场。莫愁戴着防辐射面具,将微型追踪器嵌入一块废旧主板。\"这是最后一批'货物'。\"她对伪装成工人的国际刑警说,\"根据暗网情报,他们今晚要进行交易。\"
深夜,货轮的探照灯刺破浓雾。当苏雨晴伪装的买家打开集装箱时,上百台服务器突然启动,绿色的数据流在舱内流淌成河。
\"这是'毒蛛'的核心服务器。\"林默的声音从耳麦传来,\"准备接收数据。\"
就在这时,舱门被猛地撞开。戴着乌鸦面具的男人举着枪冲进来:\"你们毁了我的生意!\"
千钧一发之际,苏雨晴甩出电磁脉冲装置,所有电子设备瞬间瘫痪。莫愁趁机扑向服务器,将纳米追踪器刺入主机接口。
当黎明的阳光洒在鹿特丹港时,国际刑警总部的大屏幕上,红色的追踪光点如星火燎原般扩散。那些曾被伪装成电子垃圾的军事级芯片,此刻正暴露在全球媒体的聚光灯下。
回国的航班上,莫愁靠在林默肩头沉睡。他轻轻抚摸着她因熬夜而凹陷的眼窝,打开手机里的医疗报告:癌细胞已经完全消失。
\"我们赢了。\"苏雨晴发来加密消息,附带一张照片——戴着乌鸦面具的男人被押上警车,面具滑落露出律师的脸。
林默将照片设置成手机壁纸,低头吻了吻莫愁的额头。窗外,云层正在散去,露出蔚蓝的天空。他知道,属于他们的绿色革命,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