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贾赦的基本信息
1.人物简介
贾赦,字恩侯,乃荣国公之孙、贾代善与贾母的长子。他承袭了一等将军之职爵位,在贾府中属于长房。虽身为世家子弟且有官职在身,但他在家族里的地位颇为尴尬。名义上他是长房长辈,可实际主持家政的却是弟弟贾政一派。他荒淫昏聩,不务正业,成日与小老婆饮酒作乐,不仅置家业于不顾,还常与贾政一府争权夺利,是贾门中不肖子孙的典型代表。
2.名字由来与含义
“贾赦”之名,在《红楼梦》中别具深意。从红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贾”姓为书中家族姓氏,代表着虚构的贵族世家。而“赦”字,有赦免、宽宥之意。有观点认为,这一名字或许暗示着他本应得到家族的包容与宽恕,拥有改过自新的机会。然而,贾赦的所作所为却与这一美好寓意背道而驰。
他荒淫昏聩、贪婪自私、不孝不义,全然没有展现出名字所蕴含的宽容与善良。他强娶鸳鸯、强索古扇等恶行,严重违背了道德伦理。名字中的“赦”,仿佛是一种讽刺,他不仅未得到家族的救赎,反而加速了家族的衰败。这也体现了曹雪芹先生在取名上的精妙构思,以名字为线索,暗示人物的命运和性格,使读者在品味名字的同时,更能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作品内涵。
二、贾赦的人物形象
1.好色无度
贾赦的好色在《红楼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种种行为不仅令人不齿,也对自身和家族产生了恶劣影响。
强娶鸳鸯一事,堪称贾赦好色的典型例证。鸳鸯是贾母身边最得力、最贴心的丫鬟,掌管着贾母的财物,在贾府中地位特殊。贾赦却不顾鸳鸯的意愿,也不顾及贾母的感受,执意要将她纳为小妾。他先是让邢夫人去劝说鸳鸯,遭到拒绝后,又威逼利诱鸳鸯的哥哥,试图迫使鸳鸯就范。他甚至威胁说,除非鸳鸯死了或者终身不嫁男人,否则他不会善罢甘休。这种不择手段的行为,充分暴露了他的好色和霸道。最终,此事因贾母的怒斥而作罢,但贾赦并未就此罢休,事后还花八百两银子买了嫣红来代替鸳鸯,足见其色心不死。
除了强娶鸳鸯,贾赦还拥有众多姬妾。书中提到的嫣红、翠云、娇红等,都是他的小妾。他整日与这些姬妾寻欢作乐,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好做,成日里沉浸在声色犬马之中。这种荒淫无度的生活,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和声誉。他在家族中的形象一落千丈,连贾母都对他极为不满,认为他不务正业,不成体统。
贾赦的好色行为对家族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首先,他与贾政一府的矛盾因他的好色行为而进一步激化。“鸳鸯拒婚”事件看似是他个人的好色之举,实则是他向贾政一派夺权的手段。他想通过控制鸳鸯来掌控贾母的财物和权力,从而打压贾政一方。这一事件使得贾府内部的斗争更加激烈,家族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受到严重破坏。
其次,他的好色行为也影响了家族的声誉。在封建社会,贵族家庭注重门风礼教,而贾赦的荒淫好色无疑是对家族声誉的一种玷污。他的行为引起了家族内外的议论和不满,使得贾府在社会上的形象大打折扣。
最后,他的好色行为还导致了家族的经济负担加重。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不断纳妾,花费大量的钱财。这使得原本就已经家道中衰的贾府更加入不敷出,加速了家族的衰败。
贾赦的好色无度不仅毁了他自己的形象和声誉,也对贾府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贾府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2.贪婪自私
贾赦的贪婪自私在《红楼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他的种种行径令人不齿,严重损害了他人利益,也对家族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强索石呆子古扇一事,充分展现了贾赦的贪婪本性。有一年春天,贾赦看中了几把古扇,便命家人四处搜求。当得知石呆子手中有二十几把湘妃、棕竹、糜鹿、玉竹等材质,且上面有古人写画真迹的古扇时,他先是让贾琏出重金购买。然而,这些扇子是石呆子的传家宝,他执意不卖。贾赦恼羞成怒,竟勾结贾雨村,诬陷石呆子“拖欠官银”,将其拘押并抄没家产,最终石呆子家破人亡,古扇悉数归了贾赦。他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使用卑鄙手段,害得他人家破人亡,这种行为实在是令人发指。
为私利将迎春嫁到孙家,更是贾赦自私自利的典型表现。迎春是贾赦的女儿,性格懦弱善良。但贾赦为了抵债,不顾贾母、贾政等人的反对,执意将迎春许配给孙绍祖。孙绍祖是个骄奢淫逸、凶狠残暴的人,迎春嫁过去后,受尽了百般凌辱,不到一年时间,就被折磨致死。贾赦作为父亲,不仅没有保护好女儿,反而将她推向了火坑,只为了自己的利益,全然不顾女儿的幸福和死活。
贾赦这种贪婪自私性格的形成,与他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他出生在钟鸣鼎食的贾府,从小养尊处优,享受着家族的荣华富贵,这使得他养成了唯我独尊、贪图享乐的性格。家族的溺爱和纵容,让他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的感受。
同时,当时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也对他的性格产生了影响。在封建贵族阶层,特权思想盛行,道德观念松弛,人们为了追求权力和财富,往往不择手段。贾赦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受到这种不良风气的熏陶,更加助长了他的贪婪自私。
贾赦的贪婪自私不仅伤害了他人,也加速了贾府的衰败。他的行为引起了家族内外的不满和怨恨,使得家族内部矛盾激化,外部声誉受损。他的所作所为,无疑是贾府走向灭亡的催化剂。
3.昏聩无能
贾赦在家族事务和为官方面的昏聩表现,犹如一颗毒瘤,侵蚀着贾府的根基,加速了家族的衰败。
在家族事务中,贾赦身为荣国府长房,本应肩负起管理家族、振兴家业的重任,然而他却不务正业,置偌大的家业于不顾。贾府为修省亲别墅上下忙碌时,他却“在家高卧”,只负责传达命令,对具体事务不闻不问。平日里,他成日里和小老婆喝酒作乐,完全没有尽到一家之长的责任。这种不作为的态度,使得家族事务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划,逐渐陷入混乱。
他还不时与贾政一府争权夺利,却毫无作为。在荣国府里,虽然官爵由他承继,但真正主持家政的却是贾政一派。贾赦对此心怀不满,试图夺回在家族里的威望和权力。“鸳鸯拒婚”一事,看似是他荒淫好色,实则是他向贾政一派夺权的手段。他想通过纳鸳鸯为妾,控制贾母,打压贾政势力。然而,他的这一企图最终在贾母的怒斥下破灭。此后,两派斗争日趋激烈,但贾赦在争权过程中并没有展现出任何智慧和能力,只是一味地制造矛盾,加剧了家族内部的分裂。
在为官方面,贾赦同样昏聩无能。他身为一等将军,却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官职和地位,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好做。他不仅没有为家族在官场中赢得声誉和地位,反而因自己的恶行给家族带来了麻烦。他与贾雨村勾结,强索石呆子古扇,逼得石呆子愤而自尽,这种依官作势、为非作歹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家族的声誉。后来贾府被查抄,他的这些恶行成为重要的罪证,加速了家族的覆灭。
贾赦的昏聩对家族衰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他的不务正业和争权夺利,使得家族内部矛盾重重,成员之间离心离德,无法形成合力应对外部的挑战。他在为官方面的恶行,也让贾府在官场中树敌众多,失去了许多政治资源和支持。在他的影响下,贾府逐渐走向衰败,最终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悲惨结局。可以说,贾赦的昏聩无能是贾府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4.不孝不义
贾赦在家庭角色中,可谓是不孝不义的典型,其行为严重违背了传统道德观念。
作为儿子,贾赦对贾母的不孝表现得淋漓尽致。谋娶鸳鸯一事,堪称他忤逆母亲的标志性事件。鸳鸯是贾母最得力、最贴心的丫鬟,掌管着贾母的财物,更是贾母生活中须臾难离的依靠。然而,贾赦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全然不顾母亲的感受,执意要将鸳鸯纳为小妾。他先是让邢夫人去劝说,遭到拒绝后又威逼利诱鸳鸯的哥哥。贾母得知此事后,气的浑身乱战,一针见血地指出贾赦夫妇是在“算计”并想“摆弄”她。即便表面上“含愧”放弃,贾赦心底却一直在暗中较劲,甚至公然宣称要“报仇”。
在中秋夜宴上,贾赦更是故意与贾母过不去。一家子都围着贾母“取笑”,千方百计让贾母欢心,他却先是讲母亲偏心的笑话,惹贾母生疑、尴尬;接着又故意夸奖贾环的诗作,给予赏赐,并许诺要把世袭的前程给贾环。他明知贾母最疼宝玉,却如此抬举贾环,分明是有意给贾母添堵。此外,他在外为非作歹,最终导致革职查办、断送世职,让高堂老母担惊受辱,完全违背了传统孝道中敬亲和不辱亲的要求。
作为父亲,贾赦对子女缺乏关爱,尽显不义。儿子贾琏已有了女儿巧姐,他看不惯便一顿毒打,全然没有父亲的慈爱。女儿迎春,他为了私利将其许配给孙绍祖。孙绍祖骄奢淫逸、凶狠残暴,迎春嫁过去后受尽折磨,不到一年就香消玉殒,而贾赦却不闻不问,丝毫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
在传统道德观念中,孝是子女对父母应有的敬爱和顺从,义是对他人应有的关爱和责任。贾赦的行为与这些道德准则背道而驰,他的不孝不义加速了家族内部的矛盾和分裂,也成为贾府衰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贾赦的家庭关系
1.与贾母的关系
贾赦与贾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犹如一根刺,深深扎在贾府的家族关系中,对家族氛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谋娶鸳鸯事件,是贾赦与贾母矛盾的集中爆发。鸳鸯是贾母最信任、最得力的丫鬟,掌管着贾母的财物,更是贾母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依靠。贾赦却不顾母亲的感受,执意要将鸳鸯纳为小妾。他先是让邢夫人去劝说鸳鸯,遭到拒绝后,又威逼利诱鸳鸯的哥哥,试图迫使鸳鸯就范。贾母得知此事后,气的浑身乱战,她一针见血地指出贾赦夫妇是在“算计”并想“摆弄”她。在贾母看来,鸳鸯是她身边唯一可靠的人,贾赦此举是对她的不尊重和侵犯。这一事件让贾母对贾赦的不满达到了顶点,也使得母子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张。
中秋夜宴上,贾赦的表现更是火上浇油,进一步激化了他与贾母的矛盾。在这个本应团圆欢乐的时刻,一家子都围着贾母,千方百计让她开心。然而,贾赦却先是讲母亲偏心的笑话,惹得贾母生疑、尴尬。接着,他又故意夸奖贾环的诗作,给予赏赐,并许诺要把世袭的前程给贾环。他明明知道贾母平日里最疼宝玉,却如此抬举贾环,分明是有意与贾母过不去。贾政察觉到了母兄之间的龃龉,赶紧打圆场,但贾母还是觉得扫兴,早早结束了夜宴。这一事件让贾母对贾赦更加失望,也让家族的团圆氛围变得尴尬而压抑。
贾赦与贾母之间的这种紧张关系,对家族氛围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贾府这个大家庭中,贾母是家族的核心和精神支柱,她的态度和情绪直接影响着整个家族的氛围。贾赦与贾母的矛盾,使得家族内部的关系变得复杂而微妙。其他家族成员在面对两人的矛盾时,往往左右为难,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种紧张的氛围也让家族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变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触碰到了两人的矛盾点。
此外,贾赦与贾母的矛盾也加剧了家族内部的分裂。贾赦与贾政两派的斗争本就由来已久,而他与贾母的矛盾更是让这种斗争变得更加激烈。家族成员们不得不选择站在不同的阵营,进一步破坏了家族的团结和凝聚力。在这种分裂的氛围下,贾府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和谐与繁荣,走向了衰败的边缘。
贾赦与贾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仅影响了他们母子之间的感情,也对整个贾府的家族氛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贾府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2.与贾政的关系
贾赦与贾政之间的明争暗斗,贯穿了《红楼梦》的诸多情节,权力争夺和家族事务主导权成为他们矛盾的焦点。
在权力争夺方面,虽然贾赦承袭了一等将军之职爵位,但在荣国府中,真正主持家政的却是贾政一派。这种权力分配的失衡,使得贾赦心怀不满,他试图夺回在家族里应有的威望和权力。“鸳鸯拒婚”事件便是他向贾政一派夺权的一次尝试。鸳鸯作为贾母身边的重要人物,掌管着贾母的财物,贾赦想通过纳鸳鸯为妾,进而控制贾母,打压贾政势力。然而,他的这一企图在贾母的怒斥下破灭,两派之间的矛盾却因此进一步激化。此后,抄检大观园事件中,虽贾赦一面未露、一语未发,但背后却有他的影子。邢夫人发现绣春囊后转给王夫人,借此打压王夫人在贾府内的威望,离间王夫人和王熙凤的关系,这一系列举动都反映出贾赦一派与贾政一派的激烈斗争。
在家族事务主导权上,贾赦与贾政也存在着明显的分歧。贾府为修省亲别墅上下忙碌时,贾赦“在家高卧”,只负责传达命令,对具体事务不闻不问;而贾政则积极参与其中,展现出对家族事务的责任感。这种不同的态度,导致两人在家族事务的决策和执行上难以达成一致,进一步加剧了他们之间的矛盾。
两人性格差异是矛盾产生的根源。贾政为人迂腐刻板,勤于政务,注重家族的声誉和规矩,希望通过正统的方式维护家族的地位和尊严。他对子女的教育也十分严格,期望他们能够通过读书考取功名,为家族争光。而贾赦则是一个声色犬马的纨绔子弟,荒淫昏聩,不务正业。他只贪图个人的享乐,对家族的兴衰漠不关心,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使用各种手段。这种性格上的巨大差异,使得他们在处理家族事务和面对问题时,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和做法,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
贾赦与贾政之间的明争暗斗,不仅破坏了家族的和谐与团结,也加速了贾府的衰败。家族内部的分裂和矛盾,使得贾府在面对外部挑战时,无法形成合力,最终走向了覆灭的命运。
3.与邢夫人的关系
贾赦与邢夫人的夫妻关系,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模式,邢夫人对贾赦百依百顺,两人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这种关系对家庭事务产生了深远影响。
邢夫人对贾赦可谓言听计从。在贾赦强娶鸳鸯一事中,邢夫人毫不犹豫地充当了丈夫的“说客”。她不顾鸳鸯的意愿和贾母的感受,主动去劝说鸳鸯,试图促成贾赦的心愿。她甚至还天真地认为,鸳鸯会感激贾赦的抬举。这种行为充分体现了她对贾赦的盲目顺从,为了满足丈夫的私欲,不惜违背常理和道德。
两人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那就是维护自己在贾府的地位和权力。贾赦身为长房,却未能掌握家族的实际权力,心中不满,一直试图夺回。邢夫人作为他的妻子,自然与他站在同一阵线。他们通过各种手段,与贾政一派争权夺利。抄检大观园事件中,邢夫人发现绣春囊后转给王夫人,借此打压王夫人在贾府内的威望,其目的就是为了提升自己和贾赦在家族中的地位。
这种夫妻关系对家庭事务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由于邢夫人对贾赦的百依百顺,使得贾赦的一些不合理要求和行为得到了支持和纵容。贾赦的好色、贪婪等恶行,在邢夫人的配合下,变得更加肆无忌惮。这不仅损害了家族的声誉,也加剧了家族内部的矛盾。
他们共同的争权夺利行为,导致贾府内部斗争不断。家族成员们不得不卷入这场权力纷争中,使得原本和谐的家庭氛围变得紧张而压抑。这种内部的分裂和矛盾,削弱了家族的凝聚力,使得贾府在面对外部挑战时,显得更加脆弱。
贾赦与邢夫人的夫妻关系,以邢夫人的百依百顺和两人的共同利益诉求为特点,这种关系对家庭事务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加速了贾府的衰败。
4.与子女的关系
贾赦与子女的关系,充满了冷漠与自私,他的态度和行为对子女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贾琏是贾赦的儿子,在家族中也算有些地位和能力。他精明能干,协助王熙凤管理贾府事务。然而,贾赦对贾琏却缺乏应有的关爱和尊重。贾琏为他办事,如强索石呆子古扇,即便费尽心思,稍有不如意,贾赦便对他一顿毒打。在贾赦眼中,贾琏只是他实现个人私欲的工具。这种粗暴的对待方式,让贾琏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温暖和支持。尽管贾琏表面上对父亲顺从,但内心或许也充满了无奈和不满。长期处于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贾琏养成了圆滑世故、贪图享乐的性格,他在外面寻花问柳,不顾家庭责任,这与贾赦的不良示范和冷漠态度不无关系。
迎春是贾赦的女儿,性格懦弱善良。但贾赦为了一己私利,全然不顾女儿的幸福,将她许配给孙绍祖。孙绍祖骄奢淫逸、凶狠残暴,迎春嫁过去后,受尽了百般凌辱,不到一年就香消玉殒。贾赦作为父亲,没有尽到保护女儿的责任,反而将她推向了火坑。迎春在面对父亲的决定时,无力反抗,只能默默承受命运的安排。她的早逝,是贾赦自私行为的直接后果。
关于贾琮,书中对他的描写较少,但从有限的情节中也能看出贾赦对他的忽视。在贾府这个大家庭中,贾琮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培养。贾赦的不重视,使得贾琮在家族中缺乏存在感,他的成长和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从子女对贾赦的看法来看,贾琏虽表面顺从,但内心对父亲的粗暴和自私或许有所不满。迎春面对父亲的决定,更多的是无奈和悲哀。而贾琮,长期被忽视,可能对父亲充满了渴望和失落。
贾赦对子女的冷漠、自私和不负责,不仅让子女们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温暖和关爱,也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了负面影响。他的行为加速了子女命运的悲剧,也进一步反映了他的道德败坏和人性的缺失。
四、贾赦形象的成因
1.家庭环境影响
贾赦的性格形成深受其成长家庭环境的影响,长辈的溺爱与家族的富贵共同塑造了他骄奢淫逸、贪婪自私的性格。
贾赦作为荣国府嫡长孙,自出生便被长辈们视为掌上明珠。贾母十五岁嫁进贾家做重孙子媳妇,贾赦最多在她十七岁时出生。那时太祖婆婆、祖婆婆、婆婆都守着这金贵的第一个荣国府嫡长孙,贾母就算想管教,也根本插不进去手。而且贾母当时忙于贾家的社交事务,无暇教育儿子。在这样的环境下,贾赦从小就被过度宠爱,缺乏严格的管教和约束。长辈们的溺爱让他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认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不把他人的感受和意见放在眼里。这种性格在他成年后表现得尤为明显,他强娶鸳鸯、强索石呆子古扇等行为,都是他不顾他人意愿、肆意妄为的体现。
家族的富贵也是影响贾赦性格的重要因素。贾家在荣国公时期最为鼎盛,“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来往的都是公卿贵胄、三省六部高官、地方大员和各路将军。贾赦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着荣华富贵,养成了贪图享乐的习惯。他整日与姬妾寻欢作乐,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好做,完全不考虑家族的兴衰和责任。家族的富贵让他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和目标,只知道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变得越来越堕落。
家庭环境与贾赦的行为密切相关。长辈的溺爱让他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不懂得尊重他人和遵守社会规范。他的好色、贪婪、自私等行为,都是这种不良价值观的体现。家族的富贵则为他的这些行为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他可以随意纳妾、购买古董,满足自己的私欲。同时,家族的地位和权势也让他有恃无恐,认为自己可以逃避法律和道德的制裁。
贾赦成长的家庭环境对他的性格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辈的溺爱和家族的富贵让他成为了一个骄奢淫逸、贪婪自私的人,他的行为不仅毁了自己的声誉和前程,也加速了贾府的衰败。
2.社会背景因素
《红楼梦》所描绘的时代,封建社会的大背景对贾赦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关键作用,封建贵族的特权和道德观念的松弛与他的行为高度契合。
封建贵族的特权为贾赦的荒淫无度、贪婪自私提供了土壤。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贵族阶层享有诸多特权,他们可以随意支配财富、掌控他人命运。贾赦身为荣国府长房,承袭一等将军之职爵位,自然拥有这些特权。他强娶鸳鸯,全然不顾鸳鸯的意愿和贾母的感受,凭借的就是贵族的权势。他认为自己作为贵族,有权力得到想要的女人,这种特权思想让他变得肆无忌惮。强索石呆子古扇时,他勾结贾雨村,诬陷石呆子“拖欠官银”,将其拘押并抄没家产,轻松夺走古扇。在他看来,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使用这些手段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贵族的特权赋予了他为所欲为的权力。
道德观念的松弛也是贾赦形象形成的重要因素。当时的封建社会,虽然表面上尊崇儒家道德观念,但实际上贵族阶层的道德标准已经严重滑坡。在贾府这样的贵族家庭中,人们追求的是权力、财富和享乐,道德伦理被抛诸脑后。贾赦作为贵族成员,深受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不顾人伦道德,与众多姬妾寻欢作乐,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好做。他对母亲不孝,对子女不义,为了私利不择手段。他的这些行为在当时的贵族社会中并非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反映了道德观念的松弛。
社会背景与贾赦的行为紧密契合。封建贵族的特权让他能够实现自己的各种私欲,而道德观念的松弛则让他在行为上毫无顾忌。他的好色、贪婪、自私等行为,都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他的行为不仅是个人的问题,更是整个贵族阶层腐朽堕落的体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贾赦无法摆脱封建贵族的特权和道德观念松弛的影响,最终成为了一个荒淫昏聩、贪婪自私的人,加速了贾府的衰败,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
3.个人经历作用
贾赦的个人经历,尤其是在继承权上的得失,对他的性格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导致了他心态的巨大变化。
贾赦本是荣国公贾源嫡长孙、荣国公贾代善嫡长子,是荣国府未来的第一继承人。荣国公爵位、爵产本都应归他所有,弟弟贾政只能得到父母一半私产分家另过。那时的他,可谓春风得意,是真正的公子王孙、京城显贵。然而,命运却发生了转折,他虽继承了爵位,世袭一等爵,但却失去了爵产控制权。荣国公那庞大的爵产,都落入了贾政手里,他虽有分红权,却没有控制权。
关于这一转变的原因,推测大概有三点。一是宁国公、荣国公连续两代位列中枢,把持大权遭忌讳,皇帝有心让贾家弃武从文,削弱势力以平衡朝堂,所以对贾家的权力分配进行了调整;二是贾赦自身可能出了问题,他的“赦”字有赦免之意,暗示他曾犯过错,可能因此被剥夺了部分继承权;三是贾代善死前上本,请求皇帝将爵位、爵产一分为二,长子贾赦袭爵,次子贾政当家袭爵产。
这一经历让贾赦的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本高高在上的他,突然失去了大部分家产,成为了他人的笑柄。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对弟弟贾政和母亲贾母充满了不满。这种不满逐渐转化为怨恨,使他变得意志消沉、一蹶不振。他开始整日沉湎酒色美人,躲在小楼成一统,以此来逃避现实的痛苦。
贾母骂他偌大年纪还沉迷酒色不知道保养,“官也不好好当”,但这其实是他在遭受巨大挫折后的一种自我放纵。他觉得自己原本应有的地位和权力被剥夺,没有了脸面和勇气去当官,也没有人会服他。他的这种心态和行为,进一步加剧了他与家族其他成员的矛盾,也加速了他自身的堕落和贾府的衰败。
贾赦在继承权上的得失,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性格、行为和心态,成为他走向堕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贾赦对贾府的影响
1.加速家族衰败
贾赦的种种行为,如同催化剂一般,极大地加速了贾府的衰败,其影响深远且恶劣。
贾赦的贪婪是导致贾府衰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他强索石呆子古扇,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勾结贾雨村,诬陷石呆子“拖欠官银”,将其拘押并抄没家产,最终石呆子家破人亡,古扇落入他手。这种为非作歹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也让贾府在社会上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同时,他的贪婪还体现在对家族财物的挥霍上。他不断纳妾,花费大量钱财,使得原本就已经家道中衰的贾府更加入不敷出。他的这种行为,加剧了家族的经济负担,让贾府的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争权夺利也是贾赦加速贾府衰败的重要手段。他与贾政一府的矛盾由来已久,为了争夺家族的权力和威望,他不择手段。“鸳鸯拒婚”事件,表面上是他荒淫好色,实则是他向贾政一派夺权的手段。他想通过控制鸳鸯来掌控贾母的财物和权力,从而打压贾政一方。这一事件使得贾府内部的斗争更加激烈,家族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受到严重破坏。家族成员们不得不卷入这场权力纷争中,无法将精力集中在家族的发展上。这种内部的分裂和矛盾,削弱了贾府的实力,让贾府在面对外部挑战时,显得更加脆弱。
贾赦的行为还导致了贾府外部声誉的受损。在封建社会,贵族家庭注重门风礼教,而贾赦的荒淫好色、贪婪自私等行为,无疑是对家族声誉的一种玷污。他的行为引起了家族内外的议论和不满,使得贾府在社会上的形象大打折扣。这不仅影响了贾府与其他家族的关系,也让贾府在官场中失去了许多支持和资源。
家族衰败与贾赦的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贾府的衰败使得他失去了依靠和庇护,最终他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在贾府被查抄时,他作为主犯,以“交通外官,依势凌弱,辜负朕恩,有忝祖德”的罪名,被革去世职,发往站台赎罪。他的个人命运随着贾府的衰败而走向了悲惨的结局,这也充分说明了他的行为对家族和自己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贾赦的贪婪、争权等行为,导致了家族内部矛盾激化、外部声誉受损,加速了贾府的衰败。而家族的衰败也让他自食恶果,最终走向了毁灭。他的故事,是《红楼梦》中家族兴衰的一个缩影,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
2.影响家族风气
贾赦的不良行为如同一股污浊的暗流,在贾府中肆意蔓延,严重影响了家族风气,致使家族成员道德观念淡薄、追求享乐之风盛行。
贾赦的好色无度为家族树立了极坏的榜样。他强娶鸳鸯不成后又花重金买嫣红等妾室,整日沉迷于声色犬马。这种行为让家族中的年轻子弟有样学样,道德观念逐渐淡薄。贾琏便是典型,他继承了父亲的好色习性,在外面寻花问柳,不顾妻子王熙凤的感受,甚至背着她偷娶尤二姐。这种违背道德伦理的行为在贾府中变得司空见惯,家族成员对男女关系的道德约束逐渐放松,使得贾府的后院时常纷争不断,家庭关系变得复杂而混乱。
他的贪婪自私也在家族中形成了一种不良的风气。贾赦为了得到石呆子的古扇,不惜勾结贾雨村,害得石呆子家破人亡。这种为了私利不择手段的行为,让家族成员看到了利益的诱惑可以让人抛弃道德和良知。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贾府中的一些人开始为了个人利益而互相算计、争权夺利。王熙凤为了敛财,放高利贷、克扣下人的月钱;赵姨娘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贾环有更好的地位,不惜使用魇魔法算计宝玉和王熙凤。家族内部的矛盾和纷争不断升级,亲情变得淡薄,人与人之间只剩下了利益的纠葛。
贾赦的昏聩无能和不务正业,使得家族成员追求享乐的风气日益严重。他身为长房却不关心家族事务,只知道与姬妾寻欢作乐。在他的影响下,贾府中的其他成员也逐渐失去了对家族责任的担当,开始沉迷于吃喝玩乐。贾珍、贾蓉等整日斗鸡走狗、饮酒作乐,对家族的兴衰漠不关心。他们的行为不仅消耗了家族的大量财富,也让家族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家族风气变化的表现还体现在对礼仪和规矩的漠视上。在过去,贾府是一个讲究礼仪和规矩的大家族,但随着贾赦不良行为的影响,这些礼仪和规矩逐渐被忽视。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家族成员的行为变得随意散漫,缺乏应有的庄重和敬意。这种对礼仪和规矩的漠视,进一步加剧了家族的衰败。
贾赦的不良行为对贾府家族风气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使得家族成员道德观念淡薄、追求享乐之风盛行,加速了贾府的衰败。
3.引发家族矛盾
贾赦与家族其他成员的矛盾错综复杂,犹如一张无形的大网,引发了一系列家族内部的纷争,严重破坏了家族的稳定。
贾赦与贾政之间的争权斗争,是家族内部矛盾的重要源头。在荣国府中,贾赦虽承袭了一等将军之职爵位,但实际主持家政的却是贾政一派。这种权力分配的失衡,让贾赦心怀不满,他试图夺回在家族里的威望和权力。“鸳鸯拒婚”事件便是他向贾政一派夺权的一次尝试。他想通过纳鸳鸯为妾,进而控制贾母,打压贾政势力。抄检大观园事件中,邢夫人发现绣春囊后转给王夫人,借此打压王夫人在贾府内的威望,离间王夫人和王熙凤的关系,这背后也有贾赦的影子。两派之间的明争暗斗,使得家族成员不得不选边站队,加剧了家族内部的分裂。家族事务的决策和执行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难以达成一致,导致家族的运转效率低下。
贾赦与贾母的冲突,更是让家族氛围变得紧张压抑。谋娶鸳鸯事件中,贾赦不顾母亲的感受,执意要将鸳鸯纳为小妾,这一行为被贾母视为对她的不尊重和侵犯,引发了贾母的盛怒。中秋夜宴上,贾赦故意讲母亲偏心的笑话,又抬举贾环,给贾母添堵,进一步激化了母子之间的矛盾。贾母作为家族的核心和精神支柱,她的情绪和态度直接影响着整个家族的氛围。贾赦与贾母的冲突,让家族成员在面对两人时左右为难,交流和互动变得小心翼翼,生怕触碰到矛盾点。这种紧张的氛围也使得家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大减弱。
贾赦与子女的关系也充满了矛盾,对家族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他对贾琏动辄打骂,将其视为实现个人私欲的工具,导致贾琏内心不满,家庭关系紧张。他为了私利将迎春许配给孙绍祖,致使迎春受尽折磨而死,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迎春,也让家族其他成员对他产生了怨恨。贾琮则因被他忽视,在家族中缺乏存在感,其成长和发展受到限制。
这些矛盾对家族稳定的破坏是巨大的。家族内部的分裂和纷争,使得贾府在面对外部挑战时,无法形成合力,难以应对各种危机。家族成员之间的信任和亲情被严重破坏,原本和谐的家庭氛围不复存在。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贾府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荣,走向了衰败的深渊。
六、贾赦形象的文学意义
1.丰富小说人物群像
贾赦形象在《红楼梦》人物群像中独具特色,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与其他人物形成鲜明对比和衬托,极大地完善了小说的人物体系。
贾赦与贾政形成了强烈对比。贾政为人迂腐刻板,注重家族声誉和规矩,期望子女通过读书考取功名,为家族争光,是封建正统思想的代表。而贾赦则荒淫昏聩、不务正业,只贪图个人享乐,对家族兴衰漠不关心。这种对比突出了封建家族内部不同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冲突,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家族内部的矛盾和分裂。
与贾宝玉相比,贾赦的形象更是天差地别。贾宝玉虽也生活在富贵之中,但他厌恶仕途经济,尊重女性,有着纯真善良的一面。而贾赦则是一个自私自利、好色贪婪的人,他的行为完全违背了道德伦理。这种对比让读者看到了封建贵族阶层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差异,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扭曲。
贾赦与贾母的关系也展现出他的独特性。贾母是家族的核心和精神支柱,她疼爱子孙,注重家族的和谐与团结。而贾赦却不顾母亲的感受,谋娶鸳鸯,在中秋夜宴上故意与贾母作对,表现出他的不孝不义。这种对比凸显了贾赦的叛逆和对家族秩序的破坏。
贾赦的形象还衬托出其他人物的优点。例如,邢夫人对他百依百顺,更显得她的愚昧和懦弱;贾琏精明能干,却在贾赦的粗暴对待下变得圆滑世故、贪图享乐,更让人同情他的遭遇。
贾赦形象的存在,使《红楼梦》的人物群像更加丰满和立体。他的独特性和与其他人物的对比衬托,让读者看到了封建贵族阶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他对小说人物体系起到了完善作用,使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可信,也让读者对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反映社会现实
贾赦这一形象宛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封建社会的诸多弊病,尤其是贵族阶层的腐朽和道德的沦丧。
贾赦的行为充分体现了贵族阶层的腐朽。他身为荣国府长房,承袭一等将军之职爵位,本应肩负起家族的责任,为家族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贡献力量。然而,他却整日沉迷于酒色,与众多姬妾寻欢作乐,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好做。他强娶鸳鸯、强索石呆子古扇等行为,更是暴露了他的贪婪和自私。他凭借贵族的权势,为所欲为,全然不顾他人的死活。这种荒淫无度、不务正业的行为,是贵族阶层腐朽生活的典型写照。他们享受着特权,却不履行相应的义务,只知道追求个人的享乐,导致家族和社会的衰败。
道德的沦丧在贾赦身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封建社会,儒家道德观念强调孝、义、礼等价值观,但贾赦却完全违背了这些准则。他对母亲不孝,谋娶鸳鸯一事,全然不顾贾母的感受,试图算计并摆弄母亲。他对子女不义,将迎春许配给孙绍祖,导致迎春受尽折磨而死,对子女的幸福和死活漠不关心。他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家人,也破坏了社会的公序良俗。在他的影响下,贾府内部道德观念淡薄,家族成员之间互相算计、争权夺利,亲情变得淡薄。这种道德的沦丧,反映了封建社会表面尊崇道德,实则内部已经腐朽不堪的现实。
小说通过贾赦这一形象反映社会现实的手法十分巧妙。曹雪芹先生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方式,通过描写贾赦个人的行为和经历,展现了整个贵族阶层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问题。贾赦的故事就像一个缩影,让读者看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同时,作者还通过对比的手法,将贾赦与其他人物进行对比,如与贾政、贾宝玉等,更加突出了贾赦的腐朽和道德败坏,从而加深了读者对社会现实的认识。
贾赦形象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的贵族阶层腐朽和道德沦丧问题,是《红楼梦》深刻主题的重要体现。通过对贾赦这一人物的刻画,曹雪芹先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本质,让读者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反思。
3.深化主题表达
贾赦形象在《红楼梦》中对主题表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深化作用,尤其体现在家族兴衰和人性善恶等主题上,与小说整体主题紧密相连。
在家族兴衰主题方面,贾赦的行为是贾府衰败的直接催化剂。他的贪婪自私,如强索石呆子古扇,不仅损害了他人利益,更让贾府声誉受损,在社会上留下了不良影响。他的争权夺利,与贾政一府的明争暗斗,使得家族内部矛盾重重,成员之间离心离德。“鸳鸯拒婚”事件,表面是他的好色之举,实则是权力斗争的体现,加剧了家族的分裂。他的荒淫无度,整日与姬妾寻欢作乐,不务正业,导致家族事务无人管理,经济状况日益恶化。这些行为都表明,家族内部的腐朽和争斗是导致家族衰败的重要原因,贾赦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这一过程,深化了《红楼梦》中家族兴衰的主题。
在人性善恶主题上,贾赦是恶的典型代表。他的好色无度,强娶鸳鸯,不顾他人意愿,尽显自私与霸道。他的不孝不义,对母亲贾母的忤逆,对子女的冷漠和伤害,违背了基本的人伦道德。他的贪婪昏聩,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择手段,完全丧失了善良和正义。然而,他的形象并非单一的恶,从他在继承权上的得失可以看出,他也有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他失去爵产控制权后,意志消沉,通过沉迷酒色来逃避现实,这又体现了人性的复杂。贾赦的形象让读者看到了人性中恶的一面,也揭示了人性在欲望和挫折面前的脆弱,深化了小说对人性善恶的探讨。
贾赦形象与《红楼梦》整体主题紧密关联。小说通过描绘贾府的兴衰,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贾赦作为贾府的重要人物,他的行为和性格正是封建社会贵族阶层的缩影。他的存在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道德观念的虚伪以及权力斗争的残酷。他的故事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小说所传达的主题,即封建社会的不可避免的衰败和人性在其中的扭曲。
贾赦形象在《红楼梦》中通过对家族兴衰和人性善恶主题的深化,与小说整体主题紧密相连,成为了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读者对封建社会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七、红学研究中的贾赦
1.不同学者观点
在红学研究中,不同学者对贾赦的评价和观点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有学者认为贾赦是“不肖子孙的罪魁祸首”。他荒淫好色,强娶鸳鸯,全然不顾伦理道德和家族颜面;贪婪自私,为了几把古扇勾结贾雨村,害得石呆子家破人亡;昏聩无能,在家族事务和为官方面毫无作为,还与贾政争权夺利,加剧家族内部矛盾。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了家族的期望和社会的道德规范,对贾府的衰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被视为不肖子孙的典型代表。
也有学者从家族背景和个人经历的角度出发,认为贾赦是被家族牺牲的弱者。他本是荣国府嫡长子,拥有继承荣国公爵位和爵产的优先权,但最终却只继承了爵位,失去了爵产控制权。这一转变可能是因为家族为了避嫌,顺应皇帝让贾家弃武从文、削弱势力的要求;也可能是他个人曾犯过错,被剥夺了部分继承权。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他意志消沉,只能通过沉迷酒色来逃避现实,他的种种不良行为更多是一种无奈的发泄。
还有学者关注到贾赦形象的复杂性。他虽然有诸多恶行,但也并非完全没有人性。在一些细节中,或许能看到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例如,他在继承权上的得失,使他成为他人的笑柄,自尊心受到极大打击。这种复杂的人性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立体,不能简单地将他定义为纯粹的恶人。
这些观点的差异主要源于学者们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将贾赦视为“不肖子孙的罪魁祸首”的学者,更注重他的行为对家族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从道德和伦理的角度对他进行批判。而认为他是被家族牺牲的弱者的学者,则更关注他的个人经历和家族背景,试图从他的遭遇中寻找行为的原因。强调其形象复杂性的学者,综合考虑了他的行为和内心世界,力求全面、客观地评价他。
不同学者对贾赦的评价和观点,反映了红学研究的多元性和深入性。通过对这些观点的分析,我们能更全面地理解贾赦这一人物形象,以及《红楼梦》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2.研究趋势变化
红学研究中对贾赦的研究趋势经历了显着的变化,从早期单一的批判逐渐走向后来的多元解读。
早期研究中,贾赦往往被简单地定义为“不肖子孙的罪魁祸首”。学者们聚焦于他荒淫好色、贪婪自私、昏聩无能等负面行为。他强娶鸳鸯、强索石呆子古扇等行径,严重违背道德伦理,对贾府的衰败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受到了严厉的批判。这种观点在当时占据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红楼梦》作为一部反映封建社会腐朽的作品,贾赦的形象被视为封建贵族阶层堕落的典型代表,批判他有助于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面。
随着红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视角逐渐多元化。后来的学者开始关注贾赦形象的复杂性和背后的成因。他们从家族背景和个人经历的角度出发,认为贾赦是被家族牺牲的弱者。他本是荣国府嫡长子,却失去了爵产控制权,巨大的落差使他意志消沉,只能通过沉迷酒色来逃避现实。这种观点为贾赦的行为提供了新的解释,使人们对他的认识更加全面。
同时,也有学者关注到贾赦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他在继承权上的得失,使他成为他人的笑柄,自尊心受到极大打击。这种复杂的人性使得他的形象不再单一,不能简单地将他定义为纯粹的恶人。
研究趋势变化的背景与社会的发展和学术观念的转变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维更加开放,学术研究也更加注重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红学研究不再局限于对人物的简单批判,而是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背后的社会原因。
这种研究趋势的变化对红学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使我们对贾赦这一人物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也丰富了《红楼梦》的研究内涵。通过多元解读,我们能更好地把握《红楼梦》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
3.研究意义与价值
对贾赦进行红学研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红楼梦》的内涵,还能揭示封建社会的本质,同时对红学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深入理解《红楼梦》的内涵是研究贾赦的重要意义之一。贾赦是《红楼梦》中一个复杂而关键的人物,他的形象丰富了小说的人物群像。通过对他的研究,我们能更全面地了解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家庭的内部矛盾和权力斗争。他与贾政的争权、与贾母的冲突等情节,展现了家族内部的复杂关系和利益纠葛,使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小说所描绘的家族兴衰的主题。他的好色、贪婪、自私等行为,也反映了人性的弱点和欲望的驱使,有助于我们理解小说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揭示封建社会的本质也是研究贾赦的重要价值所在。贾赦作为封建贵族阶层的代表,他的行为和思想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他凭借贵族特权为所欲为,强娶鸳鸯、强索石呆子古扇等行为,反映了封建贵族的腐朽和对底层人民的压迫。他的不孝不义、道德沦丧,也揭示了封建社会道德观念的虚伪和脆弱。通过研究贾赦,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权力斗争、道德败坏等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封建社会的本质和腐朽。
研究贾赦对红学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不同学者对贾赦的研究观点和视角不断丰富和拓展了红学研究的领域。早期对贾赦的批判研究,为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后来的多元解读,如从家族背景和个人经历的角度分析他的行为,使我们对贾赦的认识更加全面和客观。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贾赦这一人物的理解,也为红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了红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对贾赦进行红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红楼梦》的内涵,揭示封建社会的本质,同时推动红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使我们对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