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浪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一、《红楼梦》与李纨概述

李纨在《红楼梦》中的角色定位

李纨在金陵十二钗中排名第十一位,虽名次靠后,但在《红楼梦》里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她是荣国府长孙贾珠之妻,贾兰之母。贾珠曾是贾府寄予厚望的人物,学识出众,却英年早逝,留下李纨孤儿寡母。李纨身为长房媳妇,本应在贾府有一定地位,然而因性格安静沉稳,不讨王夫人喜欢,未能获得管理家事的权力。

在贾府中,李纨处于一种相对边缘却又不可或缺的位置。她与长辈相处时,懂得收敛锋芒,一方面对王夫人毕恭毕敬,另一方面讨好贾母开心,是个合格的儿媳妇和孙媳妇。与同辈相处,她和王熙凤既有矛盾又能和平共处,在诗社经费等问题上有过交锋,但也能维持表面的和谐。和小姑们关系融洽,在诗社活动中与她们合作交流,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对晚辈,她将全部心力放在儿子贾兰的教育上,期望儿子能有出息,重振贾府门楣。李纨的存在,丰富了《红楼梦》的人物群像,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在复杂环境下的生存状态。

二、李纨的人物形象塑造

1.外在形象与居住环境暗示

在《红楼梦》中,李纨的外在形象着墨不多,但她居住的“稻香村”却为塑造其形象起到了关键作用。书中对李纨外貌仅有简单勾勒,大致描绘出她端庄、素净的模样,符合封建礼教下贤妻良母的形象。

而“稻香村”的环境描写十分细致,“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俨然一派宁静的农家风光。这种环境与李纨清心寡欲、自甘寂寞的性情高度契合。

“稻香村”的质朴与宁静,暗示着李纨远离贾府的繁华与喧嚣,如同置身于尘世之外。她青春丧偶后,心如“槁木死灰”,一心侍亲养子,过着平淡的生活。这方田园般的住所,是她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也强化了她在读者心中沉稳、内敛、不争不抢的形象。同时,“稻香村”的存在也为李纨在贾府的生活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使她在众多贵族女性中显得独特而又神秘。它不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更是李纨精神世界的寄托,让读者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她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无奈与坚守。

2.性格特征多面剖析

(1)沉稳内敛与恪守妇道

李纨青春丧偶后,宛如一潭平静无波的湖水,心如“槁木死灰”,成为封建淑女、节妇的典型代表。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侍亲养子和陪侍小姑的事务中,每日的生活按部就班,平淡而又安稳。在贾府这个复杂的大家庭里,她谨言慎行,从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始终以端庄、稳重的形象示人。

这种性格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和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有德”的观念深入人心,李纨出身金陵名宦之家,父亲李守中秉持这一理念,对她的教育局限于《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教导她以纺绩井臼为要。这种教育方式塑造了她温顺、守礼的性格。而丈夫贾珠的早逝,更让她失去了情感的寄托,不得不遵循封建礼教的规范,压抑自己的个性和欲望,以寡妇的身份在贾府中艰难生存。她深知只有恪守妇道,才能在这个家族中立足,为儿子贾兰赢得未来。

(2)潜藏的才情与渴望

李纨提出办诗社这一事件,如同一束光照进了她看似平静的生活,展现出她内心深处涌动的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和潜藏的才情。姑娘们搬进大观园后不久,李纨就敏锐地察觉到了大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率先提出了办诗社的构想。这一想法并非偶然,而是她内心深处对自由、诗意生活的向往的体现。

在诗社活动中,李纨展现出了非凡的组织能力和文学素养。她自荐为掌坛人,承担起了诗社的领导工作。她拿出自己的稻香村作为社址,为诗社提供了一个清幽雅致的活动场所。她肯定林黛玉的建议,倡导大家起别号,为诗社增添了一份文雅的氛围。她还亲自为自己取了“稻香老农”的雅号,自诩为“霜晓寒姿”的老梅,“竹篱茅舍自甘心”,展现出了她独特的个性和审美情趣。

在诗社的第一次活动中,李纨提出了咏白海棠的诗题,引导大家进行创作。她对姐妹们的诗作进行点评,见解独到,公正客观,得到了贾宝玉的称赞,说她“善看,又最公道”。她自己的诗作也知识广博、内蕴丰富,展现出了深厚的文学功底。诗社的活动让李纨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她不再是那个心如“槁木死灰”的寡妇,而是一个充满才情和激情的女性。

(3)善于示弱与精明世故

李纨善于以“孤儿寡母”的形象示人,这一策略让她在贾府中博得众人的同情,从而获取了较高的俸禄。她深知自己在贾府的地位微妙,没有丈夫的庇护,儿子又年幼,唯有通过示弱才能在这个复杂的家族中生存下去。她常常在众人面前表现出柔弱无助的样子,让贾母、王夫人等长辈心生怜悯,对她格外关照。

在王熙凤生日时,李纨巧妙地利用这个机会,展现出了她的精明世故。她带领姐妹们凑份子为王熙凤过生日,表面上是为了表达对王熙凤的情谊,实际上是为了维护自己在贾府中的人际关系。她知道王熙凤在贾府中掌握着大权,与她搞好关系对自己和儿子都有好处。在诗社众筹时,李纨也表现得十分精明。她深知没有经费,诗社的活动就无法开展,于是她主动出击,邀请王熙凤做监社御史,解决了经费问题。她对王熙凤发动“炮轰”,用一系列犀利的言辞让王熙凤不得不答应她的请求,展现出了她的智慧和勇气。

当巧姐向李纨求助时,李纨能帮却不帮,这背后有着她的考量。她清楚巧姐的困境是贾府衰败的结果,此时帮助巧姐可能会给自己和儿子带来麻烦。她选择明哲保身,以一种看似冷漠的方式保护自己和家人。这种为人处世方式虽然有些自私,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却是一种无奈的生存策略。李纨通过示弱和精明世故,在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为自己和儿子争取到了最大的利益,展现出了她在封建社会中的生存智慧。

三、李纨的人生经历与命运轨迹

1.婚前生活与家庭背景

李纨出身于金陵名宦之家,李氏家族在当地颇具声望,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家族中重视传统礼仪和道德规范,长辈们以身作则,为晚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李纨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培养了她端庄稳重、知书达理的性格。

李纨的父亲李守中,是一位深受封建礼教影响的人。他秉持着“女子无才便有德”的教育理念,认为女子最重要的是具备贤良淑德的品质,而读书识字只是次要的。因此,他对李纨的教育主要局限于《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书籍,教导她以纺绩井臼为要,培养她成为一个符合封建礼教规范的女性。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李纨虽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文学和学术教育,但她却深刻理解了封建礼教的内涵,学会了如何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她温顺、守礼,懂得尊重长辈,关爱他人,成为了家族中的典范。同时,她也养成了内敛、沉稳的性格,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总是以一种平和、宽容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尽管李守中的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李纨的个人发展,但也为她在封建社会中立足奠定了基础。她凭借着自己的品德和才华,赢得了家族和社会的认可,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女性。在后来的生活中,她将这种传统的价值观传递给了自己的儿子贾兰,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2.婚后生活与家庭变故

(4)新婚燕尔与家庭地位

李纨与贾珠的婚姻,在当时看来是门当户对的美满结合。贾珠学识出众,是贾府寄予厚望的长孙,李纨出身金陵名宦之家,端庄贤淑。婚后,二人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光,夫妻感情和睦,相敬如宾。

作为荣国府长房媳妇,李纨在贾府拥有较高的地位。她参与家族的重要事务,与长辈们相处融洽,赢得了众人的尊重。在家庭生活中,她操持着长房的大小事宜,展现出了出色的管理能力和持家之道。她的言行举止成为府中年轻媳妇们的典范,为家族的和谐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然而,这段幸福的时光并未持续太久。贾珠的早逝,如同晴天霹雳,打破了李纨原本平静而美好的生活,也让她的家庭地位和生活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5)丧夫之痛与生活转变

贾珠的早逝,让李纨瞬间从幸福的云端坠入了痛苦的深渊。她年纪轻轻便成了寡妇,失去了相依为命的丈夫,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她的肩上。这种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之中,内心充满了绝望和无助。

在生活上,李纨面临着诸多困境。经济上,虽然贾府家大业大,但她失去了丈夫的支撑,生活变得拮据起来。她不得不精打细算,节俭度日,以维持自己和儿子贾兰的生活。心理上,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封建礼教对寡妇有着严格的规范和束缚,她必须谨言慎行,压抑自己的情感和欲望,不能有丝毫的越轨行为。这种精神上的折磨,让她的内心变得更加脆弱和敏感。

在贾府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本作为长房媳妇,她有着一定的话语权和地位,但丈夫的离世让她逐渐被边缘化。王夫人因为性格原因不太喜欢她,没有将管理家事的权力交给她,她在家族中的影响力也逐渐减弱。

为了适应新的生活角色,李纨学会了收敛锋芒,小心翼翼地生活。她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儿子贾兰的教育上,希望儿子能够出人头地,为自己和家族争光。她以“孤儿寡母”的形象示人,博得长辈们的同情,在艰难的环境中努力生存下去。

3.贾府兴衰中的李纨

(6)贾府鼎盛时期的李纨

在贾府繁华鼎盛之时,李纨虽处于边缘地位,却凭借独特的处世之道安稳生活。她深知自己性格不似王熙凤那般雷厉风行,便选择收敛锋芒,不争不抢。诗社活动成了她生活中的一抹亮色,她自荐掌坛人,积极组织姐妹们吟诗作画,展现出潜藏的才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诗社里,她与小姑们相处融洽,以温和的态度引导大家创作,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李纨与其他贾府成员的互动也恰到好处。对贾母,她时常讨好,陪贾母聊天解闷,赢得了贾母的喜爱与关照;对王夫人,她毕恭毕敬,虽不被王夫人重用,却也相安无事;与王熙凤虽有矛盾,但在诗社经费等问题上能巧妙周旋,维持着表面的和平。她就这样在贾府的繁华中,低调而安稳地过着自己的日子。

(7)贾府衰败后的李纨结局

贾府衰败后,李纨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儿子贾兰考中举人,这一喜讯让李纨看到了重振贾府门楣的希望。多年来,她含辛茹苦地教育儿子,如今终于有了回报。然而,命运却对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就在贾府稍有起色之时,李纨却走向了黄泉路。

这一结局充满了悲剧性。李纨一生恪守封建礼教,青春丧偶后便心如“槁木死灰”,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在贾府复杂的环境中小心翼翼地生存,为了儿子的未来默默付出。可当儿子功成名就时,她却无法享受这份荣耀,生命戛然而止。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人生的无常。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命运往往不由自己掌控,即使李纨凭借儿子获得了短暂的荣耀,也无法逃脱命运的捉弄。她的结局是封建社会众多女性悲剧命运的缩影,让人不禁为之叹息。

四、李纨的人际关系网络

1.与长辈的关系

(8)与贾母的相处之道

李纨深知贾母在贾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为了在贾府安稳生活,她用心讨好贾母,赢得了贾母的喜爱与同情。日常相处中,李纨总是陪伴在贾母身边,耐心倾听贾母的话语,适时地给予回应和赞美。在贾母举办的宴会上,她积极参与,帮忙张罗事务,展现出自己的能干和懂事。她还会留意贾母的喜好,投其所好地送上一些小礼物,让贾母感受到她的贴心。

李纨的“孤儿寡母”形象也让贾母心生怜悯。贾母常常在经济上给予她关照,替她出份子钱等。在贾母的庇护下,李纨在贾府的生活相对安稳。她的乖巧懂事和对贾母的尊重,使得贾母对她多了几分疼爱,在贾府的各种场合中,也会给予她一定的支持和认可。

(9)与王夫人的复杂关系

李纨不讨王夫人喜欢,主要原因在于她性格安静沉稳,缺乏王熙凤那样的活泼和干练。王夫人更欣赏雷厉风行、能说会道的人,而李纨的内敛让她觉得不够出彩。此外,李纨的丈夫贾珠早逝,这或许也让王夫人将对儿子早逝的悲痛迁怒于她。

然而,李纨深知自己的处境,在王夫人面前始终毕恭毕敬、不争不夺。她从不主动参与府中的事务,即使有机会管理家事,也会谨慎行事,不越雷池一步。她对王夫人的决定言听计从,尽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王夫人虽然不喜欢她,但也挑不出她的毛病,只能维持着表面的婆媳关系。李纨这种低调的相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与王夫人的冲突,保障了自己和儿子在贾府的生活。

2.与同辈的关系

(10)与王熙凤的矛盾与和平

李纨与王熙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诗社经费问题便是二人矛盾的集中体现。诗社成立时,李纨深知没有经费活动难以开展,便主动邀请王熙凤做监社御史,实则是想让她解决经费难题。她对王熙凤发动“炮轰”,言辞犀利地指出王熙凤的“抠门”和“放账”等行为,让王熙凤难以招架。王熙凤虽精明能干,但在李纨的一番说辞下,也不得不答应出钱支持诗社。

然而,两人最终能够和平共处。一方面,王熙凤明白李纨在贾府有一定的地位,且为人处世较为低调,不会对自己构成实质性威胁。另一方面,李纨也清楚王熙凤在贾府掌握着大权,与她闹僵对自己和儿子不利。在日常相处中,她们虽偶有摩擦,但也能维持表面的和谐。在一些家族事务上,两人也会相互配合,共同维护贾府的运转。

(11)与小姑们的情谊

李纨与贾府小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诗社活动成为她们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在诗社中,李纨自荐掌坛人,积极组织活动,为小姑们提供了一个展现才情的机会。她与小姑们一起吟诗作画,相互切磋技艺,共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李纨对待小姑们亲切和蔼,像大姐姐一样关心她们的生活和成长。她会耐心倾听小姑们的烦恼,给予她们鼓励和支持。小姑们也十分敬重李纨,在诗社活动中听从她的安排,积极参与创作。她们之间的情感纽带不仅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更源于彼此的信任和理解。这种情谊让李纨在贾府的生活多了一份温暖和乐趣,也为《红楼梦》增添了一抹温馨的色彩。

3.与晚辈的关系

(12)对贾兰的教育与期望

李纨将全部心力都倾注在了儿子贾兰的教育上,这是她在贾府生活的重要支撑和希望所在。她深知在封建礼教的大环境下,儿子的前途关乎着自己和家族的命运。李纨对贾兰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希望他能通过读书科举,出人头地,重振贾府门楣。

在培养方式上,李纨极为严格。她为贾兰制定了严谨的学习计划,督促他日夜苦读经史子集。在生活中,她也时刻教导贾兰要遵守礼仪规范,培养他的品德修养。她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向贾兰传递着坚韧、勤奋和自律的品质。

在李纨的悉心教导下,贾兰勤奋好学,逐渐成长为一个有学识、有涵养的青年。他在学业上取得了显着的进步,最终考中举人,实现了李纨多年的心愿。贾兰的成就不仅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更是李纨心血的结晶。李纨的教育方式虽然传统,但却为贾兰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与巧姐的微妙关系

巧姐向李纨求助时,李纨能帮却未伸出援手,这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当时贾府已经衰败,局势动荡不安,李纨深知帮助巧姐可能会给自己和儿子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她一生谨慎,为了儿子的前途,不得不选择明哲保身。

李纨的这种做法,对巧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巧姐或许会因此感到失望和心寒,原本以为可以从李纨这里得到帮助,却遭到了拒绝。而对于李纨来说,她虽然避免了可能的风险,但也可能在内心深处留下一丝愧疚。这种微妙的关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下,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也变得脆弱不堪。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存和利益而挣扎,即使是亲人之间,也难以做到毫无保留的相助。

五、李纨形象的社会文化意义

1.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李纨是封建礼教下典型的牺牲品,她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都深深烙印着封建礼教的痕迹,成为了妇德妇功的化身。

在言行方面,李纨时刻遵循着封建礼教的规范。她青春丧偶后,便心如“槁木死灰”,生活中谨言慎行,从不张扬。在贾府这个复杂的大家庭里,她总是以端庄、稳重的形象示人,从不参与那些争权夺利的纷争。她每日的生活就是侍亲养子、陪侍小姑,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局限在家庭琐事之中,完全符合封建礼教对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要求。

从思想观念来看,李纨深受“女子无才便有德”观念的影响。她出身金陵名宦之家,父亲李守中秉持这一理念对她进行教育,使得她认为女性的主要职责就是相夫教子、操持家务。她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贾兰身上,期望他通过科举出人头地,而自己则甘愿在背后默默付出。她对封建礼教的认同和遵循,让她失去了追求自我价值和个人幸福的机会。

封建礼教对李纨的压迫和摧残是显而易见的。它束缚了她的个性,压抑了她的情感和欲望,使她无法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她本有潜藏的才情,却只能在诗社这样有限的活动中偶尔展现。她的一生都在封建礼教的枷锁下艰难前行,成为了封建社会女性悲剧命运的一个缩影。

2.封建社会生存策略的体现

李纨自私自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和行为,是对封建社会生存策略的一种迎合。在贾府复杂的环境中,她深知自己作为寡妇,没有丈夫的庇护,儿子又年幼,唯有先保全自己和儿子,才能在这大家族中立足。

她以“孤儿寡母”形象示人,博得众人同情,获取较高俸禄,在王熙凤生日、诗社众筹等事件中,巧妙地为自己和儿子争取利益。当巧姐求助时,她能帮却不帮,避免给自己带来麻烦,这看似冷漠自私,实则是在乱世中保护自己的无奈之举。

这种生存策略在当时社会具有一定普遍性。许多人在封建等级制度和复杂人际关系中,为求自保,选择明哲保身。如薛宝钗,在处理一些事情时也会权衡利弊,不过多卷入纷争。

然而,这种策略也存在局限性。它虽然能让李纨在贾府衰败前安稳度日,但也使她失去了一些真情和温暖。她的冷漠可能会让身边人对她产生疏离感。而且,即便她如此小心谨慎,最终也未能逃脱命运的捉弄,在儿子功成名就时离世,这也反映出这种策略无法真正抵御封建社会的无常和残酷。

3.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14)家庭教育的借鉴

李纨重视儿子贾兰教育的做法,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了诸多借鉴。她深知教育对孩子未来的重要性,将全部心力投入其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才能。在现代社会,家长也应认识到教育的核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品德修养的塑造。像李纨督促贾兰日夜苦读经史子集一样,现代家长要鼓励孩子勤奋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律和坚持精神。同时,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然而,现代家庭教育也应避免一些问题。不能像李纨所处时代那样,只注重单一的科举出路。现代社会多元化,应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也不能给孩子过大的压力,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15)女性自我价值的思考

李纨在封建制度下,虽有潜藏的才情,却因封建礼教束缚无法施展,最终成为悲剧人物。这引发了我们对现代女性自我价值实现的思考。在现代社会,女性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和自由,可以在各个领域展现自己的才能。

现代女性应积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勇敢地去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她们可以像男性一样在职场中拼搏,也可以在家庭和社会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但同时,现代女性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职场性别歧视、家庭与事业的平衡等。女性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以应对这些挑战,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

六、李纨在红学研究中的地位与影响

1.红学研究中李纨形象的关注度

在红学研究领域,李纨形象虽不如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受关注,但也逐渐吸引了学者们的目光。研究角度呈现出多元化特点,部分学者从封建礼教视角出发,剖析李纨如何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探讨封建制度对她个性的压抑和命运的影响。也有学者关注李纨的生存策略,分析她在贾府复杂环境中以“孤儿寡母”形象示人、精明世故处事的原因和效果。

研究成果方面,揭示了李纨形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她不仅是恪守妇道的节妇,还是潜藏才情、渴望美好生活的女性,更是深谙生存之道的智者。不同学者对李纨评价不一,有的认为她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值得同情;有的则指出她的自私冷漠,是封建社会利己主义的代表。总体而言,对李纨形象的研究不断深入,为全面理解《红楼梦》的人物群像和社会内涵提供了新的视角。

2.李纨形象对《红楼梦》主题深化的作用

李纨形象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红楼梦》的主题。在对封建制度的批判上,她是封建礼教的典型受害者。青春丧偶后恪守妇道,将自己的才情和欲望深深压抑,这反映出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和扭曲,有力地批判了封建制度对女性的压迫。

在展现人生悲剧方面,李纨含辛茹苦培养儿子贾兰,贾兰考中举人时她却离世,无法享受荣耀,体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残酷。她的一生看似平稳,实则充满无奈与悲哀,是封建社会众多女性悲剧命运的缩影。

李纨与其他人物形象相互映衬。她的沉稳内敛与王熙凤的精明泼辣形成对比,凸显出不同性格在封建家族中的生存状态。她与林黛玉、薛宝钗等才女相比,才情被压抑,更突出了封建礼教对女性才华的扼杀。

3.李纨形象的文学创作借鉴意义

李纨形象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诸多宝贵借鉴。在人物塑造上,创作者可学习曹雪芹对李纨多面性格的刻画。李纨表面心如“槁木死灰”,恪守妇道,实则潜藏才情与渴望,这种表里不一的塑造使人物形象立体饱满,避免了单一化。后世作家可借鉴此方法,赋予角色复杂多面的性格,让人物更真实可信。

情节设置方面,李纨在诗社活动、贾府兴衰等情节中的表现,为故事增添了丰富性和层次感。创作者可设置类似情节,通过人物在不同环境和事件中的反应,展现其性格发展和命运变化。

在其他文学作品中,也不乏类似李纨的形象,如一些描写封建家族的小说中,会有隐忍、守礼又渴望自由的女性角色。这些形象的出现,证明了李纨形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可参考的范例。

方浪书院推荐阅读:史上最强练气期方羽上唐小柔无敌小兵三国行三国:杨卓来了这个书生不能惹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名门医女我的谍战岁月三国:我吕布一口真气可灭万军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极限保卫白马啸三国,我父公孙瓒捡到一只始皇帝大秦:哥,把刀放下帝国雄心穿越后我把娘子宠上天鬼王绝宠:逆天废材妃穷不拉几的李二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大唐双穿:小兕子是我的!是,陛下大康:皇帝老儿非要我当驸马银河乐园之特殊契约者晚唐余晖史上最强庶子在下首席谋士,只是有点缺德大乾憨婿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砍不平大秦哀歌三国江东霸主扛着AK闯大明悠闲王爷,太子的一生之敌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大秦:殿下,天凉加件衣服吧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汉末:从交州开始制霸宋晋府录天下兴亡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被贬后,我三十万大军马踏皇城!红楼之万人之上大明:舞弄乾坤三国:东归志!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超时空小院:帝王俱乐部我的谍战日记帝王战场:我朱厚照,就喜欢横推风流大宋我崇祯绝不上吊
方浪书院搜藏榜:抗日之铁血狂兵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万历四十八年疯鼠篮坛传奇崛起人在大隋,开局曝光穿越者身份皇帝直播间刺明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南明日不落穿越之我在流放中逆袭瀚海唐儿归吕布有扇穿越门劫貂蝉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篡儒大明:我朱雄英来了盛宠医妃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恶明三造大汉,蜀之汗马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毕业后,忽悠大家去当雇佣兵凡尘如梦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三国群雄乱舞大明:我的母亲把朱标揍惨了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三国:开局黄巾渠帅,阵斩关羽从靖康开始藏武魂穿林冲,我化身杀神杀穿水浒汉鼎光荣使命1937我死后,给老朱直播大明烽烟再起德意志涅盘穿越之权御天下三国之汉室再兴弃妃种田:病娇王爷倾城宠替嫁之农门福妻特种兵之开局震惊唐心怡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三国之开局偷袭孙策我真没想当阁老双穿门:被迫给女帝打工的那些年质子为王大明:开局太湖顿悟,时代圣人诸子百家都是子:我是例子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
方浪书院最新小说:大明伪君子稗宋反骨仔合鸣心相之天界唐史穿越秦末,打造寡妇村特种部队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开局官府发老婆?我卖肾宝赢天下!三国:偷听我心声,蜀汉杀疯了穿越古代被士兵抽,我掏出了手枪都穿越了,谁还循规蹈矩?!逐我北上和亲?我南下擒龙你哭什么天命逍遥王大秦:我助始皇成就万古帝业主和爹,好战妻,只想当咸鱼的他三国刘禅为相父加寿自己却想躺平大明:劈出来的皇长孙大周第一纨绔李隆基的纨绔皇孙回到古代积功德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穿越红楼,开启与美人的羁绊我的外卖通万朝寒门人杰特种女兵王回到大唐做女帝身为镇北王,我为女帝稳江山开局十颗中子弹,抢夺联合舰队异界风云之君临天下我,贾蓉,不做绿帽王穿越大唐重整山河谋定天下:从一首诗震惊长安开始仓库通明末,我在明末当知县三国:开局触发被动自爆系统哎!天道推着你发展幼帝传奇以捕快之名孤岛的崛起:穿越中世纪大航海之重生主宰开局捡漏美娇妻,乱世造反当皇帝三国:天下不容我,我重塑天下大奸臣当道寒光剑气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天命储君扫天下权征争霸,带众女从零开始我在原始社会大杀四方重生小丫鬟,只想安稳一生明末第一狠人:先灭建奴再抢崇祯我本农民,谁把我踢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