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登榜,一人落榜。
姜墨的爹落榜后,便放弃了科举,回乡继承家业,先后有了姜墨的大哥和二姐。
孟初染的爹在偏远地方做了几年县令,深感仕途不顺,便辞官回乡,遂辗转县学教书。
次年。
姜墨和孟初染先后出生,相隔不过三旬。
老来得子的巧合,便让两个老头子念起了旧,两家人的关系因此更加融洽,双方长辈也同时有了结成姻亲的念头。
……
临近太阳落山,姜墨才回到家。
此时的姜家却是摆上酒席,亲朋满座。
席间,姜墨和孟初染皆在双方长辈亲戚寒暄客套中,折腾了好一番功夫,才得以退下阵来。继而也将面对他们的婚姻大事。
姜家正堂。
俩家的直系长辈分别落座高堂与两侧,姜墨和孟初染则站在堂下中央,若是二人身穿喜服红装,倒也像拜堂成亲那么回事。
姜墨内心中可谓是五味杂陈。
他直到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否决这桩婚约,说破天他也就一张嘴,怎么堵得住悠悠众口,何况他还是晚辈。
这怎么想都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啊!
“墨儿!”
没给姜墨反应的时间,姜父率先开口。
“今天把你孟家叔伯,还有你们俩个都叫到这来,不过是为一件事。你也不小了,应该知道这是你的人生大事。
“老爹跟你孟伯自幼同窗,情同手足。打你俩出生那天起,就时常念叨这个事,你俩也是一块长大的,感情一直都挺好。
“所以今天我们几个老头子,就想着把你俩这个名分给定下来。”
姜墨内心叫苦,他这老爹把话说得,是一点插嘴的余地都没有啊。
都这样了,他还能说什么呢?
“墨儿啊!”
这会又换成孟父说话了。
“你也是老夫看着长大的。
“你从小喜静,如今长大也有了沉稳,老夫看着很是欢喜。初染性子软,让她嫁给你确实更让人放心。
“听说你们俩要去修仙?”
孟父没来由的提问,让姜墨愣了一下,随即点头称是。
“那你可不能让她受人欺负。”
姜墨刚想应声承诺,另一边的姜母却是忽然站出来,大声说道。
“诶,这哪能让你们俩个糟老头轮番唱戏,说什么是什么。俩孩子成亲,怎么也得过问他俩的想法啊!”
姜母转头看向身旁孟母,继续说道。
“婚姻大事,当娘也要问问女儿的想法才是。当然,我家墨儿肯定没啥问题的,他占了便宜,高兴都来不及呢!”
姜墨还没有来得及给亲娘点赞,这后半句直接给他整的满头黑线。
“初染,你愿意嫁给姜墨吗?”孟母问。
姜墨再次见到了刻印在记忆深处的那一幅画面,含情脉脉的双眸似乎没有丝毫变化,和他曾见过的一般无二。
“全凭爹娘做主。”
孟初染细声细语地点头同意。
许多人都为这个决定而喜笑颜开,然而孟父和孟母,却不知为何相继沉默,就见眉宇间染上了些许哀愁,难以化开。
就在姜墨暗自叹气,决定认命时,孟初染却是跪了下去,向双亲叩首诉说道。
“女儿不孝,今日之后就将拜别爹和娘去寻求成仙之道,再无从报答生养之恩。
“若与姜墨结为夫妻是爹娘心愿,那么女儿的婚姻大事全凭爹娘做主。
“而成仙路远,不宜与俗世牵扯过多,愿爹娘成全女儿求仙问道之心,愿公婆原谅儿媳断情绝爱之过。
“初染也希望,姜家和孟家因为这桩婚事,能永结姻亲之好!”
满堂皆静。
姜墨也沉默了。
这始料未及的场景,让本该认命的他有了些许转机。理应是皆大欢喜的,他却觉得如鲠在喉,更是有种锥心之痛难以消弭。
姜墨不清楚少女孟初染是出于何种原因才能说出这番话,更不懂她在说这番话时,究竟承受着什么。
但姜墨似乎能感觉的到,那是要比强忍着不流泪,还要难受的东西。
何以至此?
姜墨始终想不出合理的原因。
他同样不好受。
快要被莫名其妙的负罪感逼疯。
他很想给予怜爱,但他又无可奈何,就像最后的五十年里一样。
冷漠与忽视是伤人的利刃,却又是他心无旁骛的助力。不想让某人难过,却又必须去追赶未来。如此,更让人身心俱疲。
最后换来的是心爱之人的迁就和逞强。
真是可笑啊。
到头来还是认为是自己有错在先。
姜墨无力跪下,向双亲叩首说道:“愿爹娘成全不孝孩儿的向道之心!”
这次谈判最终在无尽的哀叹声中结束。
结果就是姜墨和孟初染仍旧定下了婚约,但婚约对修仙路上的俩人没有任何约束力,更没有夫妻的名义。
……
酉时,天际尽是暮色。
姜墨完成家中的一应事宜,前往升仙台,这亦是他踏上修仙路的第一步。
本该欢欣雀跃充满对未来的无限遐想的他,此刻的心情,却显得相当沉重。
姜墨刚从双亲的口中,得知了孟初染方才说出那番话的原委。
孟初染在今早就和她的父母有过谈话。
她很庄重地向父母阐明了修仙的决意,并假设在她拥有仙人资质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的意外和影响。
她也不想在前途未卜的状态下,俩人因为婚姻而产生太多的负担,为此提议让婚约停留在凡间,停留在两家人的心照不宣。
说起来就是个假设,孟父和孟母最先并没有太当真。仙人哪是说能当就能当的。
谁承想仙缘还真就不值钱。
没办法,最后两家长辈一合计,觉得孟初染说的也有道理。毕竟仙凡两隔,俩孩子的婚约终究只是个念想。
往后仍可以对外说,两家人是一家人,但夫妻俩都跑去求仙问道了。具体情况如何,外人不可能知道,也管不着。
给两家人留些默契,给俩孩子留些余地。
这没什么不好的。
难办的婚约事宜,早在孟初染的暗中推助下,就被妥善处理。
姜墨无地自容,也感觉有些违和。
他不认为十四岁的孟初染会有这般主见,在他印象里,自己才是拿主意的那个人。
而且,这种看待亲情和伦理的角度,也不应该出现在一位豆蔻少女的思维里。
再想到,至今种种的违和之处……
难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