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忙着呢?”莫家宗见状立刻讨好的上前打招呼。
莫老三担着粪桶越过他,那肮脏的粪桶差点撞到莫家宗裤腿上。
“怎么,卖了我一次还不够,还想卖我第二次?我岁数大了不值钱。”
莫家宗神情一滞,不知所措的看向莫老头。
装模作样的无辜道:
“爹,三哥这是在怪我吗?”
这莫老三是完全不留一点情面啊。
而莫老头也有一瞬间的茫然,他不过是想为了这个家好,必然是要有某些牺牲的,有什么错?
这老三怎么还记恨上了?
一家人不应该就像一股绳劲儿往一处使吗?
他叹息了口气,一副有自有苦中无奈的模样。
“那时候不是家里穷吗?一家子吃不上饭,总得有个人站出来,那也不是没办法的事,没想到过去这么久,你还记在心上!”
还真虚伪,当初可还没难到卖子的份上。
莫老头真的是把莫老三往死里面算计。
听吴氏说那时他与吴氏在外已经成了家,并且有了大闺女,但是莫老头不知道从哪里得到消息得知他混迹的还不错。
便找人送了一封信,信中那大概内容是老人家思念成疾,久病卧榻临终前想见这个自己最愧疚的儿子最后一面。
莫老三还怀揣着对亲情最后一丝希望,携带妻女回到莫家村。
这一回就待了十几年。
原来当初莫老头不过是将他哄骗回来的。
这个老头心思多着呢,别看着平日里一副不管事,在家里不论高低的样子。
但行事作风惯会膈应人!
莫小天觉得这人呐,只要没死,在莫老头那里就像那个牙膏,要用的时候就得劲的挤,挤完了还要用擀面杖滚两滚,榨取所有剩余价值才罢休。
“当时吃不上饭,可莫家宗还是有人读书,现在大家都能吃饱饭,供莫家宗上学应该不差那两个钱才是,莫幺叔还是不要拿我取笑,我们家穷,一家子的还得养着,养外人确实没那闲钱!”
莫老三可从来不会说话,弯弯道道,虚与委蛇。
莫小天听吴氏说过,其实他们曾经早有分家的打算,但是因为莫小天出了事儿,小花又小,家里不得安宁,许许多多的事参杂,让两口子分身乏术。
从老头手里分家,必然是得扒成皮才能了算,就如莫小天分家时,知道老三一房势必分家的决心,莫老头狮子大开口。若是三房继续用忍气吞声,就拖着当牛做马熬死他们,如果三房答应,他也不会亏,永远做的任何决定都会让自己是那个最得力者。所以分家这事在之前一直僵着没有彻底裁定。
如今莫小天也不是原来的莫小天,没了孩子当软肋。
现在的莫老头想占莫老三的便宜,那是万不可能了。
这莫老头也确实狠,亲儿子也算计的死死的。
莫老头也没想到,莫老三连自己这个亲爹的面子都不给了。
而莫家中听到这话是羞恼的,但他不能现在反驳撕破脸,有老爷子与他交涉就够了。现在他还能把莫老三得罪死,毕竟吴氏娘家那边还是有点家底,再说这么大的养殖房修着,肯定是能够抠点出来的,不过此时莫老三肯定还对他心底有怨气,想要莫老三拿钱出来,还得好好哄一下,这事儿得从长计议。
“三哥不好意思,是爹思考不周,你别多想,这次我与爹来其实也只是看看你,别无其他,你对小弟已经够好了,小弟心里记着呢!”他陪笑着道。
莫老三埋头用铲子一铲一铲的将土粪装进粪桶里,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莫家宗脸上的笑挂不住,莫老头心里那滋味是五味杂陈,这下他终于明白莫老三是心里真的记恨上了。
可他不死心,还试图劝说想挽回什么:
“老三咱们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一家人,一笔写不出两个莫字,你这是与我们生了分啊!”
本就已经当陌生人处了,这态度还不够明显吗?
“回去吧,莫幺爷!我记得你们连我的命都已经放弃了,既然如此就当我死了吧,让我三房拿钱供读是不可能的,你以后也别再打主意!”
莫老三抬起那双冷静的双眸,莫老头也从这双眼睛里看到了对他的生疏,他苍老的瞳孔一颤,似受很大打击:“好,老三,这可是你说的,要是真和我们断了,你们三房以后可就别想在得老五的一点好处!”
话音还带着一份决绝,好似对不住他们的是他莫家成。
回答他的是莫老三依然淡漠如常的一句。
“不会,我们凭本事吃饭。”
莫老头终是没脸再继续待下去,留下的话虽狠,可离去时的背影却看着像落荒而逃。
……
“我的眼睛好疼,真佩服青雀姐。是有多好的耐心,我就是分个线都感觉刺挠的慌,完全静不下心来。”
一家人围在一起,吴氏与青雀正在刺绣,莫小花争将细线分股,嘴里时止不住的抱怨。
“我也是,我也是!想不明白,大家都是女子青雀姐和三婶怎么就这般心灵手巧呢!”莫小丫附和道。
“这比咱们打扫兔笼还让人烦躁。”
现在能做绣活的只有青雀和吴氏,而吴氏会的也不多,所以大多数绣活还是靠青雀一人。
布衣坊要货越来越多,这次一下订了30块肚兜的货,除了刺绣手艺,他们还看重花样。
莫小天想过,如果仅凭青雀一人的刺绣。这刺绣的买卖只能挣点小钱,不如多接点活,多找一些人一起绣,形成一个规模,到时候赚的钱可就不是仅仅几两银子。
心里这样想着,嘴里也把这个想法说了出来。
“既然这么累,要不咱们把活也包些出去吧?”
其他人也没想到莫小天会突然说出这种话,他们齐齐的看着他不明所以,吴氏知道莫小天一向心思大,问道:“小天,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你是不是又有什么想法?”
莫小天便把计划细数道来:“咱们可以把村里擅长刺绣或者有心学习刺绣的姑娘召集起来,针线布料咱们出,花样款式也是咱们打样,让他们来做。按数量给工钱,这样咱们还能按时交货,并且要来更多的订单,这样活做下来报酬可不低,村里人女人做这个不用日晒雨淋,赚钱可比干农活强!”
“这倒是个好主意,可是村里会刺绣的可不多,而且也只会简单的缝补而已。”
吴氏说得对,村里人都是生手,这可是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