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晋灵公企图谋杀赵盾,虽然最终没能成功,但他却很高兴赵盾离开了绛城。这感觉就像顽皮的村童摆脱了严厉的老师,叛逆的仆人离开了苛刻的主人,晋灵公只觉得胸怀舒畅,畅快得无法言表。于是,他带着宫眷在桃园住下,日夜都不回宫。再说赵穿在西郊射猎归来,正好遇见赵盾和赵朔父子,便停下车与他们相见,询问发生了什么事。赵穿说:“叔父先别急着出境,这几天内,我会给您送信来,到时候再决定去留。” 赵盾说:“既然这样,我暂且住在首阳山,专门等你的好消息。你凡事都要谨慎,千万别让灾祸雪上加霜!” 赵穿告别赵盾父子后,回到绛城,得知晋灵公住在桃园,便假意前去拜见,跪地叩头谢罪,说道:“我赵穿虽然身为宗族亲戚,但也是罪人之族,不敢再侍奉在您身边,恳请您将我罢职斥退!” 晋灵公信以为真,安慰他说:“赵盾多次欺辱蔑视我,我实在无法忍受,这和你有什么关系呢?你大可安心任职。” 赵穿谢恩完毕,又上奏说:“我听说,作为一国之主,最珍贵的就是能尽情享受人生的声色之乐。主公虽然悬挂着钟鼓,但内宫却不够完备,又有什么乐趣可言呢?齐桓公后宫佳丽众多,除了正妻之外,还有六个如夫人。先君文公即便流亡在外,在患难之际,每到一处也会收纳姬妾,直到回国,年过六旬了,身边的妾媵仍然无数。主公既然有高台大花园作为居住游乐之所,为何不多挑选一些良家女子充实其中,再请名师教她们歌舞,以备娱乐,这难道不是美事一桩吗?” 晋灵公说:“你所说的,正合我意。现在我想在国内搜罗美女,派谁去合适呢?” 赵穿回答:“大夫屠岸贾可以胜任。” 晋灵公便命令屠岸贾专门负责此事。要求无论是城内还是郊外,只要有容貌姣好、年龄在二十岁以内且未出嫁的女子,都要报名以供挑选,并限他一个月内回复。赵穿借着这个公差,把屠岸贾支开了,又向晋灵公上奏说:“桃园的侍卫力量薄弱,我想从军中精选二百名勇猛之士,来充当这里的宿卫,恳请主公裁决。” 晋灵公又批准了他的奏请。
赵穿回到军营,果然挑选了二百名甲士。甲士们问道:“将军有什么差遣?” 赵穿说:“主上不体恤民情,整天在桃园寻欢作乐,命令我挑选你们去为他巡逻警戒。你们都有自己的家室,这次出去,要风餐露宿,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军士们都叹息抱怨道:“这样无道的昏君,怎么还不快点死?要是相国在,肯定不会有这种事。” 赵穿说:“我有个主意,和你们商量商量,不知道行不行?” 众军士都说:“将军要是能解救我们的苦难,那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 赵穿说:“桃园不像深宫那样隐秘,你们二更时分,攻入园中,借口讨要赏赐,我一挥袖子作为信号,你们就杀了晋侯。之后,我会迎回相国,另立新君。这个计策怎么样?” 军士们都说:“太好了!” 赵穿用酒食犒劳众人,让他们在桃园外列队等候。然后,他进宫向晋灵公报告。晋灵公登上高台检阅,只见人人精悍勇猛,个个刚强威武,十分高兴,便留下赵穿陪他喝酒。喝到二更时,外面忽然传来喊叫声,晋灵公惊讶地询问原因。赵穿说:“这肯定是宿卫军士在驱赶夜行的人。我去告诉他们,别惊扰了圣驾。” 于是,赵穿让人掌灯,走下高台。那二百名甲士已经破门而入。赵穿稳住众人,把他们带到台前,然后上楼向晋灵公奏报:“军士们知道主公在饮宴,想讨点剩余的酒食犒劳自己,没有别的意思。” 晋灵公传旨,让内侍取酒分给众人,自己则倚着栏杆看着分发。赵穿在旁边喊道:“主公亲自犒劳你们,你们可都要好好领受!” 说完,便挥动袖子示意。众甲士认准晋灵公,一拥而上。晋灵公心中慌乱,对赵穿说:“甲士们登台想干什么?你快传令让他们退下!” 赵穿说:“大家想见相国赵盾,希望主公能召他回国。” 晋灵公还没来得及回答,戟戈已经纷纷刺来,他当场就被杀死了。左右的人都惊慌逃走。赵穿说:“昏君已除,你们不许妄杀一人,现在就随我去迎接相国回朝吧。” 因为晋侯无道,喜好杀戮,身边的侍从整天都害怕被杀,所以甲士们造反时,没人去救晋灵公。百姓们长期饱受苦难,反而为晋侯的死感到痛快,没有一个人归罪于赵穿。七年前,彗星进入北斗,占卜说:“齐、宋、晋三国的国君,都将死于祸乱。” 到这时应验了。髯翁写诗道:“崇台歌管未停声,血溅朱楼起外兵,莫怪台前无救者,避丸之后绝人行。”
屠岸贾正在郊外,挨家挨户地寻访美色女子,突然听说:“晋侯被弑杀了!” 他大吃一惊,心里明白是赵穿干的,但不敢声张,悄悄回到府中。士会等人听到变故,赶到桃园,里面空无一人。他们也料到赵穿是去迎接相国了,便把园门封锁,静静地等待。没过几天,赵盾乘车回到绛城,巡视到桃园时,百官一下子都聚集过来。赵盾伏在晋灵公的尸体上,痛哭了一场,哀伤的声音传到园外。百姓听到后都说:“相国如此忠诚仁爱,晋侯是自取灭亡,不是相国的过错。” 赵盾吩咐将晋灵公殡殓,归葬到曲沃。然后,他召集众大臣,商议立新君的事。当时晋灵公还没有儿子,赵盾说:“先君襄公去世时,我曾提议立年长的君主,可大家意见不一致,才导致今天的局面。这次可不能再马虎了!” 士会说:“国家有年长的君主,是社稷之福,正如相国所说。” 赵盾说:“文公还有一个儿子,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梦见神人用黑手涂抹他的臀部,所以给他取名叫黑臀。现在他在周朝任职,年龄也不小了,我想把他迎回来立为国君,大家觉得怎么样?” 百官不敢有异议,都说:“相国的安排很妥当。” 赵盾想为赵穿弑君的行为开脱罪责,就派赵穿去周朝,迎接公子黑臀回晋国。公子黑臀在太庙朝见,登上了晋侯的宝座,这就是晋成公。
晋成公即位后,把国家政务都交给赵盾处理,还把女儿嫁给赵朔,她就是庄姬。赵盾上奏说:“我的母亲是狄族女子,君姬氏有谦逊礼让的美德,派人把我和母亲接回晋国,我才得以成为嫡子,掌管中军。现在君姬氏的三个儿子赵同、赵括、赵婴都长大了,我愿意把职位让给他们。” 晋成公说:“你的弟弟们,是我妹妹所钟爱的,自然应当一起任用,你不必过于谦让。” 于是,任命赵同、赵括、赵婴都为大夫。赵穿依旧辅佐中军。赵穿私下对赵盾说:“屠岸贾讨好先君,和我们赵氏有仇,桃园那件事,只有屠岸贾心里不服。如果不除掉这个人,恐怕我们赵氏不得安宁!” 赵盾说:“别人都没怪罪你,你反倒要怪罪别人吗?我们宗族尊贵强盛,只应当和朝中大臣和睦相处,不要去寻仇。” 赵穿这才作罢。屠岸贾也小心侍奉赵氏,以求自保。
赵盾始终对桃园那件事感到愧疚。一天,他走到史馆,见到太史董狐,便索要史册来看。董狐把史册呈了上去。赵盾一看,上面清楚地写着:“秋七月乙丑,赵盾在桃园弑杀了他的君主夷皋。” 赵盾大惊,说:“太史写错了!我已经出奔到河东,离绛城有二百多里,怎么会知道弑君的事呢?你把这件事归罪于我,这不是冤枉我吗?” 董狐说:“你身为相国,出奔却没有越过国境,回国后又不讨伐逆贼,要说这件事不是你主使的,谁会相信呢?” 赵盾问:“还能改吗?” 董狐说:“明辨是非,这才叫信史。我的头可以断,但这史册不能改!” 赵盾叹息道:“唉!史臣的权力,竟然比卿相还大!只恨我当时没有立即出境,免不了要承受万世的恶名,后悔也来不及了。” 从这以后,赵盾侍奉晋成公,更加恭敬谨慎。赵穿自恃有功,请求担任正卿,赵盾担心违背公论,没有答应。赵穿气愤不已,背上生疽而死。赵穿的儿子赵旃,请求继承父亲的职位,赵盾说:“等你以后立了功,就算是卿位,也不难得到。” 史臣评论说,赵盾不偏袒赵穿父子,都是因为董狐的正直秉笔。有人称赞道:“庸史纪事,良史诛意。穿弑其君,盾蒙其罪。宁断吾头,敢以笔媚?卓哉董狐,是非可畏!”
当时是周匡王六年。这一年,周匡王驾崩,他的弟弟姬瑜即位,这就是周定王。
周定王元年,楚庄王出兵讨伐陆浑之戎,随后渡过雒水,在周朝的边境炫耀兵力,想要以此威胁周天子,与周朝平分天下。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问楚庄王。楚庄王问:“我听说大禹铸造了九鼎,历经三代相传,被视为世间珍宝,现在在雒阳。不知道这九鼎的形状大小和重量如何?我想听听。” 王孙满说:“三代是凭借德行传承天下的,哪里在于鼎呢?从前大禹拥有天下,九州的长官进贡金属,用来铸造九鼎。夏桀无道,九鼎就迁到了商朝。商纣暴虐,九鼎又迁到了周朝。如果君主有德,鼎虽然小,分量也是重的;如果君主无德,鼎虽然大,分量也是轻的!成王把九鼎定在郏鄏,占卜说周朝能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天命所在,九鼎不是您可以询问的。” 楚庄王听后,惭愧地退了回去,从此不敢再萌生觊觎周朝的想法。
再说楚国令尹斗越椒,自从楚庄王分了他的权力,心里就充满怨恨,和楚庄王之间的嫌隙已经形成。他自恃才勇无人能及,再加上先辈的功劳,百姓对他信服,早就有了谋反的心思。他常说:“楚国的人才,只有司马伯嬴一个,其余的都不值一提!” 楚庄王讨伐陆浑的时候,也担心斗越椒会趁机生变,特意把蒍贾留在国内。斗越椒见楚庄王统兵出征,就决定发动叛乱。他想把本族的人都发动起来,斗克不同意,他就杀了斗克,接着又袭击杀死了司马蒍贾。蒍贾的儿子蒍敖,带着母亲逃到梦泽避难。斗越椒出兵驻扎在蒸野,想拦截楚庄王的归路。楚庄王得知叛乱的消息后,日夜兼程赶路。快到漳澨的时候,斗越椒带兵前来抵抗,军威十分强盛。斗越椒张弓挺戟,在自己的阵营里来回奔驰,楚国的士兵看到他,都露出畏惧的神色。楚庄王说:“斗氏世代为楚国建立功勋,就算是伯棼(斗越椒字伯棼)辜负了我,我也不会辜负伯棼!” 于是,派大夫苏从前往斗越椒的营地,与他讲和,赦免他擅自杀死司马的罪行,还答应把王子作为人质。斗越椒说:“我只是耻于做令尹罢了,不是指望被赦免,有本事就来和我一战。” 苏从再三劝说,他都不听。苏从离开后,斗越椒命令军士击鼓前进。楚庄王问各位将领:“谁能击退斗越椒?” 大将乐伯应声而出。斗越椒的儿子斗贲皇立刻迎上去与乐伯厮杀。潘尪见乐伯与斗贲皇一时难分胜负,就急忙驾车出阵。斗越椒的堂弟斗旗也驾车迎战。楚庄王在战车上,亲自拿着袍鼓,击鼓督战。斗越椒远远望见,驾着车直冲向楚庄王,拉满劲弓,一箭射来。那支箭直直地飞过车辕,正好射中鼓架,吓得楚庄王连鼓槌都掉到了车上。楚庄王急忙让人躲避箭矢,左右侍从纷纷用大斗笠遮挡。斗越椒又射一箭,恰好把左边的斗笠射了个对穿。楚庄王只好下令回车,鸣金收兵。斗越椒奋勇追击,幸好右军大将公子侧、左军大将公子婴齐,两支军队一起杀到,斗越椒这才退去。乐伯和潘尪听到鸣金声,也放弃战斗回到本阵。楚军伤亡不小,退到皇浒扎营。众人拿起斗越椒射的箭一看,这支箭比其他箭长了一半,用鹳的羽毛做箭羽,用豹的牙齿做箭头,锋利无比。左右的人传阅,都惊讶得吐舌头。到了夜里,楚庄王亲自巡视军营,听到营中的士兵们三三五五地聚在一起说:“斗令尹的神箭太可怕了,我们恐怕难以取胜!” 楚庄王于是派人故意在众人面前说:“从前先君文王的时候,听说戎蛮制造的箭最锋利,派人去询问,戎蛮就献上了两支箭样,名叫‘透骨风’,藏在太庙里,被斗越椒偷去了。现在这两支箭都已经射完了,大家不必担心。明天我们一定能打败他。” 众人这才安心。楚庄王又下令退兵到随国,宣称:“要发动汉东各国的军队,来讨伐斗氏。” 苏从说:“强敌就在眼前,一退就会被敌人趁机攻击,大王这是失策啊!” 公子侧说:“这是大王的假话罢了。我们去拜见大王,他肯定另有安排。” 于是,公子侧和公子婴齐夜里去见楚庄王。楚庄王说:“逆贼斗越椒势力正盛,只能用计取胜,不能和他硬拼。” 然后,他吩咐两位将领,如此这般地做好埋伏和准备。两位将领领命而去。
第二天一大早,鸡刚打鸣,楚庄王就率领大军撤退。斗越椒打探到确切消息后,立刻率领众人追击。楚军一路快速行军,已经过了竟陵,向北而去。斗越椒一天一夜急行二百多里,追到了清河桥。此时,楚军正在桥北做早饭,远远望见追兵赶来,便扔下炊具逃走了。斗越椒下令说:“抓住楚王,才能吃早饭!” 众人在疲惫不堪又饥肠辘辘的情况下,勉强继续前进,终于追上了楚军后队潘尪的军队。潘尪站在车中,对斗越椒说:“你一心想抓住楚王,为什么不快点往前冲?” 斗越椒以为这是好意,便放过潘尪,继续向前疾驰六十里,来到青山,遇到楚将熊负羁,斗越椒问道:“楚王在哪里?” 熊负羁回答:“大王还没到呢。” 斗越椒心中起疑,对熊负羁说:“你要是能帮我盯着楚王,等我得了天下,一定和你平分楚国。” 熊负羁说:“我看你的士兵又饿又累,先吃饱饭,才能打仗啊。” 斗越椒觉得有道理,便停下马车做饭。饭还没煮熟,就看见公子侧和公子婴齐两路楚军杀了过来。斗越椒的军队此时已经无力再战,只能往南逃窜。等他们回到清河桥时,发现桥已经被拆断了。原来,楚庄王亲自带兵,埋伏在桥的左右两侧,就等斗越椒过桥后,便拆断桥梁,断绝他的归路。斗越椒大惊失色,连忙吩咐手下测量河水深浅,打算渡河。这时,只听河对岸一声炮响,楚军在河畔大声喊道:“乐伯在此!逆贼斗越椒,赶快下马受缚!” 斗越椒怒不可遏,命令士兵隔河放箭。
乐伯的军队中有个小校,箭术精湛,名叫养繇基,军中都称他为神箭养叔。他向乐伯请战,希望能与斗越椒比试箭术。于是,养繇基站在河口大声喊道:“河面这么宽,箭怎么能射到对岸?听说令尹擅长射箭,我要和你比比高低。你可以站在桥边,我们各射三箭,生死有命!” 斗越椒问道:“你是什么人?” 养繇基回答:“我是乐将军部下的小将养繇基。” 斗越椒看他没什么名气,便说:“你要和我比箭,得让我先射三箭。” 养繇基说:“别说三箭,就是射一百箭,我又有什么可怕的!躲箭的不算好汉!” 于是,双方约束住后队人马,分别站在桥两边。斗越椒拉弓,先发一箭,恨不得把养繇基连头带脑射下河去。可正所谓 “忙者不会,会者不忙”,养繇基见箭射来,用弓梢轻轻一拨,那箭就掉进了水里。他高声喊道:“快射,快射!” 斗越椒又搭上第二支箭,仔细瞄准后,嗖的一声射了出去。养繇基身子往下一蹲,那支箭从他头顶飞过。斗越椒叫道:“你说不许躲闪,怎么蹲下躲箭?这可不是大丈夫所为!” 养繇基回答:“你还有一箭,我现在不躲,要是这箭射不中,就得让我射了。” 斗越椒心想:“他要是不躲闪,这箭肯定能射中。” 于是,他拿起第三支箭,端端正正地射出去,大喊一声:“着了!” 养繇基两脚稳稳站定,一动不动,箭飞来的时候,他张开大口,竟然把箭头咬住了。斗越椒三箭都没射中,心里已经开始慌张,可大丈夫有言在先,不好失信,便叫道:“那让你也射三箭,要是射不中,还得让我射。” 养繇基笑着说:“要三箭才射中你,那我就是初学者了。我只需一箭,就能要了你的命!” 斗越椒说:“你口气这么大,想必有点本事,随便你射吧。” 他心里想着:“哪能一箭就射中?要是一箭射不中,我就喝止他。” 于是,他壮着胆子,等着养繇基射箭。可谁知道,养繇基的箭百发百中。这时,养繇基拿起箭,喊道:“令尹,看箭!” 他假装拉了拉弓,却没把箭射出去。斗越椒听到弓弦响,以为箭来了,连忙向左一闪。养繇基说:“箭还在我手里,都没上弓呢。咱们说好了,‘躲闪的不算好汉’,你怎么又躲开了?” 斗越椒说:“怕人躲闪的,也不算会射箭!” 养繇基又假装拉响弓弦,斗越椒又往右一闪。就在他闪身的瞬间,养繇基迅速射出一箭,斗越椒没料到箭来得这么快,躲闪不及,这箭直直地贯穿了他的脑袋。可怜斗越椒,做了楚国好几年令尹,如今却死在小将养繇基的一箭之下!髯仙写诗道:“人生知足最为良,令尹贪心又想王;神箭将军聊试技,越椒已在隔桥亡。”
斗越椒的军队又饿又累,看到主将中箭,顿时吓得四散奔逃。楚将公子侧和公子婴齐分路追击,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斗越椒的儿子斗贲皇逃到了晋国,晋侯任用他为大夫,把苗邑封给他,人们称他为苗贲皇。
楚庄王大获全胜,传令班师回朝,凡是被俘虏的人,都在军前斩首。大军高奏凯歌回到郢都,楚庄王下令将斗氏宗族不论大小,全部斩首。只有斗班的儿子,名叫克黄,担任箴尹一职。当时,楚庄王派使者前往齐国和秦国进行外交访问,斗克黄奉命出使齐国。他完成任务返回,走到宋国时,听说了斗越椒叛乱的事情。身边的人说:“不能回楚国了!” 斗克黄却说:“国君就像天一样,天命怎么能抛弃呢?” 他毅然驾车回到郢都,复命完毕后,主动到司寇那里请求囚禁自己,说:“我的祖父子文曾经说过,‘斗越椒有反叛之相,必定会导致家族灭亡。’临终前嘱咐我父亲逃到别的国家。我父亲世代受楚国的恩情,不忍心离开,结果被斗越椒杀害。如今果然应验了祖父的话!我既不幸成为逆臣的族人,又不幸违背了先祖的教诲,今天被处死是我应得的。我怎么敢逃避刑罚呢?” 楚庄王听说后,感叹道:“子文真是神人啊。况且他治理楚国有大功,我怎么忍心断绝他的后代呢?” 于是赦免了斗克黄的罪行,还说:“斗克黄宁死也不逃避刑罚,是忠臣啊。” 楚庄王恢复了他的官职,并给他改名为斗生,意思是他本该被处死却得以存活。
楚庄王嘉奖养繇基一箭立功,重重地赏赐了他,让他统领亲军,担任车右之职。由于令尹一职空缺,楚庄王听说沈尹虞邱贤能,便让他暂时主持国事。楚庄王在渐台大摆宴席,宴请群臣,妃嫔也一同出席。楚庄王说:“我已经六年没有享受钟鼓之乐了。如今叛臣伏诛,四方边境安宁,我想和各位爱卿一起畅快游玩一天,这场宴会就叫‘太平宴’。文武大小官员都来赴宴,大家一定要尽情欢乐。” 群臣纷纷再次下拜,依次就座。厨师上菜,太史演奏音乐。大家一直喝到日落西山,兴致仍然不减。楚庄王命人点上蜡烛,继续饮酒,还让宠爱的许姬姜氏给各位大夫敬酒,众人都起身站着饮酒。突然,一阵怪风把堂中的蜡烛全部吹灭,左右侍从还没来得及取火。这时,席中有一个人见许姬美貌,便在黑暗中伸手去拉她的衣袖。许姬左手用力挣脱,右手抓住那人的冠缨,一用力,冠缨断了,那人惊慌失措,连忙放手。许姬拿着断缨,走到楚庄王面前,贴着他的耳朵奏报:“我奉大王之命,给百官敬酒,其中有一人无礼,趁着蜡烛熄灭,强行拉我的袖子。我已经抓住了他的冠缨,大王可以马上让人点火,查看是谁。” 楚庄王急忙命令掌灯的人:“先别点灯!我今天设宴,就是要和各位爱卿尽情欢乐。大家都把冠缨解下来,痛痛快快地喝酒,不解下冠缨的人就是不尽兴。” 于是,百官都解下了冠缨,这才允许掌灯,最终也没人知道拉许姬袖子的人是谁。宴会结束后,许姬回宫对楚庄王说:“我听说‘男女之间要保持庄重’,更何况是君臣之间呢?今天大王让我给各位大臣敬酒,是为了表示敬意。有人拉我的袖子,大王却不追查,怎么能严肃上下的礼仪,端正男女的区别呢?” 楚庄王笑着说:“这不是你能理解的。古时候,君臣举行宴会,按礼仪饮酒不超过三杯,而且只在白天举行,不在夜里。今天我让群臣尽情欢乐,还点上蜡烛继续喝酒,酒后出现狂态,这是人之常情。如果追查并治罪,虽然能彰显你的贞节,却会伤了大臣们的心,让大家都不高兴,这可不是我设宴的初衷。” 许姬听后,十分叹服。后世把这场宴会称为 “绝缨会”。髯翁写诗道:“暗中牵袂醉中情,玉手如风已绝缨;尽说君王江海量,畜鱼水忌十分清。”
一天,楚庄王和虞邱谈论政事,一直谈到深夜才回宫。夫人樊姬问道:“朝中今天有什么事,怎么回来这么晚?” 楚庄王说:“我和虞邱谈论政事,不知不觉就这么晚了。” 樊姬又问:“虞邱是个怎样的人?” 楚庄王回答:“他是楚国的贤能之士。” 樊姬说:“依我看,虞邱未必贤能!” 楚庄王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虞邱不贤能呢?” 樊姬说:“臣子侍奉国君,就像妇人侍奉丈夫一样。我身为后宫之主,凡是宫中容貌美丽的女子,都会推荐给大王。如今虞邱和大王谈论政事,常常谈到深夜,却从未听说他推荐过一个贤能的人。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而楚国的贤才无穷无尽。虞邱想用一个人的智慧,掩盖无数贤才,又怎么能称得上贤能呢?” 楚庄王觉得樊姬说得很有道理。第二天早上,他把樊姬的话告诉了虞邱。虞邱说:“我没想到这一点,我马上想办法。” 于是,虞邱开始在群臣中广泛寻访贤才。斗生提到蒍贾的儿子蒍敖很贤能,说:“他为了躲避斗越椒的迫害,隐居在梦泽,这个人有将相之才。” 虞邱把这件事告诉了楚庄王。楚庄王说:“伯嬴(蒍贾字伯嬴)是个有智慧的人,他的儿子肯定也不一般。要不是你说,我差点忘了他。” 楚庄王立即命令虞邱和斗生驾车前往梦泽,把蒍敖接回朝廷任用。
话说蒍敖字孙叔,人们都称他为孙叔敖。他带着母亲逃难,居住在梦泽,靠耕种田地维持生计。有一天,孙叔敖扛着锄头出门,在田里看到一条两头蛇,他惊恐地说:“我听说两头蛇是不祥之物,见到的人必死无疑,我恐怕活不成了!” 但他又转念一想:“要是留下这条蛇,万一后人再看到,也会丧命,不如我一个人承担!” 于是,他挥动锄头杀死了蛇,把它埋在田埂边,然后哭着跑回家,向母亲诉说了这件事。母亲问他原因,孙叔敖回答:“听说见到两头蛇的人必死,我现在已经看到了,恐怕不能为母亲养老送终了,所以才哭泣。” 母亲又问:“蛇现在在哪里?” 孙叔敖说:“我怕后人再看到,已经把它杀了埋掉了。” 母亲安慰他说:“人只要有一点善念,上天一定会保佑他。你看到两头蛇,担心连累别人,把它杀了埋掉,这份善举可不止一点善念啊!你肯定不会死,而且还会获得福报。” 过了几天,虞邱等人带着使命前来,要任用孙叔敖。母亲笑着说:“这就是你埋蛇的回报啊。” 孙叔敖和母亲跟着虞邱回到郢都。
楚庄王一见到孙叔敖,和他交谈了一整天,非常高兴,说:“楚国的大臣们,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你!” 当天就任命他为令尹。孙叔敖推辞说:“我出身田野,突然执掌国家大政,怎么能让众人信服呢?请让我排在各位大夫之后吧!” 楚庄王说:“我了解你,你就别推辞了。” 孙叔敖再三谦让,最终接受了令尹的任命。他深入研究楚国的制度,制定了军法:军队行军时,在右边的士兵,要靠近车辕做好战斗准备;在左边的士兵,要寻找草料,为宿营做准备;前锋负责侦察敌情,谋划策略;中军掌控全局,不被干扰;后军作为精锐,作战时充当奇兵,撤退时负责断后。(前锋负责侦察敌情,谋划策略,是指军旗在前,侦察敌人的动静,并做好应对的谋划。中军掌控全局,是说军事谋略都由中军制定,其他部队不能随意干扰。后军作为精锐,是指用精锐部队作为后军,战斗时作为奇兵突袭,撤退时用来断后。)楚王的亲兵分为二广,每广有战车十五辆,每辆战车配备一百名步兵,后面还有二十五名游动士兵。右广负责丑、寅、卯、辰、巳五个时辰;左广负责午、未、申、酉、戌五个时辰。每天鸡鸣时分,右广套好马车,随时准备出发,到了中午,由左广接替,黄昏时结束。内宫的侍卫分班轮流,专门负责巡逻亥、子两个时辰,以防发生意外变故。楚庄王任命虞邱统领中军,公子婴齐统领左军,公子侧统领右军,养繇基统领右广,屈荡统领左广。军队按时进行检阅,都有固定的仪式,三军纪律严明,百姓生活不受干扰。孙叔敖还修筑了芍波,大力发展水利,使六蓼地区灌溉农田万顷,百姓都对他赞颂有加。楚国的大臣们看到楚庄王宠信孙叔敖,心里都不服气,可等看到孙叔敖办事井井有条,无不感叹道:“楚国真是幸运,得到这样的贤臣,子文仿佛又复活了!” 当初令尹子文善于治理楚国,如今有了孙叔敖,就像子文再生一样。
这时,郑穆公姬兰去世,世子姬夷即位,这就是郑灵公。公子宋和公子归生执掌国政,他们在晋国和楚国之间摇摆不定,还没决定依附哪一方。楚庄王和孙叔敖商议,打算出兵讨伐郑国,突然听说郑灵公被公子归生杀害。楚庄王说:“我讨伐郑国更有理由了!” 不知道公子归生为什么要弑君,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