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率领军队离开旧都朝歌出征,西风飒飒,夕阳缓缓落下。君王因政治混乱,致使百姓深陷苦难;臣子为尽忠报国,不惜牺牲性命。他们只知道出征之日,却不知能否平安归来;只看到兴盛之时,却未料到衰败之日的来临。西征的将领也随着征战而消逝,这让人不禁多次回忆起成汤当年的辉煌。
且说魔礼红发现混元珍珠伞不见了,心情烦闷,无心整顿军情。这时,忽然有人来报:“有敌将在辕门挑战。” 魔家四将听闻,立刻点齐人马出营迎战。只见一员将领骑着玉麒麟前来,他的打扮如何呢?有诗为证:
悟道高山十六春,仙传道术最通灵;
潼关曾救生身父,莫邪宝剑斩陈桐。
束发金冠飞烈焰,大红袍上绣团龙;
连环砌就金锁铠,腰下绒绦左右分。
两柄银锤生八楞,稳坐走阵玉麒麟;
奉命特来收四将,西岐城外立头功。
旗开拱手黄天化,封神榜上丙灵公。
魔礼青看着这位小将,骑在玉麒麟上来到阵前,便问道:“来者何人?” 黄天化回答道:“我不是别人,正是开国武成王的长子黄天化。如今奉姜丞相之命,特来擒拿你们!” 魔礼青大怒,手持长枪,快步上前,直取黄天化。黄天化挥舞手中银锤,迎面抵挡。步兵与骑兵交锋,一场激烈的大战就此展开。战场上的情景如何呢?
战鼓敲响,如震天的惊雷;铜锣鸣响,催促着两阵的士兵。红色的战旗犹如烈火般燃烧,将军们展现出八面威风。这一方舍生忘死,只为安定社稷;那一方拼尽全力,想要匡正天下。以往也见过将军们作战,但都不如今日这般激烈。
话说魔礼青与黄天化大战,步兵与骑兵相互交错,兵器并举。两人来来往往,还没打到二十回合,魔礼青便随手祭起白玉金刚镯。只见一道霞光闪过,金刚镯朝着黄天化打去,正中黄天化的后背。黄天化被打得金冠倒插,从玉麒麟上跌落下来。魔礼青正要上前取黄天化的首级,这时哪吒大声喊道:“不要伤我道兄!” 哪吒蹬开风火轮,杀到阵前,救了黄天化。
哪吒与魔礼青展开大战,双方兵器并举,杀得天昏地暗。魔礼青祭起金刚镯,想要打哪吒,哪吒也将乾坤圈扔了出去。乾坤圈是金的,金刚镯是玉的,金制的乾坤圈把玉制的金刚镯打得粉碎。魔礼青和魔礼红一同大喊道:“好你个哪吒,竟然伤碎了我们的宝贝,此仇不报,誓不罢休!” 两人一起朝着哪吒攻来。哪吒见形势不妙,急忙退回西岐城。魔礼海正准备用琵琶施展法术时,哪吒已经进城去了。
魔礼青回到营帐,发现金刚镯被打碎,心中闷闷不乐。且说黄天化被金刚镯击中,早已气绝身亡。黄飞虎悲痛大哭道:“怎料到刚进入西岐,还没安稳下来,儿子竟被打死,实在令人伤心。” 只得把黄天化的尸骸停放在相府门前。姜子牙也为此感到难过。
忽然有人进宫向姜子牙禀报:“启禀丞相,有一道童求见。” 姜子牙传令:“请他进来。” 道童来到殿前,向姜子牙下拜。姜子牙问道:“你从哪里来?” 道童说:“弟子是紫阳洞道德真君派来的,师父让我来背师兄黄天化回山。” 姜子牙十分高兴。白云童儿将黄天化背回紫阳洞,在洞门前放下。道童进洞回复说:“师兄已经背来了。”
真君走出洞来,看到黄天化面色蜡黄,紧闭双眼,一语不发。真君命童儿取来水,将丹药化开,用剑撬开黄天化的嘴,把药灌了进去,随后又将药送入中黄之位。不到一个时辰,黄天化便苏醒过来,双眼睁开,看到师父在身旁,黄天化问道:“弟子怎么会在这里与师父相见?” 真君说:“你这孽畜!下山后吃荤,这是罪过之一。改变服饰,忘却本门,这是罪过之二。若不是看在姜子牙的面子上,我决不会救你!” 黄天化连忙倒身下拜。
真人取出一个锦囊,递给黄天化,说:“你速速前往西岐,再去会会魔家四将,定能成就大功。我不久也会下山。” 黄天化辞别师父,施展土遁之术前来,片刻间便来到西岐。他落下遁光,来到相府,门官急忙进去通报。姜子牙命他到殿前,黄天化把师父的话复述了一遍,黄飞虎听后十分高兴。
第二天,黄天化骑上玉麒麟,出城点名要挑战魔家四将。军政司将此事报告到魔家四将的营帐:“黄天化前来挑战。” 魔家四将听到报告,急忙出营。只见黄天化精神抖擞,大声喊道:“今日定要与你们一决雌雄!” 魔礼青挥舞长枪,刺向黄天化,黄天化迅速迎敌。步兵与骑兵再次交锋,一场大战爆发。
没打三五个回合,黄天化便佯装败走,魔礼青在后面紧紧追赶。黄天化回头一看,见魔礼青追了上来,便挂下双锤,取出一幅锦囊。他打开锦囊,只见里面有一物,长七寸五分,放出华光,火焰夺目,名叫 “钻心钉”。黄天化将钻心钉握在手中,回身一甩。这钻心钉乃是稀世奇珍,一道金光从他手中射出。这钻心钉的威力如何呢?有诗为证:
此宝今番出紫阳,炼成七寸五分长;
玄中妙法真奇异,收伏魔家四天王。
话说黄天化发出钻心钉,正中魔礼青的前心,钉子直接穿透了他的身体。魔礼青惨叫一声,跌倒在地。魔礼红见兄长被打倒在地,心中大怒,急忙跑出阵来,挥舞方天画戟,紧紧追赶黄天化。黄天化收回钻心钉,再次打出。魔礼红躲避不及,又被钻心钉击中前心。钻心钉穿透而过,魔礼红也 “扑通” 一声,倒在尘埃之中。
魔礼海大喊道:“小畜生!用什么东西伤了我两位兄长!” 他急忙冲上前去,却早被黄天化连发钻心钉,也被击中。这也是魔家四将命数已尽,正好遇到丙灵公黄天化,一切皆是天数。只见魔礼寿见三位兄长死于非命,心中怒火中烧,急忙跑出来,伸手往豹皮囊里去拿花狐貂,想要用它来伤害黄天化。
殊不知,这花狐貂乃是杨戬变化而成,隐藏在豹皮囊里。魔礼寿伸手去拿花狐貂,杨戬看准时机,张开大口,等魔礼寿的手伸到花狐貂嘴边时,花狐貂一口咬下,魔礼寿的手只剩下骨头,他疼得惨叫连连。黄天化趁机又是一钉打出,正中魔礼寿的胸前。正是:
治世英雄应何济,封神台上把名标。
话说黄天化打死魔家四将,正要去取他们的首级。忽然,豹皮囊中一阵风儿吹过,花狐貂化作一人,正是杨戬。黄天化不认识杨戬,便问道:“变化成人形的是谁?” 杨戬回答道:“我是杨戬。姜师叔有令,我在此作为内应。如今见兄长连克四将,正应了上天的预兆。” 正说着,只见哪吒蹬着风火轮赶来,对黄天化和杨戬说道:“二位兄长今日立下大功,真是令人高兴。” 三人相互庆贺,一同进城来到相府,拜见姜子牙。
三人将用钻心钉打死四将,以及杨戬咬断魔礼寿手的事情,向姜子牙详细诉说了一遍。姜子牙十分高兴,命人将魔家四将斩首,将首级挂在城上示众。
且说魔家四将的残部逃回关内,一路将消息报给汜水关的韩荣。韩荣听闻后大惊失色,说道:“姜尚在西周,用兵竟如此厉害!” 他心中十分焦急,于是写了告急文书,连夜派人送往朝歌,暂且不表。
且说闻太师在相府中闲坐,听到报告说:“游魂关的窦荣屡次战胜东伯侯。” 接着又有报告称:“三山关邓九公的女儿邓婵玉,连胜南伯侯,如今已经退兵。” 太师听后十分高兴。这时,又有报告传来:“汜水关韩荣有消息送来。” 太师命人将送信之人带进来,差官将文书呈上。
太师拆开一看,得知魔家四将全部被杀,首级还被挂在城头示众。太师猛地一拍桌子,愤怒地喊道:“没想到魔家四将如此英雄,竟然都丧身于西岐。姜尚到底有什么本领,竟然能挫败朝廷的军将?” 闻太师额头上的第三只眼睁开,射出一道二尺远近的白光。他气得三尸神暴跳,七窍生烟。
闻太师心中暗自思忖:“也罢!如今东南两处战事渐渐平定,明日面见君王,我必须亲自出征,才能战胜敌人。” 当天,闻太师便写好了奏表。第二天,在朝堂上,闻太师向纣王呈上出师表章。纣王说:“太师要征伐西岐,为孤王代劳。” 随即命令左右迅速准备黄钺白旄,赐予闻太师专征之权。
太师选定吉日,举行祭宝纛旗仪式。纣王亲自为闻太师饯行,满满斟上一杯酒,递给闻太师。太师接过酒,躬身奏道:“老臣此次出征,必定攻克反贼,平定边疆。愿陛下能够广纳谏言,事事详细考察后再施行,不要让君臣之间产生隔阂,上下政令不通。老臣最多不过半年,便会凯旋回朝。” 纣王说:“有太师此行,朕自然无需担忧。朕期待太师早日传来佳音。” 随后,纣王命人排列黄钺白旄,命令闻太师出征。
太师饮过几杯酒,纣王看着闻太师骑上黑麒麟。这黑麒麟许久不曾出战,今日闻太师刚要骑上,黑麒麟突然长叫一声,跳了起来。百官见状,都十分惊讶,左右侍从急忙扶起太师,太师赶忙整理衣冠。这时,下大夫王燮上前奏道:“太师今日出兵时从马上跌落,实在是不祥之兆,是否可以再点派别的将领去征伐?”
太师说:“大夫此言差矣!为人臣子,既然以身报国,就要忘掉自己的小家;上马杀敌,就要忘掉自己的性命。将军上阵,不是战死就是受伤,这是常理,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大概是这坐骑许久没有出战,没有经过演练,筋骨得不到舒展,所以才会如此。大夫不必再说了。” 随即传令点炮出兵,太师再次骑上黑麒麟。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再与君王相见,最终只落得英魂默默带着鲜血归来。太师一片丹心,为了国家和百姓,进行了三年征伐,用尽了各种谋略想要扶持帝业,然而上天的旨意却未能让他成功。
话说闻太师率领三十万大军,离开了朝歌,渡过黄河,来到渑池县。总兵官张奎前来迎接,在营帐前见过礼后,太师问道:“往西走,哪条路更近?” 张奎回答:“走青龙关这条路近二百里。” 太师传令:“前往青龙关。”
大军离开了渑池县,朝着青龙关进发。一路上,军旗迎风招展,绣带飘飘,好一支威风凛凛的人马。这支军队的气势如何呢?有诗为证:
飞龙红缨闪闪,飞凤紫雾盘旋;
飞虎腾杀气,飞豹盖地遮天。
挡牌滚滚,短剑辉辉;
挡牌滚滚,扫万军之马足;
短剑辉辉,破千重之狼铳。
大刀,雁翎刀,排开队伍;
金锤,荡荡朱缨;
太阿剑,昆吾剑,龙鳞砌就;
金装锏,银镀锏,冷气森严:
画戟,银尖戟,飘荡豹尾;
开山斧,宣花斧,一似车轮。
三军呐喊撼天关,五色旗摇遮映日。
一声鼓响,诸营奋勇逞雄威;
数捧锣鸣,众将委蛇随队伍。
宝纛下,瑞气笼烟;
金字令旗,来往穿梭。
能报事拐子马紧挨鹿角,
能冲锋连珠炮堤防劫营。
正是:
腾腾杀气滚征埃,隐隐红云映绿苔;
十里只闻戈甲响,一座兵山出土来。
闻太师率领大军离开了青龙关,前行的道路崎岖狭窄,只能容纳一两人骑马并行,人马行进极为艰难,沿途跋涉更是险峻异常。闻太师看着这般艰难的路况,心中懊悔不已,暗自思忖:“早知道如此,还不如依旧走五关,那样方便许多,如今反倒耽误了行程。”
一日,大军来到黄花山,只见眼前是一座巍峨大山,那山的模样如何呢?有赞文为证:远看此山,青山层峦叠嶂,翠色欲滴;近看此山,翠绿的山色仿若重叠的青山。青山叠翠之处,参天的松树随风婆娑摇曳,影子绰约;翠叠青山之间,靠着峻岭,有陡峭的悬崖和幽深的山涧。绿桧的影子晃动,犹如玄豹的尾巴;峻峭的悬崖上,青松好似折断牙齿的老龙的腰。往上看,山路像梯子、像石蹬;往下瞧,山谷如洞穴、如深坑。青山高耸万丈,直插云霄;斗涧幽深,让黄莺发愁,绵延至大地深处。
这座山在春天时,如火一般热烈,如烟雾一般缥缈;夏天时,如蓝色般深邃,如翠绿般清新;秋天时,如金色般灿烂,如锦绣般华丽;冬天时,如玉一般晶莹,如银一般洁白。春天时,如何像火像烟呢?那灼灼盛开的夭桃,好似喷吐着火焰,嫩绿的垂柳依依,仿佛含着烟雾。夏天时,又如何如蓝如翠呢?日光映照下,山间苍烟欲滴,月光洒过时,岚气氤氲缭绕。秋天时,怎样如金如锦呢?一丛丛、一簇簇,全是黄花绽放,散发着祥瑞之光;一层层、一片片,皆是红叶随风摇曳。冬天时,怎样如玉如银呢?水在严寒中冻结,像千块美玉般晶莹;雪纷纷扬扬堆积,好似一座银山。山径崎岖难行,进也艰难,出也不易;水路曲折蜿蜒,水流来去不定。树梢上生机盎然,鸟儿啼叫时,声音悠扬动听。此山景色迷人,令人看了便舍不得离开,沉醉其中,乐而忘返。有诗为证:
一山未过一山迎,千里全无半点平;
莫道牧童遥指处,只看图画不堪行。
话说闻太师看着黄花山如此险恶,便传令安营扎寨,催动黑麒麟,亲自上山查看。他看到一处较为平坦的地方,仿佛是一个天然的战场。太师不禁感叹道:“好一座山啊!若是朝廷太平无事,老夫来这黄花山,避世消闲,该是多么惬意快乐。” 他又看到山上翠竹依依,古木参天,乔松挺拔,美景令人赏玩不尽。
正当闻太师沉醉于山景时,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声锣响。太师急忙勒转坐骑,原来是山下有人在演练阵法,演练的是长蛇阵。阵头有一员将领,面色如同蓝靛般深蓝,头发好似朱砂般鲜红,上下长着獠牙,身披金甲,穿着红袍,骑着一匹战马,手中挥舞着一柄开山斧。
闻太师正专注地探看山下的阵法,却不料被山下的士卒发现了。士卒看到闻太师身穿红袍,骑着一只异兽,手持两根金鞭,正在偷看阵势。他们竟不再演练阵法,赶忙跑去报告主将:“启禀大王千岁!山上有一人在窥探我们的巢穴。” 那主将听了,抬头一看,顿时大怒,迅速命令停止演练阵法,猛地一磕马腹,骑着马朝山上奔来。
闻太师看到一员猛将飞驰而来,此人十分英武,气势勇猛。太师心中暗自盘算:若能收得此人,去征伐西岐,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这可是一大助力。太师正心中踌躇之际,那员猛将的马已到面前。只见来将大声喝道:“你是何人?好大的胆子,竟敢来窥探我的山寨?” 闻太师回答道:“贫道看此山清幽寂静,想在此搭建一座茅庵,早晚诵读一两卷《黄庭经》,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来将听了,破口大骂道:“好你个妖道!” 说着,催动战马,挥舞手中的开山斧,直取闻太师。闻太师急忙用金鞭抵挡,两人的鞭斧相交,在高山之上展开了一场大战。
闻太师征战多年,见识过无数豪杰,自然不会把眼前这员将领放在眼里。但他见这员将领使斧的招数,也有几分本领,心中想着:“待我收了此人,一同前往西岐,即便不能成就大功,也能有小的收获。” 太师把坐骑一拨,往东便走。那员将领见状,在后面紧紧追赶。
闻太师听到身后铃声响亮,知道对方追了上来,便把金鞭一指,瞬间平地升起一座金墙,将那员大将围在了里面,用金遁之术困住了他。之后,太师依旧回到山上,下了坐骑,靠在松树旁、石头边坐下。太师察觉到山中隐隐有几道杀气,却默默不语,并未声张。
且说小校赶忙上山报告:“启禀二位千岁!有一个穿红衣服的道人,把大千岁引入一阵黄气之中,大千岁就不见了。” 另外两位将领急忙询问报事的喽啰:“现在他们在哪里?” 小校回答说:“现在那道人还在山上坐着呢。”
这两位将领听了,勃然大怒,连忙上马,手持兵器,带着众喽啰齐声呐喊,朝着山上杀来。闻太师看到他们上来,不紧不慢地骑上黑麒麟,把金鞭一指,大声喊道:“二位将军,且慢动手!” 这两位将领看到闻太师是一个长着三只眼的道人,心中也感到十分惊讶。他们走上前,大声喝道:“你是何人?竟敢在此行凶,把我们的兄长抓到哪里去了?赶紧好好地送回来,饶你一命!” 闻太师说道:“方才那个蓝脸的将领,无知冒犯于我,被我一鞭打死了。你们二人又来做什么?我并无恶意,只是想在这黄花山修炼,你们二人可愿意?”
这两位将领听了,更加愤怒,催动战马,一个手持长枪刺来,一个挥舞双锏打来。闻太师挥动金鞭,与他们在山上厮杀起来,三人骑着马交错交锋。闻太师勒转黑麒麟,往南便走。这两位将领在后面紧追不舍。太师把鞭一指,施展水遁之术困住了张天君,又用木遁之术困住了陶天君。这一回,便是闻太师收服邓、辛、张、陶四天君的开端。之后,闻太师依旧回到山坡上坐下。
且说喽啰跑去报告辛天君。辛天君正在山坡后收粮草,忽然小喽罗跑来报告:“二千岁,大事不好了!” 辛环问道:“出了什么事?” 小校说:“三位千岁,被一个道人打死了。” 辛环听了,大叫一声:“气死我了!” 他急忙提起双锤,将胁下的双肉翅一夹,瞬间飞起,冲入空中。只听一阵风声响起,半空中传来雷鸣般的声音。辛环飞到山上,大声喊道:“好你个妖道!把我的兄弟打死了,岂能容你独自活命?”
闻太师额头上的第三只眼睁开,看到辛环这副凶恶的模样:双翅在空气中振动,头戴虎头冠,面色如同红枣般通红,头顶上散发着宝光,寒气逼人。手中的双锤仿佛能定住天下,嘴上长着獠牙。他一旦发怒,无人可挡,飞来的气势如同鸾鸟般迅猛。
闻太师见了,心中大喜,暗叹这真是一位奇异的豪杰。辛环照着闻太师的头顶,挥动双锤打了下来。闻太师急忙用金鞭抵挡,两人的鞭锤往来交锋,杀法精妙奇特。闻太师虚晃一鞭,朝着东边便走。辛环大声呼喊:“妖道,你往哪里逃?我来了!” 他把双翅用力一夹,瞬间就飞到了闻太师的头顶上方。辛环并不知道闻太师有多大的本领,只是一味地逞凶。
闻太师心中暗自思量:“在五遁之术中,无法困住此人。” 于是,他将金鞭朝着路旁的一块山石,连指了两三下,命令黄巾力士:“用这块山石把这人压了。” 力士接到法旨,赶忙将这块山石凭空抬起,朝着辛环的腰间压了下去。这正是:
玄中道术多奇异,倒海移山谈笑中。
刚把辛环压住,闻太师勒转黑麒麟,举起金鞭,朝着辛环的顶门打去。辛环急忙大声呼喊:“老师慈悲!弟子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天威,希望老师饶恕我。若能让我再生,我定当感恩戴德。” 闻太师把鞭停在辛环的头顶上,说道:“你不认识我。我并非普通的道人,我是朝歌的闻太师。因为要征伐西岐,路过此地。你那蓝脸的兄弟,无缘无故来伤害我。你是想活呢,还是想死?” 辛环大声叫道:“太师老爷!小的不知道是太师路过此山,早知道的话,应当远远地迎接。冒犯了太师的威严,万望太师饶恕小人的死罪!”
太师说道:“你既然想活,我便饶恕你。只是你要在我门下,随我前往西岐征战。若是立了战功,少不了让你享受荣华富贵。” 辛环说道:“若是贵人肯提拔我这等小人物,末将愿意听从麾下指挥。” 太师把鞭一指,黄巾力士将山石移开。辛环被压得站不起来,过了半晌,才能勉强站立,随后拜倒在地。闻太师将他扶起。
闻太师收服了辛环后,又靠在松树旁、石头边坐下。辛环站在一旁,闻太师问道:“黄花山有多少人马?” 辛环回答说:“此山方圆六十里,聚集了一万多喽啰,粮草储备也颇为充足。” 闻太师听了,心中十分高兴。
辛环跪下,哀求道:“之前那三位将领,希望太师老爷一并慈悲饶恕。若能让他们复生,他们定会竭尽全力,报答太师的知遇之恩。” 闻太师问道:“你还想要他们回来?” 辛环说:“我们虽然姓名不同,但情谊如同手足。” 闻太师说道:“既然如此,看来你们也是有情有义之人。”
说完,闻太师站开,然后发手打出一道雷,雷声震动了山岳。且说被遁术困住的三位将领,一时间揉了揉眼睛,邓天君发现困住自己的金墙消失了,张天君发现困住自己的大海不见了,陶天君发现困住自己的大林也没了。三位将领骑着马回到山上,只见辛环站在那个穿红衣服的道人旁边。邓忠顿时大怒,声音如同巨雷,喊道:“贤弟,快与我抓住那个妖道!” 话还没说完,张、陶二将也齐声喊道:“一起抓住妖道!” 也不知闻太师此番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