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定国都已经足够敏感,还是不要让人觉得颍川同乡有结党嫌疑了,在我的府中说话更为安全。”随后他示意郭嘉跟随着自己牵着毛驴入城。待他们返回荀府,陈群、杜袭等人热情地迎接并拉郭嘉一同入席。陈群笑道:“知你会来,我特地准备了二十年陈酿的紫金酿。”郭嘉哈哈大笑:“还是元常懂我。”
尽管年岁差异不小,但在不看重年龄差别的颍川之地,这样超越常规的友谊并不少见。几杯美酒下肚后,陈群深有感触地说:“奉孝,你在兵法与策略上的造诣无人能及,日后我们这些颍川同窗在主公身边也要靠你撑起这片天地了。”
郭嘉打趣说:“长文你也只喝了这点儿酒吗?难道是已经开始醉了吗?”“事实上他说得很对。”杜袭一边给郭嘉倒酒一边沉声道。“听说典子寂的名声很大,而实际情况比传言中更厉害。这近一年多来,颍川子弟们共同为主公效力,成绩远不如典子寂一人所为。”荀彧没有插话,但他坚定的眼神证实了这一切并非夸大之词。
在这里士子们相互尊重理解对方的能力,很少有人会嫉妒诋毁别人。他们早已佩服典默的才能,并非因为嫉妒;然而时日一长,外面渐渐传出了谣言:即便众颍川士子联合起来也不是典子寂的对手。这种说法实在令众人无法接受,即便是平日里随和的荀彧也感觉有些难以忍受。于是几人分析后得出两个最可能的人选能够与典默相抗衡:
一位是荀攸,另一位就是郭嘉。但遗憾的是此时荀攸去了蜀中旅行且行踪飘忽。庆幸的是这几年郭嘉一直在袁绍手下效劳,几位商议后即刻给其写了信。袁绍优柔寡断难成大气的事实也被郭嘉看清,故此收到信件后他毫不犹豫选择投奔许昌。“
来到许昌前,我已经准备好一份礼物,期待你们介绍曹公接见。”席间的郭嘉悠然地说道。众人互望一眼,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似乎有了这份把握。既然有如此人才出手相助,那么这次较量究竟谁能获胜便充满悬念。
第二天清早,经过简单的整理,老曹揉着惺忪睡眼打了个哈欠接待了两人:“时常听闻奉孝智略非凡,未曾想到竟是这般英俊且年青的面容,的确不愧于汇集天下英才之称。”此刻,荀彧已做好准备,带领郭嘉踏上拜访主公的重要一步,同时也希望他那份厚礼能再次助力主公平添基业壮大,以匹配典默之前所带来的成果影响。曹操素来礼遇贤士,尤其赏识饱学之士,他发布招贤令的态度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但对于当时尚未成名的郭嘉,曹操心中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更多的是为自己能够从四世三公的袁绍手中挖来人才而感到幸运。这确实是不错的开端。“主公过奖了,文若时常夸赞主公英明果敢,远胜那袁绍的优柔寡断与自以为是。
在下赴许昌途中,为主公谋划一计,不知能否为解主公之忧。”即便初次见面,郭嘉也毫不胆怯,依旧随意摇晃着手中的酒葫芦。他大胆的言辞让曹操略显凝重。郭嘉难道是想暗示自己不听从便如同袁本初一样无能吗?“奉孝但说无妨。”郭嘉从容道来,在饮酒后沉声道:“根据主公发布的圣旨猜测,您下一个目标应为徐州。
陶谦去世后,刘备接管了徐州的政权和军队,兵力至少有两万五到三万左右,且粮草充足,能坚持数月。另外还需提防吕布,其占据小沛与徐州互相照应。若主公强攻,吕布很可能偷袭主公的后方或甚至袭击兖州。”这段话使曹操不由坐直了身子,显然对郭嘉敏锐的洞察力深感惊讶。如此见识,绝非凡人。
曹操沉默片刻,等待郭嘉继续发言。“攻克徐州,主公只有两条路可走:一、离间刘备与吕布;二、引刘备出城,在吕布来不及救援时将他解决。这样剩下的吕布便不足挂齿。”曹操微微点头,觉得这句句都点中关键,而他选择的第一条策略——通过诏书离间刘备与吕布。正在思考之际,郭嘉向前一步,慷慨陈词:“在下认为,第一条策略稳健但耗时过久,建议走第二条更为冒险的道路。”
曹操陷入沉思,刚刚还在考虑这第二条策略是否可行,现在却见郭嘉径直选用了这条路。“既然选定了难度更高的道路,想必你心中已有对策,请赐教。”“主公只需请求天子斥责刘备夺占徐州,并请命率领朝廷讨伐。接到诏书的刘备必定派信使求援,指责主公挟天子以令诸侯。
袁绍性格多疑不会即刻行动;袁术乐于见到两败俱伤;至于刘表更是按兵不动。我们再派人在这些援兵到来前伪造袁绍或袁术回信约刘备夹击,他会信以为真,此即为引蛇出洞。”郭嘉说完饮了一大口酒,看着怔愣的曹操。这套连环计巧妙周全,令曹操惊叹不已。不仅设计缜密,而且步步相扣,简直难以破解。
如此才智非同小可。“真是不可思议,许昌除了子寂,竟还有这样的天才!”郭嘉微笑不语,而一旁的荀彧则心花怒放。曹操这句话意味着已视郭嘉为典默的平起平坐之人。“文若,请你按照奉孝所谋起草诏书,同时模仿袁氏笔迹伪造回应给刘备吧。”“
是!”曹操站起身注视着郭嘉,展颜一笑,“此次若能成功,头功记你。”“谢主公。”次日早朝之后,天子下诏宣布任命曹操为统帅去讨伐并收复徐州。这份诏书的目的不仅是诱使刘备上钩,更在于震慑其他人,表明我曹操即将讨伐刘备,警告他们不要多管闲事,否则便是违抗圣旨。
荀彧领命后,立刻着手准备诏书事宜,他细心地研磨墨汁,笔下生花,不仅将诏书写得滴水不漏,连袁氏的笔迹也模仿得惟妙惟肖。而郭嘉则在一旁默默策划着下一步的行动细节,他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曹操在书房内来回踱步,等待着荀彧的完成。终于,荀彧将伪造好的诏书和回应递给了曹操,曹操仔细审阅后,满意地点了点头。他深知,这一步棋走得极为关键,不仅关乎能否顺利诱捕刘备,更关乎他日后的霸业能否更加稳固。
随后,曹操亲自将诏书送往宫中,请求天子盖章颁布。天子见状,虽心知肚明却也只能无奈应允。诏书一出,天下震动,各路诸侯皆闻之色变,曹操的威名再次响彻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