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得看守老头的同意,张明秀走进废品站仓库,作为二十一世纪大学毕业生,看过许多年代文。
很多主角在废品站捡漏,随随便便就能捡到后世价值连城的宝贝。
于是张明秀也仔细地看仓库里的东西,看了许久都没发现值得称道的文物。
她不禁有些失望,玩儿呢!到底是运气问题,还是人品问题?一些网小说里不是说这个年代不重视老物件,致使明珠蒙尘,等待发掘吗?
难道都是作者胡编乱造?纯属虚构?不应该呀!有二十一世纪的超年代视野,还不能利用信息差,捡几个大漏?
这样想着,一堆破铜烂铁前,翻了翻,见有些年头的瓶瓶罐罐随手收进空间。
在废纸堆见有几个卷轴不知值不值钱,统统收进空间。
还有几本古籍,也收了。
终于见到了小学课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个年级挑了两本。
最后张明秀装模作样的拿了些报刊,便走了出去。
在门口老大爷要了两毛钱,便放她离去。
出了废品站,张明秀迈开大步朝车站走去。
突然有一老头倒在街道旁。
这年头还没有碰瓷一说,法官也不会说,“不是你撞的你干嘛去扶”之类的混账话。
张明秀从小在伯父身旁,耳濡目染之下是会识字,会诊脉,会针灸,会认草药的,只不过伯父失踪后,被伯母磋磨,才外出乞讨的。
如今见老头倒在街边不省人事,出于人道主义,便上前观察了一下,把了把脉,知道是心脏病突发!
这个年纪有心脏病的,身上都会带药,张明秀伸手去老者口袋里,找出一瓶药,给老者喂了一颗。
不一会老者便醒了过来,张明秀叫来一个拉板车的,让他拉着老者去医院。
来到医院,老者先去打电话联系了家属,接着张明秀为他办了住院手续。
家属距离医院不远,很快便赶了过来。
一个老年妇女,衣着整洁颇有气质,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身着军装,很有精神。
一进病房,那老妇人坐在病床边握着老者的手道:“国发,你吓死我了,我怕我见不着你了,多危险!”
那老者道:“今天多亏了这闺女,救了我,并把我送到医院来,得好好感谢人家!”
那男子应该是老者的儿子,只见他对张明秀说道。
“这位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多谢你救了我爸!”
接着介绍了他们一家人,原来老者名叫郑国发,是县武装部退休人员,老伴叫赵丽珺,是一名教师。
儿子叫郑明仁是个军官,这次回家探亲,为感谢张明秀,便详细了解她的家庭成员,并表示如果家里有人想参军的话,可以帮忙。
这个承诺张明秀是完全相信的,有武装部与现役军官的关系,弄个把人去参军还不是小事一桩。
张明秀心中喑喜,真是想嗑唾了有人送枕头呀!
四个小叔子中,老四侯成文有文化,人机灵,送去当兵大有前途。
当即把情况跟郑家说了,赵丽珺立即说道:“老头子,这事你上心些,一定要帮小张这个忙!”
郑国发表示,出了院后的第一件事,便去武装部落实当兵名额,郑明仁表示,他有权力为部队特招入伍。
临走时,张明秀从背篓中拿出一块羊肉送给郑老头说道:“郑伯病后体虚,我上山猎了只羊,还剩了些,这块羊肉送您补补身子。”
赵丽珺一见羊肉,激动的说道:“闺女有心了,这羊肉可是好东西,有钱都没处买,多谢你了。明仁,你去供销社买几块布,还买些粮食,糖果送小张。”
郑明仁应了一声就匆匆出去了。
张明秀赶忙阻拦,“不用这么客气的,我只是顺手而为。”
赵丽珺却拉着她的手说:“姑娘,你救了老郑的命,这点东西不算啥。而且我们听你讲家中境况,想必也是不容易,你就莫要推辞了。”张明秀只好感激地收下。
没过多久,郑明仁就带着东西回来了。
张明秀背着满当当的物资往家走,一路上心里都乐开了花。
她知道,只要老四能顺利参军,家里的日子肯定会慢慢变好。
到家后,她将事情告诉家人。
家人都又惊又喜,尤其是老四,眼中满是憧憬和兴奋。
接下来的日子,张明秀一边等着消息,一边继续寻找可以改善家庭状况的机会。
几天后,公社来人了,武装干事小刘来到侯家村大队,说是奉县武装部之命来接一个人。
大队长侯健接到通知后,兴冲冲的赶到张明秀家,正好一家人都在。
张明秀心里清楚老四参军的事有眉目了。
果然侯健一到便说道:“宝国,明秀,成文被部队特招当兵了,公社武装干事在大队部等着,你们收拾一下就去,另外把惠兰婶叫过来!”
老四兴奋地回屋收拾行李,全家人都忙碌起来。
张明秀把之前准备好的一些生活用品塞给他,叮嘱道:“到了部队要听话,好好表现。”老四用力地点点头。
薛惠兰见儿子被部队特招入伍,尤甚高兴,自从张明秀这个儿媳进门,全家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儿子建了村里最牛的五间瓦房,两个小儿子搬进新房子,有了房子住,现在儿媳又找关系让四儿子去参军,光耀了门楣。
老太太觉得全家生活有了奔头,也再三嘱咐侯成文此去部队,好好干,不辜负大嫂一片心意。
侯成文也当即表达,去部队勤学本事,干出个名堂。
老四跟着武装干事小刘离开后,家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侯家村三姑六婆,老少爷们,一听侯成文被部队特招入伍,顿时沸腾了,纷纷议论。
“惠兰婶子家真的转运了,之前一家七口人挤在两间房里,穷困潦倒,一看几个儿子就是光棍命,谁知自从老大娶了张明秀之后,彻底转运了。”
“是呀,先是老大建瓦房,一建就是五间,成了村中富户!接着老四参军,眼看日子红火起来了。”
“还不都是张明秀的功劳,这次听说她在县城救了个大官,才把她家老四特招入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