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谷场上人头攒动,曾老爷子站在人群外围,手里捏着那张皱巴巴的纸条。他的手指微微发抖,老花镜片后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却怎么也看不清纸上歪歪扭扭的字迹。
\"三毛!\"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人群顿时哄笑起来。
曾老爷子的脸涨得通红,他一把扯下眼镜,狠狠地瞪着那个喊话的人。那是生产队的会计王富贵,正咧着一口黄牙笑得前仰后合。
\"你...你们...\"曾老爷子气得说不出话来,他的口吃在情绪激动时总是特别严重,\"这...这是侮...侮辱!\"
三毛站在父亲身后,低着头,手指紧紧绞着衣角。她的脸颊烧得通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记得刚来村里时,王富贵就总用那种令人不适的眼神打量她,现在竟然当众开这种下流的玩笑。
\"爸,我们回去吧。\"三毛拉了拉父亲的衣袖。
曾老爷子却站着不动,他的目光扫过那些笑得东倒西歪的村民,突然挺直了腰板:\"我...我是曾国葆的后人!我...我为共和国造过飞机!你...你们...\"
人群渐渐安静下来。王富贵撇撇嘴:\"得了吧,现在谁还管你祖上是谁。你们这些'臭老九',就该好好接受改造。\"
回到破旧的土坯房里,曾老爷子坐在门槛上,从怀里摸出一个铜制的怀表。那是他年轻时在南京机械厂获得的奖励,表盖上刻着\"劳动模范\"四个字。他用袖子轻轻擦拭表面,眼神变得柔和。
\"爸,\"三毛蹲在他身边,\"我去做饭。\"
\"等等,\"曾老爷子叫住女儿,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这是...是我画的图纸。你...你哥在城里,我...我们得想办法...\"
三毛接过本子,上面密密麻麻画着各种机械零件。她知道父亲一直在研究改良农具,但村里没人愿意让他碰那些\"贵重\"的机器。
第二天一早,村口传来一阵喧哗。原来是公社的拖拉机坏了,几个修理工折腾了半天也没修好。
曾老爷子听到消息,立刻带着工具箱赶了过去。他围着拖拉机转了几圈,又钻进车底检查了一番。
\"是...是油泵的问题,\"他爬出来,抹了把脸上的油污,\"给我...给我两个小时。\"
王富贵站在一旁冷笑:\"就你?别把拖拉机修报废了。\"
曾老爷子没理他,专注地拆卸零件。他的动作很稳,每一个螺丝都拧得恰到好处。三毛在一旁帮忙递工具,看着父亲专注的侧脸,突然觉得他年轻了许多。
两个小时后,拖拉机重新发动了。村民们围在一旁,看着曾老爷子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敬佩。
\"曾师傅,\"生产队长走过来,\"以后队里的农机,就麻烦你了。\"
曾老爷子点点头,转身时,三毛看见他眼里闪过一丝泪光。
那天晚上,曾老爷子多喝了一碗粥。他坐在油灯下,继续画着图纸。三毛知道,父亲是在为回城做准备。虽然没人明说,但他们都相信,总有一天,知识分子的春天会到来。
春耕时节,曾老爷子的农具改良初见成效。他将传统的犁头改造成了可调节深度的新式犁,不仅省力,还能根据作物需求调整耕作深度。村民们起初半信半疑,但看到效果后,纷纷来找他帮忙改造农具。
\"曾师傅,\"老李头扛着自家的犁走进院子,\"您给看看,这个能改不?\"
曾老爷子放下手中的图纸,仔细检查犁具:\"可...可以改。不过...得加个调节杆。\"
三毛在一旁帮忙记录,她的字迹工整秀丽,让老李头啧啧称奇:\"三毛这字写得真好,比我们村小学的老师还强。\"
王富贵不知何时也来了,靠在门框上阴阳怪气:\"哟,曾师傅现在成大忙人了啊。\"
曾老爷子头也不抬:\"有...有事?\"
\"队里的水泵坏了,您给看看?\"王富贵的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情愿。
三毛注意到,王富贵今天特意换了件干净的白衬衫,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她下意识往父亲身后躲了躲。
修水泵时,王富贵一直在旁边转悠,时不时找话题和三毛搭讪。曾老爷子看在眼里,手上的扳手不自觉地加重了力道。
\"王会计,\"他突然开口,\"你...你上过几年学?\"
王富贵一愣:\"高中毕业。\"
\"那...那你知道水泵的工作原理吗?\"曾老爷子指着拆开的零件,\"这是叶轮,这是...这是...\"
王富贵被问得哑口无言,讪讪地走开了。
晚上,曾老爷子把三毛叫到跟前:\"三毛,你...你想回城吗?\"
三毛点点头,又摇摇头:\"想。但是爸,我觉得在这里也挺好的。您看,大家现在多尊重您啊。\"
曾老爷子叹了口气,从床底下拿出一个铁盒,里面是一叠泛黄的照片。有他在机械厂工作的场景,有他们家在南京的老房子,还有三毛小时候在玄武湖边的留影。
\"等...等政策好了,我们一定要回去。\"他的手指轻轻抚过照片,\"你哥在城里,一定...一定也在想办法。\"
第二天,公社书记突然来访。原来县里要搞农业机械化试点,听说曾老爷子会修农机,特意来请他当技术指导。
\"曾师傅,\"书记握着他的手,\"您可是我们公社的宝贝啊!\"
曾老爷子难得地笑了,他指着墙上的图纸:\"我...我还有一些想法。可以...可以提高收割机的效率...\"
三毛看着父亲神采飞扬的样子,突然明白了什么。她悄悄走出院子,望着远处的山峦。南京在山的另一边,但她知道,总有一天,他们会翻过这座山,回到那个魂牵梦萦的城市。
公社农机站的办公室里,曾老爷子正在给几个年轻人讲解收割机的原理。他的口吃似乎好了许多,说话时神采奕奕,完全不像个下放的知识分子。
\"这个传动装置,\"他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要...要注意润滑。还有...\"
三毛站在窗外,看着父亲讲课的样子,不禁想起在南京时的日子。那时的父亲也是这样,在机械厂的车间里指导工人,浑身散发着自信的光芒。
\"三毛,\"王富贵不知何时出现在她身后,\"听说你们要回城了?\"
三毛点点头:\"政策下来了,我爸可以回原单位工作。\"
王富贵沉默了一会,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这个...给你。\"
三毛打开一看,是一支英雄牌钢笔,崭新的,在阳光下闪着微光。
\"我知道你喜欢写字,\"王富贵挠挠头,\"就当...就当是临别礼物吧。\"
三毛有些意外,她第一次发现,这个总是嬉皮笑脸的会计,其实也有真诚的一面。
晚上,曾家的小院里挤满了人。村民们自发来送行,有的提着鸡蛋,有的拿着自家种的蔬菜。老李头甚至抱来了一只老母鸡。
\"曾师傅,\"老李头抹着眼睛,\"您可别忘了我们啊。\"
曾老爷子难得地开怀大笑:\"忘...忘不了。等你们去南京,我...我请你们吃盐水鸭!\"
三毛忙着给大家倒茶,突然发现王富贵站在院门口,却没有进来。她走过去,把钢笔还给他:\"这个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王富贵摇摇头:\"收下吧。其实...其实我一直很羡慕你们。有文化,有见识,不像我...\"
三毛看着他,突然明白了什么。她收下钢笔,轻声说:\"谢谢你。\"
临行前的夜晚,曾老爷子坐在院子里,望着满天繁星。三毛走过来,靠在他肩上。
\"爸,\"她轻声说,\"我有点舍不得这里。\"
曾老爷子拍拍女儿的手:\"人...人生就是这样。有聚有散,但...但经历过的,都会成为财富。\"
第二天一早,公社派来的吉普车icon停在了村口。曾老爷子最后看了一眼这个生活了多年的小院,转身钻进车里。
车子缓缓启动,村民们站在路边挥手。三毛透过车窗,看见王富贵站在人群最后,朝她挥了挥手,然后转身离开。
车子驶过村口的晒谷场,那里已经换了新的农机设备。曾老爷子设计的改良犁具整齐地排列着,在晨光中闪着金属的光泽。
\"爸,\"三毛突然说,\"等我们回南京,您还要继续研究农机吗?\"
曾老爷子笑了:\"当然。我...我还有很多想法。要...要让农民兄弟少流汗,多打粮。\"
车子驶上公路,远处的山峦渐渐清晰。南京就在山的那一边,那里有他们熟悉的生活,有等待他们的亲人。
但三毛知道,无论未来如何,这段农村生活的记忆,都会像父亲珍藏的怀表一样,永远珍藏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王富贵坐在煤油灯下,面前摊开着一本崭新的《现代汉语》。这是三毛从南京寄来的,随书附的信纸上还带着淡淡的墨香。
\"富贵同志:
见字如面。得知你在补习文化,我很高兴。这本教材是我特意为你挑选的,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写信问我。
三毛\"
王富贵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信纸,仿佛能触摸到三毛的温度。他想起那天在村口送别时,三毛回头望他的眼神。那一刻,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
从此,王富贵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白天,他依然要处理生产队的账目,但一有空闲就捧着书本学习。晚上,他常常熬到深夜,就着微弱的煤油灯光,一字一句地啃着那些陌生的知识。
\"富贵,你这是要考状元啊?\"老李头打趣道。
王富贵抬起头,眼镜片后的眼睛闪着坚定的光:\"我要考大学。\"
1977年冬天,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时,王富贵正在给三毛写信。他的手颤抖得几乎握不住笔,墨水在信纸上晕开一大片。
\"三毛同志:
高考恢复了!我要参加考试!请你一定要帮我...\"
信还没写完,他就冲出了办公室。他要去找公社书记请假,要去县城买复习资料,要...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富贵几乎住在了公社的图书室。他的桌上堆满了复习资料,墙上贴满了笔记。困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啃几口冷馒头。
三毛的信成了他最大的精神支柱。她不仅寄来各种复习资料,还详细解答他的问题。渐渐地,王富贵的回信越来越长,文笔也越来越流畅。
“三毛:
今天读到了徐志摩的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突然明白,人生就像这首诗,要有诗意地活着...\"
1978年夏天,王富贵收到了南京某校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他站在村口的晒谷场上,望着远处的山峦,第一次觉得那座山不再是阻隔,而是通向未来的桥梁。
开学前夕,王富贵来到了南京。站在熙熙攘攘的火车站,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能闻到空气中飘散的书香。
\"富贵!\"熟悉的声音传来。
王富贵转身,看见三毛正向他招手。她穿着淡蓝色的连衣裙,比记忆中更加明媚动人。
\"三毛同志...\"王富贵突然有些紧张,手心里全是汗。
三毛笑了:\"以后要改口叫同学了。我爸听说你考上了大学,特意让我来接你。他说,要请你到家里吃饭。\"
王富贵跟着三毛走出车站,南京的街道两旁种满了梧桐树。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斑斑驳驳,就像他此刻的心情。
他知道,一段新的人生即将开始。而这一切,都要感谢那个在煤油灯下苦读的夜晚,感谢那些充满墨香的书信,感谢那个让他下定决心改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