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击狼烟
“都给老子轻点!谁要是弄出点动静儿来,老子可饶不了他!”
杨团长眉头紧皱,一脸严肃地压低声音,向身后的队伍发出了严厉的指令。
只见战士们一个个如猫一般弓着身子,蹑手蹑脚地沿着狭窄的山沟缓慢前行。
每个人都把脚步放得极轻,仿佛踩在棉花上一样,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惊动到可能隐藏在附近的敌人。
此时正值盛夏时节,茂密的山林郁郁葱葱,成为了他们天然的掩护屏障。
然而,即便如此,战士们依然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他们已经得到确切情报,就在身后不远处,正有一小股穷凶极恶的鬼子追兵紧紧咬住他们不放。
“古之月,你挑几个机灵点儿的弟兄,赶紧到前面那片草丛里去设几个诡雷。
动作要快,但也得小心谨慎,千万别被敌人发现了!”
段连长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古之月身旁,一边用他那浓厚的山东口音急促地说着,一边还不忘警惕地观察四周的情况。
接到命令后,古之月二话不说,迅速从队伍中挑选出几名身手矫健、经验丰富的战士,然后带着他们悄悄地朝着前方那片看似平静无奇的草丛摸了过去。
而在另一边,身材魁梧的葛大壮则肩扛着一挺捷克式轻机枪,与另外几位战友一同敏捷地隐蔽在了一处视野开阔的土坡后面。
这个位置居高临下,可以将整个山谷尽收眼底,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射击地点。
“嘿嘿,这些可恶的小鬼子,等会儿就让你们尝尝咱们的厉害!
看你们还敢不敢嚣张!”
葛大壮咧开嘴笑了起来,露出一口洁白整齐的大牙。
不过,在他那憨厚笑容的背后,一双眼睛却闪烁着凶狠凌厉的光芒,宛如一头即将扑向猎物的猛虎。
腐叶之下,隐藏于暗处的钢丝绊线轻微地颤动起来,仿佛被一阵无形的风轻轻拂动。
没过多久,三十米开外的地方,缓缓浮现出三个鬼鬼祟祟的身影。
仔细一看,原来是三名日本鬼子的尖兵。
他们手持锋利的刺刀,不停地戳弄着路边一只已经死去多时的野狗。
“妈的,这帮龟儿子是不是属狗的啊?”
一句带着浓重苏北腔调的话语,压低到甚至比夏日里的蝉鸣声还要低微。
古之月此时满脸都是泥泞,身上的衣服也早已看不出本来的颜色。
然而,尽管如此狼狈,他的语气中却依然夹杂着浓浓的火药味,
“怎么跟闻到肉香似的,一路就这么追过来了。”
古之月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抹去脸上的泥浆。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忽然落在不远处的一根腐木之上,只见他伸出手指,迅速地在腐木表面划出一道伏击线。
接着,他将手中紧握的二十响手枪重新插回到腰间。
就在这一动作之间,腰间的手枪不小心碰到了一只铁皮青蛙。
这只铁皮青蛙是徐天亮送给他的,此刻,青蛙的嘴巴里还紧紧咬着半片鬼子的耳朵。
在清晨阳光的映照下,那半片耳朵上的血迹显得格外刺眼,散发出令人作呕的铁锈味道。
就在此时,走在最前面的那个鬼子军曹像是察觉到了什么异样,突然停下了脚步。随着他的皮靴落下,竟直接碾碎了半截白骨,发出清脆的声响。
紧接着,这个军曹举起手中的望远镜,朝着古之月藏身的树洞方向扫视过来。
透过望远镜,他那藏在钢盔下方的一双三角眼瞬间眯成了一条细缝,口中喃喃自语道:
“ここは危ない...”(意思是:这里危险)
然而,他的话音尚未完全落下,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骤然响起。
原来,走在最后的第三名尖兵一不小心踩到了古之月事先埋下的一颗诡雷。
刹那间,无数的钢片裹挟着大大小小的碎石,如同狂风暴雨一般横扫整个林间。
巨大的爆炸冲击力使得周围的树木纷纷摇晃起来,树叶和树枝漫天飞舞。
而那名倒霉的军曹更是遭受重创,他的左腿自膝盖以下被炸得齐齐断裂,鲜血如喷泉般喷涌而出,溅洒在一旁的芭蕉叶上,发出“滋滋”的声响。
“打!”
伴随着杨团长声嘶力竭地怒吼,古之月毫不犹豫地扣动扳机,他手中的那支二十响手枪瞬间喷吐出火舌,一颗颗子弹呼啸而出,如闪电般径直穿透了那个断腿军曹的喉结。
刹那间,血花四溅,军曹瞪大双眼,双手徒劳地捂住喉咙,却无法阻止生命的流逝,最终直挺挺地倒在了地上。
与此同时,葛大壮操作的捷克式轻机枪也不甘示弱,它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疯狂地扫射着前方。
7.92 毫米口径的子弹撕裂清晨的浓雾,带着无尽的杀意射向那两个正拼命扑向机枪位的鬼子。
只听两声沉闷的声响,那两个鬼子如同被重锤击中一般,身体猛地向后倒飞出去,重重地撞在身后的树干上,当场毙命。
他们的肠子从破裂的腹部流出,悬挂在一旁的藤蔓之间,随着微风轻轻晃动,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战争的残酷。
就在这时,段连长那粗犷的山东腔调猛然响起:
“龟儿子!
注意掷弹筒!”
话音未落,只见三个鬼子动作娴熟地迅速架起八九式掷弹筒,准备对我方阵地发起攻击。
然而,还没等他们来得及发射炮弹,古之月就如鬼魅一般从头顶的树冠中一跃而下。
锋利的刺刀在空中划过一道寒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狠狠捅进其中一个鬼子的背心。
当刀刃刺穿敌人身体的那一刻,一股浓烈的血腥气息扑面而来,同时还有一丝淡淡的樱花香味钻入古之月的鼻中——那是 106 师团特有的樱花香皂的味道。
“冲啊!
跟这些狗日的小鬼子拼了!”
眼见战友如此英勇,段连长大喊一声,身先士卒地端着刺刀冲向敌阵。
其他战士们受到鼓舞,纷纷紧随其后,呐喊着杀向那些穷凶极恶的鬼子。
一时间,喊杀声、枪炮声和金属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响彻整个战场。
古之月身形矫健,犹如一只灵动的猎豹穿梭于敌群之中。
他时而向左突进,时而向右猛刺,每一次出手都精准无比,手中的刺刀上下翻飞,如同一道死亡之光,所到之处皆是鬼子的惨叫和鲜血。
在他的奋勇冲杀之下,一个个鬼子接连倒下,他手中的刺刀早已被鲜血染得通红,分不清哪些是敌人的血,哪些是自己的汗。
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激烈战斗,这股穷追不舍的鬼子追兵终于被我军全部歼灭。
然而,战士们根本来不及喘息片刻,便又马不停蹄地踏上了新的征程。
正午的太阳烤焦腐叶,第二波追兵踩着血迹摸来。
古之月伏在岩缝间,三八大盖的瞄准镜蒙着血雾——这是刚从鬼子狙击手尸体缴获的九七式。
\"三百米,风速四。\"
他嚼着苦艾草计算弹道。
准星里,挎着军刀的鬼子中队长正用望远镜扫视山梁,领章上的樱花徽在阳光下刺眼。
枪响的刹那,中队长天灵盖掀起,脑浆溅在通讯兵的密码本上。
整个追击队形瞬间大乱,葛大壮趁机抡起缴获的歪把子学着徐天亮的样子怪叫道:
\"小鬼子!尝尝金陵板鸭!\"
扫射的弹道把五个鬼子串成血葫芦。
\"换弹!\"
新兵王小柱哆嗦着递弹匣,被流弹擦破耳朵。
古之月反手将他按进泥坑:
\"抖个卵!当打地鼠呢?\"
第三次伏击在日落前打响。
三十多个鬼子老兵呈散兵线推进,刺刀挑开每丛灌木。
段连长的大刀突然劈断牵引绳,三棵裹着尖木桩的断树轰然砸下。
\"杀!\"
杨团长的江西方言撕裂暮色。
保安团残兵从腐叶堆里暴起,大刀片子砍钢盔的火星四溅。
葛大壮用工兵铲劈开鬼子脖颈,南京腔带着疯劲:\"龟儿子!这可比拆铁轨痛快!\"
古之月被两个鬼子围在岩缝间,刺刀刮过岩石迸出火星。
他突然甩出铁皮青蛙,发条声惊得对方愣神半秒——二十响的子弹趁隙钻入眼窝。
另一个鬼子被王小柱从背后捅穿腰子,血浆喷了新兵满脸。
“班……班头……俺……俺杀人了……”
王小柱面色惨白如纸,身体不停地颤抖着,仿佛风中残烛一般,软绵绵地瘫倒在了那一大片触目惊心的血泊之中。
古之月见状,毫不犹豫地弯下腰,迅速抓起一把散发着腐朽气息的落叶,用力地涂抹在王小柱那张惊恐万分的脸庞之上,口中还大声呵斥道:
“怕个啥子!就当作是杀一头猪罢了!”
就在这时,汹涌澎湃的龙开河波涛声裹挟着浓烈刺鼻的血腥气味,铺天盖地般席卷而来。
而此时,原本尚存的 1800 名战士们,经过一场惨烈至极的厮杀之后,每个人都已经浑身浴血,宛如从地狱归来的血人。
杨团长手中那柄寒光闪闪的大刀,直直地插在了泥泞不堪的滩头之上,锋利的刀刃在对岸铁路桥上投射过来的强烈探照灯光照耀之下,闪烁出令人胆寒的冷光,只听他咬牙切齿地怒吼道:
“这群该死的龟儿子居然把桥给修好啦!”
一旁的陈团长紧紧握着那架珍贵无比的蔡司望远镜,由于过度紧张和激动,他那带有浓郁浙江腔调的话语都有些微微发颤:
“整整十二座岗楼啊,每个岗楼上竟然配备有一挺九二式重机枪……
”然而,话音未落,他猛然将手指向了波涛滚滚的江面,声音因为兴奋而变得尖锐起来,
“快看呐!运弹药的车皮来啦!”
听到这话,古之月连忙眯起双眼,定睛朝着远处望去——只见铁轨之上,五节满载着弹药的车皮正缓慢地驶入车站,车头上飘扬着那面刺眼的日本膏药旗,在渐渐降临的暮色之中,犹如一面诡异的招魂幡,显得格外阴森恐怖。
段连长则毫不顾忌形象地解开裤腰带,对着手中那支滚烫发热的捷克式机关枪枪管狠狠地浇了一泡尿,试图以此来降低枪管过高的温度,
而备用枪管则在突围的路上,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尿液与炽热的枪管接触瞬间,发出一阵“滋滋”声响,并升腾起一股白色烟雾。
段连长一边忙活着,一边嘴里还骂骂咧咧地嘟囔着:
“这群挨千刀的龟儿子,这次可真是比攻打庐山的时候还要刺激得多哟!”
就在众人全神贯注盯着前方战况之时,保安团中的一名身材瘦小的小兵突然间扯开嗓门大喊起来,
他那带着浓厚九江腔调的呼喊声,混杂着弥漫在空气中的浓浓血腥味道,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中:
“杨团长!
俺曾经在保安团的炊事班里偷偷拿走过几块腊肉呢——
而且俺晓得火车站后面的围墙那里有个狗洞,可以钻进大活人咧!”
腐臭的下水道里,敢死队的脚步声惊起蝙蝠群。
古之月数到第七只老鼠窜过脚面时,听见了日语吆喝:
\"加快速度!这批炸药要送马回岭!\"
铁轨的震动顺着管壁传来,像催命的鼓点。
陈团长感叹道:
“看来马回岭,大战正酣啊!咱们得尽快的返回归建,否则黄花菜都赶不上了!”
等等,我有个想法。”杨团长沉思片刻,“我们可以炸掉那座铁路桥,阻止鬼子运送物资。”
“不行!”陈团长立刻反对,“我们的任务是归建,而且我们携带的炸药不足,铁路桥距离九江市区太近,一旦被发现,我们根本无法脱身。”
“陈团长,你听我说。”
杨团长耐心地解释,“铁路桥过去就是浔阳火车站,那里肯定有鬼子的军需仓库,里面肯定有炸药。而且九江失陷超过一个月了,一直没有大的战事,鬼子不会想到我们往北突围,还会绕个圈回来。我长期在这驻扎,路头熟悉,只要装扮成鬼子,进入车站就行了。”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杨团长的提议得到了通过。
他们组织了300人的敢死队,古之月、段连长和葛大壮再次被选中成为突击队员。
敢死队在夜色的掩护下,向着铁路桥的方向进发。
他们的身影在黑暗中显得格外坚毅,仿佛一把即将插入敌人心脏的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