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深圳深桂香总部会议室。
三个戴金丝眼镜的香港会计师,正对着满桌账本噼里啪啦敲着计算器。领头的林先生突然停下,用钢笔圈住一个数字:\"卓生,你们这个'传统工艺研究室',去年开支占营收8%,但直接收益只有2.3%,按国际会计准则要计入亏损部门。\"
卓西度还没开口,韦国强已经拍案而起:\"没有黄师傅的酸水配方,公司品牌价值起码折损一半!\"
\"品牌价值?\"林先生轻笑,翻开评估报告第17页,\"我们按收益法计算,深桂香固定资产净值仅82万港元,但郑先生愿意按3000万估值注资,看中的是——\"他顿了顿,\"工业化复制能力。\"
窗外的知了声突然刺耳起来。卓西度注意到报告附录里,自己亲手设计的中央厨房设备被归类为\"通用食品加工器械\",而黄炳坤的祖传陶瓮,则被标注为\"低值易耗品\"。
第二天,香港律所派来的专利律师团,正对技术团队进行\"尽职调查\"。
\"这些发酵参数能形成专利壁垒吗?\"首席律师翻着黄炳坤手写的酸水笔记,\"美国百事可乐的秘方靠的是商业机密保护,而不是专利公开。\"
实验室里,陈立川教授刚培养出的新菌种正在显微镜下蠕动。律师却指着培养皿说:\"根据香港《专利条例》,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不能申请专利,除非经过基因修饰。\"
卓西度与韦国强对视一眼。当晚,他们紧急修改了专利申请文件,将\"桂林酸水菌群\"描述为\"经人工选育的复合菌株培养方法\",并附上267页的实验室干预记录。
\"把黄叔的经验包装成科技。\"韦国强揉着通红的眼睛,\"这比解偏微分方程还难。\"
5月的审计风暴来得猝不及防。
深圳市轻工局的王处长带着工作组进驻公司,指着账本问:\"你们用广西粮油指标采购的早稻米,转手卖给香港关联公司的差价,算不算变相国有资产流失?\"
会议室鸦雀无声。卓西度这才知道,当年同学张红旗帮忙搞的\"议价粮指标\",实际是国营粮库的计划外配额。
\"立即补缴差价!\"王处长摔下文件,\"否则上市审批肯定卡住。\"
深夜的财务室里,会计老周扒拉着算盘珠:\"要补217万,现金流会出问题...\"
卓西度突然抓起电话,拨通了新世界马先生的号码:\"郑先生不是说有笔'无息借款'吗?条件是我们要接受香港审计团队接管财务部。\"
窗外一道闪电劈过,暴雨砸在\"深桂香\"的招牌上,叮当作响。
六月初,罗湖海关。
卓西度看着香港评估师将中央厨房的德国进口和面机,从账面原值28万港元\"调整\"到重置价52万;而黄炳坤亲手制作的米粉竹筛,则从\"工艺美术品\"被重新分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生产工具\",估值暴涨20倍。
\"这是合理的价值发现。\"评估师推推眼镜,\"就像伦敦苏富比拍卖的乾隆瓷碗,泥胚本身不值钱。\"
最惊人的操作在品牌估值环节。评估团队将\"八桂风味\"的商标,与深圳特区\"大学生创业典范\"的媒体报道挂钩,再乘以未来五年华南地区快餐业增长率,最终算出品牌无形资产价值:1800万港元。
\"知道我们买了什么吗?\"回程的渡轮上,马先生晃着香槟杯,\"是'中国改革开放'这个概念股。\"
打印出来的招股书草稿堆起来有半人高。
香港公关团队删改了所有敏感词:
- \"个体户\"改为\"民营经济先驱\"
- \"倒卖电子表\"变成\"跨境贸易试水\"
- 甚至陈伟明的走私案,被表述为\"早期合作伙伴因进出口规范认知差异退出\"
韦国强盯着被删改的创业史,突然说:\"这读起来像另一个人的故事。\"
\"但港交所就认这个故事。\"马先生递来金色钢笔,\"签字吧,明天递交申请。\"
签字笔悬在纸面时,卓西度瞥见附录里的小字:上市后,技术专利将质押给银团贷款人。
中环历山大厦的路演现场,三十家基金经理举着评分表。
卓西度穿着不合身的阿玛尼西装,演示稿上的英文备注用拼音标注发音。当讲到\"一碗米粉的工业化革命\"时,摩根士丹利分析师突然打断:\"你们怎么应对肯德基明年进入中国?\"
投影仪切换出一张照片——黄炳坤正在实验室带徒弟,背景是智能发酵罐与传统陶瓮的对比图。
\"麦当劳有标准化,我们有'标准化的温度'。\"卓西度举起温度计,显示38.5c,\"这是老师傅用手测出的最佳发酵温度,现在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会场响起礼貌性掌声,但真正引发骚动的,是他最后展示的北京某部委食堂采购意向书。
1986年9月18日,香港文华东方酒店套房。
投行代表在黑板写下两个数字:
- 保守定价:1.8港元\/股(市盈率12倍)
- 进取定价:2.4港元\/股(市盈率16倍)
郑裕彤把雪茄烟灰弹在\"1.8\"上:\"香港人只认地产股,餐饮新股历来破发。\"
卓西度却翻开一本相册——深圳国贸大厦工地外,深桂香的送餐车正给工人分发米粉。每张照片角落都标注着日期:1983.7-1986.9。
\"这不是餐饮股,\"他指着三年间送餐车从三轮变成冷藏车的影像记录,\"是深圳速度的具象化。\"
最终定价2.2港元,超额认购17倍。
---
第7章补充:深桂香控股(1986年上市)股本结构详情
1. 上市前股权架构(1986年8月)
总股本:1亿股(每股面值0.1港元)
- 卓西度(创始人):5500万股(55%)
- 其中 技术股:1500万股(15%,含中央厨房专利、酸水菌种数据库等无形资产作价入股)
- 普通股:4000万股(40%)
- 香港新世界集团:3000万股(30%,现金注资660万港元,按每股0.22港元作价)
- 韦国强(联合创始人):1500万股(15%,含现金出资及管理经验折算)
特殊条款:
- 卓西度的技术股具有 一票否决权(针对专利相关决策)
- 新世界集团享有 优先认购权(若后续增发股份)
2. 上市发行方案(1986年9月)
发行新股:5000万股(占扩大后股本的33.3%)
- 发行价:2.2港元\/股
- 募集资金:1.1亿港元(约合1400万美元)
- 承销商:获多利(汇丰旗下)
资金用途:
- 60%用于华南地区中央厨房扩建
- 20%投入智能发酵技术研发
- 10%偿还银行贷款
- 10%补充营运资金
3. 上市后股权架构(1986年10月)
总股本扩大至:1.5亿股
股东结构:
- 卓西度:5500万股(36.67%)
- 技术股:1500万股(10%,仍保留否决权)
- 普通股:4000万股(26.67%)
- 香港新世界集团:3000万股(20%)
- 韦国强:1500万股(10%)
- 公众股东:5000万股(33.33%)
股权锁定安排:
- 创始人股份(卓西度、韦国强)锁定3年
- 新世界集团股份锁定1年
4. 上市首日关键数据
- 开盘价:2.8港元(+27%涨幅)
- 市盈率:18.6倍(按1985年净利润82万元人民币折算)
- 市值:4.2亿港元(约合5400万美元)
5. 特别说明:技术股的会计处理
- 香港联交所 不认可技术股计入注册资本,因此在招股书中:
- 卓西度的1500万技术股被重新分类为 \"创始人特权股\"
- 对应无形资产(专利、秘方)按10年摊销,每年冲减利润148万港元
6. 上市后股权结构示意图
深桂香控股(1986年10月)
├─ 卓西度(36.67%)
│ ├─ 技术股(10%,含否决权)
│ └─ 普通股(26.67%)
├─ 香港新世界(20%)
├─ 韦国强(10%)
└─ 公众股东(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