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快步上前,介绍道:“小掌柜,这位就是东家何利堂。东家,这是我们的掌柜张锡九。”
张锡九忙伸出手,微笑着说道:“何东家,你好!我们武强在这儿给您添了不少麻烦。”
何利堂微微一笑,握住了张锡九的手,说道:“张掌柜,他们兄妹这么年轻,办事能力强,能在这么短时间里,完成了收购,实在难得。”
张锡九谦虚地说道:“今天还要麻烦何东家,真是不好意思。”
何利堂哈哈一笑,说道:“张掌柜客气了,这都是生意往来,应该的。三鹿镇是鱼米之乡,粮食充足,这次运的粮食肯定能让大家满意。”
张锡九也跟着笑道:“何东家过奖了,这三鹿镇真是个好地方。”
何利堂热情地说道:“张掌柜,希望以后常来镇上玩,有时间我带你去三鹿坪看看,那儿有许多传奇和古迹。”
张锡九笑着回应:“谢谢何东家,我早就听说三鹿镇有不少好去处,一直想好好看看。”
随后,张锡九根据运输路线,派人分片进行管理。
整个上午,运输工作紧张而有序,没有片刻停歇。到了中午时,三艘船终于全部装满。
张锡九在船上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认真地交代即将开始的航运任务。
他说道:“各位兄弟,今天辛苦了!接下来就要启程了,我再把任务给大家说清楚,大家要是有啥想法,尽管说出来。”
众人热情地讨论着。
江天飞说道:“小九,我觉得刚才的安排挺合适的,大家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应该没问题。”
武强也点头道:“是啊,只要咱们齐心协力,肯定能把粮食安全运回去。”
这时,姚冲从岸上匆匆来到船上,后面跟着两个汉子,挑着两付担子。一个担子里装的是给船工配置的防身武器,另一个则是船上要用的食物和用品。
姚冲一边擦着汗,一边说道:“小九哥,东西都准备好了,这些武器和吃的够咱们路上用的了。”
张锡九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好,辛苦你们了。”
安排好这些后,张锡九看到李重光带着船工在码头上等着开船的指令。他对李重光喊道:“李师傅,我们决定马上启航。启航前,请大家一起在船上吃个午膳,吃饱喝足再出发。”
李重光大声回应道:“好嘞,小九掌柜,这就上船!”说着,他带着船工们上了船。
说话间,那两位送东西的汉子已经将食物摆放好。张锡九对众人说道:“大家都过来吃点,吃饱了才有劲儿干活。”
午饭后,各位船工各就各位。张锡九对李重光说道:“李师傅,咱们把那位舵工安排在最后一条船上,和我在一起,这样我好盯着他,确保不出差错。”
李重光点了点头,说道:“好嘞,我这就去安排。”说完,他便去指挥船工们调整位置。
其余人员也都按照事先的安排各司其职。
张锡九环顾四周,看到一切都已准备就绪,便大声说道:“兄弟们,这次逆水行船开始了。
虽然是逆水,但好在今天的风向变了,咱们的帆船可以借助风力逆水行进。大家打起精神,安全第一!”
在开船的号子声中,三艘帆船升起桅杆,张起帆,缓缓地离开了码头。
江天飞站在船头,望着逐渐远去的三鹿镇,感慨道:“这船一开,就离家越来越近了,咱们的任务也快完成了。”
姚冲也跟着说道:“是啊,希望这一路顺风顺水,别再出啥岔子。”
离开三鹿镇时,李重光突然想起早上镇上算命先生给船队算的一卦,不禁皱起了眉头。
他对张锡九说道:“小九掌柜,早上我让镇上的算命先生给咱们船队算了一卦,他说什么‘土在水上行,木在火中烧’。
这卦辞的意思就是,土经大水必陷,木在旺火中必焚,总之就卦象和命理而言有灾难相克。不是火烧船,就是船翻入水。”
张锡九听后,虽然心里有些不安,但还是故作镇定地说道:“李师傅,这算命的玩意儿,信则有,不信则无。
咱们还是靠自己的本事和准备,确保这次运输顺利完成。再说了,咱们船上装的粮食,既是木,又是土。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粮食的秸秆是能烧火的,所以是木,而被烧过后的木为土,就是说这粮船极易被火点燃后又翻到河水里。
不过,咱们都准备好了,这些困难都不算啥。”
江天飞也附和道:“就是,咱们兄弟们齐心协力,还怕啥?那算命的,说不定就是吓唬人的呢。”
张锡九点了点头,说道:“对,大家别被这些迷信说法影响了士气。咱们出发吧,向着目的地前进!”
不过,那算命先生哪里知道,咱们运的不是稻米,而是稻子。这稻子可是庄稼人的种子,是种子就是活的,是要长大的木。要是落在水里,可不会变成土,而是会一直浮在水面上。”张锡九若有所思地说道。
江天飞听后,眼睛一亮,说道:“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这算命的,肯定没咱们想得周全。”
张锡九接着说:“所以第一步就是要防火,而防火的同时,也是盗匪们的选择。因为烧了船,盗匪们也得不到分毫。
所以这趟船自开船起就很少用明火。姚冲,你准备的干粮够不够啊?”
姚冲拍了拍胸脯,说道:“放心吧,小九哥,干粮我早就准备好了,足够咱们路上吃的。”
当船儿行驶出三鹿镇时,已是下午三点多一点。张锡九站在船头,望着前方,说道:“再有一个时辰,咱们就能航行到淮城的码头了。”
江天飞也凑过来,说道:“这一路过来,河面上船运繁忙,大多都是运粮的船队,向淮城进发。”
张锡九点了点头,说道:“是啊,这淮城可是个大码头,每年这个时候,运粮的船队络绎不绝。到了淮城,咱们可得小心些,那里的情况复杂。”
到了淮城时,已是晚膳时间。对于在淮城长大的张锡九而言,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都能了解的比较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