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殿下对陛下如此悲伤,何不多多酿造,送进京城,献到陛下灵前?以宽殿下之心?”
“你说的没错,寡人要酿酒!还要多多的酿造!那可是陛下生前最喜欢喝的酒!管他什么无召不得进京的狗屁,寡人定要将亲手酿造的美酒,亲自送到皇兄灵前,定要跟皇兄好好的痛饮一番。”
等先把酒酿出来再说吧,天下间能酿酒的人多了,现在就吹天下第一酿,到时候不但打自己的脸,连带先帝也跟着一起丢人。
“殿下打算何时动工?”
“招工,现在就招工,等培训完毕后,立刻就酿。”
今年冬天,注定是一个发大财的冬天。
只靠卖酒肯定不行,天下大乱时,武器才是最赚钱的生意。
可惜安乐国没有金属矿。
无论如何,立刻马上就要动起来。
刘昊一边哀号着“陛下”,一边来到码头边,一边琢磨着接下来都需要些什么。
需要棉花,大量的棉花,在现代,一吨才1.5万元左右。
造军装,造棉铁复合甲。
甲片交易平台上到处都有,镀锌四眼钢片就行,大量进货的话,一片仅需1-2毛。
还需要酒曲,香精之类的。
……………………
忙碌中,转眼已是中秋。
两月间,几乎所有文武,都在金雀城里买了大别墅。
荀彧也把相府搬到这里,把沓氏城交给新县令去治理。
所有文武来到王府,与安乐王一起欢度中秋夜。
来这里用餐,不用跪坐在小趴桌前,有舒适的桌椅,还有生猛海鲜。
来这里这么久,渐渐习惯了吃海鲜。
刘昊命人,把刚刚造好的样酒端上来。
每人面前的小趴桌上,放一壶黑瓷瓶,放一壶红瓷瓶,一瓶500克装。
瓷器早就见怪不怪,家家都有。
但这黑红两色,正暗合朝服的文黑武红两种颜色。
荀彧:“殿下,这便是殿下所酿之酒?”
“没错,陛下先前赐名,天下第一酿,所以,寡人便照陛下吩咐,把这间酒坊,取名为天下第一酒业,所酿造出来的酒,皆为天下第一酿。”
田丰:“既然是天下第一,为何同酒不同器?”
“我就想着,武将喜烈酒,所以红瓶里的酒,是给武将喝的;文人喜柔,黑瓶里的酒,是给天下文人准备的。”
荀攸:“既然酒不同,那么敢问殿下,这两种酒,哪个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
卧靠,你们这群酸儒,哪那么多乱七八糟的问题。
一点不懂得商业上的噱头。
“哪个第一,在酒,也在名,所以今天请大家前来,除了品酒之外,主要是想集思广益,一起给这两瓶酒,取个与之相符的名字。”
“既然是天下第一,已经有名,又何必再取别的名字?如此,岂不辱没了这天下第一之美名?”
刘昊:
“诸位爱卿随寡人远赴塞外,寡人深深感念诸位之功,”
“所以,特此将扬名天下的机会,留给诸位爱卿,”
“试想一下,往后每个人在喝天下第一佳酿的时候,”
“首先会想,这酒的名字是谁取的,如果再题一首词赋的话,不是人人都会传颂?”
原来是借此,考校我等之文才啊。
刘昊表示,你想多了,就是想找个名人给代言一下,打打广告。
心里想的是让二荀帮忙,写两首诗词之类,荀子后人,名满天下,知名度最高,广告效益最佳。
可田丰也是河北名仕,总不能厚此薄彼,将来引起河北人挑理,一生气不买这酒了,那可是钱啊。
所以就只能,谁作的好,就用谁的。
“总之,开封,都先尝尝,别怪我没提醒你们,这酒烈的很,尤其武酒,52度纯粮酒,小口慢饮啊。”
众人一开瓶封,顿时就有一股浓烈的酒香溢出。
一闻那味道,就知道这酒烈的很。
倒进白瓷酒盅里,清纯无比。
郭嘉:“好酒,好酒,果然不愧天下第一之美名,这酒竟如此之清澈。”
张辽对瓶吹了一小口武酒:“嘶,好酒,好烈。”
随着所有人都尝过两瓶酒,满堂都是辣的“嘶嘶”声,一片溢美之词。
文酒36度,有人喜欢这个,有人更喜欢52度的。
荀彧已经想好了一首赋,但想,这小王爷也忒能装逼,之前就在面前叫嚣着,凡事不决,再来请教他,好像无所不能一样。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今天就叫你也尝一尝这种,被人把尊严按在地上摩擦的滋味。
你虽然有些谋略,也懂点兵法,但在诗词一道上,足够有信心碾压你。
于是率先开口,把调子给定下来。
“此酒只应天上有,此等天下第一佳酿,我等臣子有幸品尝,便以受宠若惊,又岂敢僭越,行大逆不道之举,此酒,唯有似殿下这等身份尊贵之人,才配命名,又或是交由天子亲笔题词。”
当今天子年纪尚小,有本事你就把一个没命名的酒,端到少年天子面前,让他取名,让他题词。
你敢给天子出难题吗?
此言一出,原本还想秀一秀文才的郭嘉,立刻憋了回去。
这都上升的僭越,上升到大逆不道的程度了,哪个不要命的敢来卖弄?
刘昊:“一个酒而已,不至如此吧?”
“殿下,这可是先帝亲命的天下第一佳酿啊,我等岂敢沾染,也只有殿下才可为此酒题诗命名。”
好像是这个道理,都怪自己,前面牛逼吹过了,现在没人敢开口了。
“那要不然,寡人取名,你们谁的书法好,帮忙誊抄一份?”
这样也能起到些广告效应。
呦呵,这小王爷自信的有些过头了吧?
诗词这种事情,需要百般斧凿,才能出精品。
敢在天下第一佳酿上题词的,这段诗词,也必须是绝笔,才能相得益彰。
否则词的水平达不到,必然沦为笑柄。
田丰:“天下第一酒,配天下第一词,必然须得天下第一书,方才相得益彰,三者缺一不可。”
几名文臣:确实,但凡有一个不能与之相配,都会沦为笑柄。
这事,还真不是在场之人能够参与的。
但首先需有两首好的诗词,才能考虑书法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