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之中,四皇子终于赶走太子,离那至尊之位,只有一步之遥,接下来,他只需守灵几日,做足孝子的戏份,就可以顺利登基为帝。
四皇子把控朝政,一改昔日那温和有礼的温润模样,开始对京中来不及逃走的太子党进行清除,一时之间,京中血流成河,朝中之人,更是人人自危。
这日,煜帝的停尸期已有十一日,到了殡宫停放之期,文武百官都需到太和宫祭拜,太和宫,正是煜帝的殡宫。
文武百官祭拜完煜帝,就被禁军留下,全部被拘于正德宫,正德宫,乃青璃国历任皇帝登基前所居的宫殿,也是历任皇帝所居宫殿。
四皇子在文武百官的见证下移居正德宫,也就是表明他是被百官认同的储君人选,这也是为接下来的登基做准备。
有个老臣心中不服,斥责四皇子既无诏书,又非储君,怎可移居正德宫?
四皇子眼神冷戾地看着那名老臣,暗中朝着一名武将使了一个眼色,那武将接到他的暗示,轻点了下头,然后突然朝着老臣胸口一掌劈出,那老臣当场吐血倒下,再无呼吸。
四皇子夜承铭看到这一幕,心中甚满,他环视一周,冷声问道:“孤移居正德宫,还有谁有意见否?”
他的目光越过人群,朝着镇南侯望去,道:“镇南侯,你来说说,孤移居正德宫,可有意见?”
镇南侯朝着四皇子一礼道:“臣无意见!”
四皇子又朝着镇国公唐明耀看去:“镇国公,你可有意见?”
镇国公行礼道:“臣无意见!”
他之所以先问这两个武将,是算准镇南侯与镇国公虽是武将,却也是聪明之人,他们不会像一些御使,只知道认死理,毕竟如今形势逼人,他有私兵,谁敢不服,那就杀到他服为止。
对于四皇子来说,人命,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哪怕是那些老臣之命,在他眼里,也是一文不值。
青璃国地大人丰,想要人才,多的是!你不想坐那位置,大把后来人想要坐那位置之上。
朝臣看到此举,自是再无人提出异议,四皇子看着臣服在他脚下的文武百官,心中甚是满足,心道原来这就是九五至尊的感觉,真好!
当夜,镇南侯秘密接见了一人,那就是刚赶回京城,如今驻扎在城外的九皇子夜承启。
夜承启看见镇南侯,先是行了个拜师礼道:“徒儿阿离见过师傅!”
镇南侯黎定坤赶紧侧身躲过此礼,虚扶了夜承启一把,拍着他的肩膀道:“好在你无事,无事就好!”
夜承启道:“收到师弟的消息,阿离就把军中上下清理了一遍,果然发现许多被太子收买之人,他们官位不大,却都是在重要位置之上!这次真亏了师弟的提醒。”
黎定坤知道他没有事,老怀甚慰,正想问他此次回京,有何打算之时,九皇子先开口问:“师弟可在?”
黎定坤见九皇子问及儿子黎安洛,眼神有些失落。
“他可是出了何事?”夜承启急声问。
“他无事,出事情的是洛洛,他被太子掳走,子归去追了。”
“什么?师傅刚认回的师妹被太子掳走了,可要阿离派人帮忙去追?”
黎定坤尴尬地一笑,道:“那个认回来的,是个冒牌货,此次也跟着太子一起逃跑了,真的洛洛另有其人。”
九皇子夜承启久不回京,自是不知道京中之事,他生母身份不高,以前只是个五品武官之女,自生下他不久,就被人害了。
九皇子一个人在皇宫中生存艰难,一次黎定坤回朝受封,见他受其他皇子欺负,就帮了他一把。
这九皇子夜承启是个聪明之人,没过两天,他就打听到镇南侯战功赫赫,此次回京受封为侯,所以他就从皇宫里面偷溜了出来。
煜帝早年子嗣甚多,对于他这个母家不显的皇子自然连印象都无,就这么放任着他在后宫肆意长大,连他是否上学都未曾在意。
夜承启在皇宫找到一处狗洞,可通外街,他就每日从那狗洞爬出,来到镇南侯府,赖上了镇南侯。
那时候的镇南侯府已经有了黎安洛,镇南侯初为人父,对幼子自是有几分怜悯,所以就收留了夜承启,偷偷教他武功,却不愿以师徒相称。
夜承启给自己起名阿离,起初就是觉得自己这样就像离家出走,所以就叫阿离。
黎定坤在京中时间不多,他每次回京,阿离都会偷偷来到镇南侯府,镇南侯也会检查他的武功可有精进,最后又把自己所知兵法,倾囊相授。
如此过了多年,九皇子已经十三,他听说北昭蠢蠢欲动,就向煜帝提出要去虎牙关从军历练。
一去就是七年,再回京时,他已经是威名赫赫的镇北大将军,与镇南侯南北呼应。
朝中少有人知,九皇子夜承启师承镇南侯。夜承启也自以为瞒过了所有人,却未想到他没有瞒过煜帝。
煜帝表面看似对夜承启不闻不问,实际上一直派着人在暗中看顾着他,他就算儿子诸多,那也是他的儿子。
一个帝王,最不缺的就是忠心之人,他的儿子,每个人分上几个暗卫看顾还是可以。
所以,从夜承启在镇南侯身边习武开始,他就引起了煜帝的注意,加之后来他自请戍边,战功赫赫,煜帝对他就更加留意。
京中各皇子为那个位置斗的你死我活之时,煜帝所派隐在夜承启身边之人会把他在虎牙关所做所为一一上报。
他接到的那些禀报虽无他用,但也足以使他对这个儿子更了解,越是了解,他就对此子越满意。
所以,当煜帝得知自己被人下毒,命不久矣之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夜家江山托付何人之手?
他当时脑袋想到的就是把江山托付给老九夜承启,这才有了把刘公公打一顿板子,让他出城宣旨。
夜承启原本无意皇位之争,可是在刘公公口中得知父皇乃被人所害,那人极有可能就是现在得势的四皇子时,他就不能不争。
特别是当他知道刘公公这一路上还遭遇刺杀,就连金面人都身受重伤,他就知道,京中无论谁登上那个位置,最后都会对他下手。
既然早晚要争,那不如就争的名正言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