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诗之十三
唐享昊天乐第十二
祭天祈愿:《唐享昊天乐·第十二》中的神圣礼赞
式乾路,辟天扉。
回日驭,动云衣。
登金阙,入紫微。
望仙驾,仰恩徽。
在历史的长河中,祭祀作为古人与天地神灵沟通的重要仪式,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唐享昊天乐·第十二》便是唐代女皇帝武则天为祭祀昊天上帝而精心创作的祭祀乐章,字里行间满溢着对神灵的尊崇与祈愿,生动展现了一场庄严肃穆的祭祀盛典。
“式乾路,辟天扉”,开篇便将祭祀者带入一个神秘而庄重的氛围。“式乾路”,仿佛是踏上了一条连接人间与天界的神圣通道,每一步都充满了敬畏与虔诚。这条道路,承载着人们对神灵的敬仰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它不仅仅是空间上的跨越,更是心灵上的升华。“辟天扉”,祭祀者怀着无比的崇敬,缓缓推开那扇通往天界的大门,随着大门的开启,仿佛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眼前,神圣而庄严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一“式”一“辟”,象征着祭祀仪式的正式开启,也寓意着人与神之间的沟通桥梁就此搭建,为整个祭祀活动奠定了庄重而神圣的基调。
“回日驭,动云衣”,诗人的笔触转向神话般的描绘。“回日驭”,让人仿佛看到日神驾驭着光芒万丈的日车,在浩瀚的宇宙中穿梭,那炽热的光芒照亮了整个世界,带来了光明与温暖。日神的驾驭,象征着自然力量的伟大与神秘,它的运行轨迹,掌控着世间万物的生长与繁衍。“动云衣”,云彩如同神灵的衣裳,随风轻轻飘动,变幻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它们或如奔腾的骏马,或似飘逸的仙子,在天空中翩翩起舞。这些云彩,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美丽呈现,更被视为神灵的化身,它们的飘动,仿佛是神灵在天空中巡视,关注着人间的一切。这两句诗,通过对神话场景的生动描绘,展现了神灵驾御日月、驭动云彩的威严与神奇,让人不禁对自然力量产生深深的敬畏之情。
“登金阙,入紫微”,场景进一步升华,祭祀者仿佛突破了人间的界限,登上了天宫的金门——“金阙”。金门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庄严肃穆,它是天宫的入口,也是凡人通往神灵世界的必经之路。祭祀者怀着敬畏之心,踏入这神圣的殿堂,随后进入了象征天帝居所的“紫微”。紫微宫,神秘而高贵,它是天帝的宫殿,是宇宙的中心,也是权力与威严的象征。祭祀者进入紫微宫,意味着他们与神灵的距离更近了一步,他们在这里向神灵表达最诚挚的敬意,祈求神灵的庇佑与指引。这两句诗,将祭祀仪式推向了高潮,体现了祭祀者对神灵的无限虔诚和对神圣世界的向往。
“望仙驾,仰恩徽”,作为全诗的收尾,表达了祭祀者内心最深处的情感。“仙驾”,那是仙人的车驾,它承载着神灵的意志,在天空中缓缓驶来。祭祀者们满怀期待地仰望天空,目光紧紧追随着仙驾的轨迹,心中充满了敬畏与敬仰。“仰恩徽”,他们仰望着神灵的恩泽与光辉,感恩神灵一直以来对人间的庇佑。他们深知,自己的生活、国家的命运都离不开神灵的眷顾,因此,他们希望神灵能够继续降临人间,赐予更多的恩泽,让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祭祀者对神灵的感恩之情,更寄托了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从整体上看,这首祭祀乐章语言庄重典雅,每一个字词都经过精心雕琢,充满了仪式感和敬畏之情。诗中通过对祭祀者踏上通往天界的道路、开启天门、驾御日月、登上天宫等场景的细腻描绘,生动展现了祭祀仪式的庄重与神圣。整首诗意境高远,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庄严的神灵世界,让人感受到了唐代祭祀文化的博大精深。武则天作为统治者,通过这首诗充分表达了她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她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它不仅是一首祭祀乐章,更是唐代祭祀文化的生动写照,让后人透过文字,领略到古人对神灵的尊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