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诗之十七
温泉寄志:共享自然福祉,彰显仁君胸怀
惟此温泉是称愈疾岂予独受其福思与兆人共之乘暇巡游乃言其志
桂殿与山连,兰汤涌自然。
阴崖含秀色,温谷吐潺湲。
绩为蠲邪着,功因养正宣。
愿言将亿兆,同此共昌延。
在大唐盛世的悠悠岁月里,唐玄宗李隆基挥笔写下《惟此温泉是称愈疾岂予独受其福思与兆人共之乘暇巡游乃言其志》。这首五言律诗不仅是对温泉胜景的礼赞,更是诗人心系天下、愿与百姓同享福祉的仁心彰显,于自然之美中融入深厚人文情怀,读来令人动容。
逐联赏析
1. 桂殿与山连,兰汤涌自然:
诗歌开篇,一幅壮美而又和谐的画面跃然眼前。“桂殿与山连”,巍峨华丽的宫殿依傍着连绵山峦,仿佛宫殿本就是从山间生长而出,二者融为一体,毫无突兀之感。桂殿,以桂木建造,馥郁芬芳,象征着尊贵与高雅,它的存在为这幅自然画卷增添了一抹人文的光辉。而“兰汤涌自然”,则将镜头聚焦于温泉。温泉之水如兰花般温润、优雅,自然地从地下涌出,带着大地深处的温度与力量。“涌”字极为精妙,赋予温泉以动态美,让人仿佛能看到那汩汩涌出的泉水,热气腾腾,氤氲缭绕,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宁静美好的氛围,瞬间将读者带入到这温泉胜地之中。
2. 阴崖含秀色,温谷吐潺湲:
诗人的笔触进一步深入温泉周边的自然景致。“阴崖含秀色”,背阴的山崖在阳光的斜射下,明暗交织,层次丰富,蕴含着独特的秀丽之色。那或深或浅的绿色植被,那错落有致的岩石纹理,共同构成了一幅天然的水墨画,静谧而迷人。“温谷吐潺湲”,温热的山谷中,泉水潺潺流淌,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吐”字生动地表现出泉水从山谷中源源不断流出的姿态,仿佛山谷是一位慷慨的馈赠者,毫不吝啬地将这温暖的泉水奉献给世间。这两句诗,一静一动,一视觉一听觉,将温泉周边的清幽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沉醉于这美妙的自然之境。
3. 绩为蠲邪着,功因养正宣:
此联从自然景观的描绘转向对温泉功效的赞誉。“绩为蠲邪着”,温泉的功绩在于其显着的祛邪功效,能够帮助人们消除身体内的邪气,恢复健康。在古代,人们对疾病的认知有限,温泉的这种疗愈作用被视为大自然的神奇恩赐。“蠲邪”二字,简洁而有力地概括了温泉的药用价值。“功因养正宣”,温泉的功效还在于它能够滋养正气,使人体正气充盈,抵御疾病。这种对温泉功效的深入理解,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疗法的重视,也反映出李隆基对温泉疗愈作用的高度认可,他看到了温泉不仅能治愈身体之疾,更能调养身心,提升人的精神状态。
4. 愿言将亿兆,同此共昌延:
诗歌的尾联,情感升华至顶点。“愿言将亿兆,同此共昌延”,李隆基满怀深情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愿,他希望能与天下亿万百姓一同享受这温泉带来的福祉,让这份健康与美好长久地延续下去。“亿兆”指代天下百姓,在古代,帝王能有如此心系苍生的胸怀实属难得。这一句不仅体现了李隆基的仁君之心,更展现出他对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殷切期望。他深知,只有百姓安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而温泉作为大自然的恩赐,理应成为全民共享的福祉。
整体赏析
1. 主题与情感:
这首诗紧紧围绕温泉这一主题,将自然之美与人文关怀紧密相连。从对温泉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到对其疗愈功效的高度赞扬,再到希望与百姓共享福祉的深情表达,情感层层递进,真挚而深沉。李隆基对温泉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他的仁爱之心也贯穿全诗,让人感受到一位帝王对百姓的关爱与责任,整首诗充满了正能量与温暖。
2. 艺术手法:
诗中自然意象的运用出神入化,“桂殿”“兰汤”“阴崖”“温谷”等意象相互交织,构建起一个充满诗意的温泉世界。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更营造出宁静、美好的氛围,使读者身临其境。而对温泉功效的描写,则赋予诗歌深刻的内涵,将自然景观与实际功用相结合,提升了诗歌的思想层次。此外,诗歌在结构上层次分明,从景到物,从物到情,过渡自然,浑然一体。
3. 语言风格:
语言简洁明快却不失典雅,符合唐诗的典型风格。用词精准而生动,如“涌”“含”“吐”等动词的运用,使诗句充满活力;“蠲邪”“养正”等词汇又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人以细腻笔触勾勒自然景观,用质朴语言抒发真挚情感,让诗歌既有情感的温度,又有思想的深度,读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4. 历史背景:
李隆基统治时期,国家政治清明,社会繁荣,史称“开元盛世”。在这一时期,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对
自然的欣赏和利用也更加深入。温泉作为一种天然的疗养资源,备受重视。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温泉的推崇,也体现了李隆基作为统治者对民生的关注以及对盛世的期许,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惟此温泉是称愈疾岂予独受其福思与兆人共之乘暇巡游乃言其志》是一首集自然美、人文美与历史美于一身的佳作。它让我们领略到大唐温泉胜地的迷人风光,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疗愈的智慧认知,更体会到一位帝王的仁爱胸怀。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首诗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人性与文化的光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久久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