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11点,云升醒过来了,迷迷瞪瞪喝完粥,听说要去家属院卖西瓜,马上就跳起来了。
“走走走,这个点正好做饭吃饭的时候,都在南屋厨房忙活呢,过去送西瓜正正好!”
小推车上绑上竹筐,堆上西瓜,哥俩出发了。
云升心眼子真多,西瓜比较难称重,便在每一个西瓜装筐之前,把西瓜称好价格,写一个纸条,用胶水直接粘到西瓜上面,买卖双方一目了然。
大大小小的西瓜,都贴着纸条,怪怪的。
云升说这叫明码标价,让大家对一个西瓜多少钱心里有数,不会盲买,算算一个大西瓜也就两块三块钱的,也不贵,怎么也得留下个解解暑气。
云升说得很对,每到一家,都能推销得出去,一家留一两个,云平回家倒腾几遍,三十个西瓜也就卖得差不多了。
虽然整个卖利润低,但卖得快啊,这不,就剩下五六个西瓜了。
收摊!
云平终于放心,这些西瓜不会砸手里了。
“你不是说要去夜市吗,哪有夜市?”云升问道。
“镇委旁边啊,今年夏天自发形成了一个小夜市,都是附近村民,来卖些自家产的瓜果蔬菜,很热闹呢。”
云平一想也是,学校放暑假,整个镇上人流最多的地方,不就是镇委和医院、供销社吗?这三个地方离得近,几乎是等边三角形,又有一片空地,不正好是夏夜人流聚集区吗?
去去去,今晚咱们四个就去赶夜市!
云平架起小推车,把剩下的大西瓜都装上,又装上切瓜刀、盆子、盘子、竹签等等,云洁推着一辆自行车,车上打横绑上一张长条桌和几个马扎子,四个人一起,出发咯!
来到场地,四个惊觉:什么时候形成这么一个大夜市?!
昏黄的灯光下,在空地两旁,已经摆上了两排菜摊子,脚下是凹凸不平的泥土路,坑坑洼洼的,但这一点都不影响买卖双方的热情。
云洁观察一下,这片空地在镇委的西侧,几乎正对着医院,医院再往西是小小的供销社。
摆摊的大多是当地的农民,夏季瓜果蔬菜比较丰富,摆的都是本地自留地里的蔬果,胜在新鲜便宜。
云洁心想,多亏离六中还有点距离,要不然咱家的小菜摊可是卖不下去咯。不过既然有人流,卖的商品又都是本地自产,咱进货点外地稀罕蔬菜水果也是能挣钱的。
算了,今天还是先卖西瓜吧。
云平瞅了一个地方,在菜摊子的最头上,镇委门口往西,正对着医院大门口,把桌子支起来。
西瓜切块插签,摆在盘子里,红红火火的西瓜很快吸引了众人。
更多的人在观望。
西瓜还能这么卖?一块西瓜有一斤吗?就这么挑着吃?
有小孩被吸引了,插着竹签的西瓜勾起了吃冰糖葫芦和冰棍的美好回忆,让她觉得,这举着吃的西瓜,一定比啃着吃好吃多了。
“多钱一块?”
“一毛五一块。”
云平云洁商量过,两毛一块有点贵了,趁高考卖给家长还行,在夜市上恐怕行不通,于是便自动降价,即使这样,也比整个地卖利润多很多。
家长想想,这么大一块西瓜一毛五真不贵,便给孩子买一块。
云升大喊:“卖西瓜咯,刚切的西瓜,去皮西瓜,一块一毛五,三毛两块!”
渐渐的,人多起来。
这两年,镇医院和学校都扩大规模,包括镇委,招了很多年轻人。尤其是镇医院,现在注重学历,还招了两个大学生。年轻人多了,镇上也就热闹起来,发了工资的小年轻,买起吃的来毫不手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才不管西瓜是两毛一块还是一毛五一块,看到就买,先吃了再说。
于是,从医院出来一个小青年,买了两块西瓜回去,过了一会儿,哗啦啦,又围上来一群人,各举着两块西瓜回去。
众人看到西瓜卖得火,也都来凑热闹,一时间,云平好像又回到了昨天,又是被切瓜刀支配的一天。
一波又一波顾客过去,西瓜切了两个,还整个地卖了一个半,眼看着人流少了些。
连莲一直在往摆摊的那边瞅,云洁便带着她去逛逛,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过了一会,姐妹俩手牵手回来了,带回四个粽子。
“怎样?”
云平的意思是夜市的摊位上主要是卖啥?人流怎样?价格怎样?
云洁一场调研下来,心里有了新的打算:“这么多摊位,基本都是卖菜的,人不少,但大多是闲逛的,因为问价的多,手里提溜菜的少,大多是买些西红柿、脆瓜、甜瓜什么的。”
“这说明一个问题,这些顾客,大多是医院和镇委大院的工作人员和家属,镇区的人,一半是单身青年,买菜的本来就少,也就是买点零食水果。”
“还有买点饭吃。”云洁似有所思,“夜市上只有一个卖饭的,就是这个粽子,一个老婆婆,说话咋咋呼呼,一副很牛的样子,因为整个夜市就她卖的粽子可以充当晚饭,一面卖,还一面说教,真烦人。”
“所以呢?”云升说,“咱们也来卖粽子吧。”
云升看看手里的粽子,看起来很粗糙,并不好吃的样子,相信南方两口子的粽子一定能压过她。
“不一定也卖粽子啊,涂山镇上的肉烧饼,油条,都可以进货来卖,这些年轻人不是没处吃晚饭吗?咱就弄个小吃摊子,专门在他们对面卖。”
云平知道,镇医院是没有食堂的,有个很小的食堂,只负责烧热水和蒸馒头,伺候家属院的人。年轻单身医生只能在宿舍下面条吃,这是李尚德跟他说道,所以他对镇委的食堂感到特别感恩。
云平在脑海中迅速展开一幅画面,肉烧饼、面火烧、油条、粽子,都弄一点,搞个小吃摊子,给大家换换口味,就做医院和镇委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