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他们每天检查这么多,已经看够了,那群读书人,口口声声的有辱斯文。
每次进来,还要增加他们的工作量,还不能对他们这群读书人不客气。
打工人的怨气别提多浓厚。
所以突然看到几个小娃娃第1次进考场的时候就这么识相。
让脱就脱让干嘛就干嘛,脱得光溜溜的小家伙们。
头发披散开来,又在原地蹦蹦跳跳几下。
心情不错的官吏,让他们赶紧把衣裳穿好。
就与其他的同事,把他们篮子里的东西搜查了一遍。
不错,不是那等蠢人,就连带的东西也十分方便他们搜捡。
减轻工作量的官吏们,摆摆手,给他们一人发了一个号牌。
就让他们赶紧带着东西往里面进。
等到几人终于度过了这一关,说句实话,第一,他们年纪还小。
第二,他们早就已经预料过,这种场面。
第三,他们也清晰的明白,想要得到更多人的尊重,这个努力的前期,哪里有什么尊严可言?
提着考篮,走进内场,徐子睿竟然还想说些什么?
就看到旁边,站着的官吏,往他们这边直直的看了好几眼。
大家瞬间歇了一些想要说话的心思,张时安也觉得没有什么好多说的。
该交代的夫子都已经交代过了,这一年多了,他们不断预习,演练过的场景。
就是为了这么一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大家都清楚的很。
几个人分到的不是接近的考棚,顺序都是打乱的。
张时安拿到的号牌一百零六号,走到第6排,总算是看到了接近的数字。
越往里面走,张时安的心里就越发不安。
毕竟数字越靠后,证明离臭号也是最近的。
不过,当张时安走到中间的时候,心才重重的松了一口气。
总算不是最尾,中间这位置也不错,张世安把门打开。
说是一个门都抬举他了,张时安麻利的把蜡烛点起。
看着入目所及都是灰尘。
也没忍得住吐槽,借着蜡烛的光亮,大致的看了整个考棚。
空间不大,灰尘挺多,其他的倒是没有什么。
就这模样肯定是睡不下去的,张时安拿着里面放好的木桶。
来到,考棚尽头的大水缸里,用葫芦勺,舀了大半桶的水。
回到自己的考棚,用抹布,把凳子和,叠起的木板擦拭干净。
又用蜡烛看了看,考棚周围是否有洞口?
万一有洞口洞口里面有些毒虫,那可就是真正的倒霉蛋。
好在观看一圈,并没有什么可疑的洞口。
但张十安还是在周围都撒了一些驱虫的药粉。
又拿着一块,没有多大的油布,开始,借着凳子的高度,放在顶上。
毕竟这个时节,春雨绵绵,谁知道什么时候又会下一场雨。
万一运气差一点,正做得火热的时候,突然降下大雨,那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所以像这种小细节,千万不要放过。
等一切准备完毕,又过了半个时辰,张时安也不浪费。
趁着外面还在继续,放人进来,决定趁着这点时间能睡就睡上一些,起码精神要好上一点。
把外袍一连拖了两件,一个用来垫在木板下面一个用来盖在身上。
只不过迷迷糊糊之间,只听一道钟声响起。
张时安瞬间惊醒,这才发现是辰时已到,龙门关闭的钟声。
刚才迷迷糊糊睡了一会儿,这回又被钟声给吓醒。
张时安也不准备再睡,过不了多久就应该发卷了。
把床板收起来变成木桌,把笔墨纸砚拿出来摆好。
加了一点水,把墨磨出来,又用干净的帕子沾着点冷水给自己擦了擦脸。
肚子还不饿,张世安也不准备现在吃点什么?
只听远处稀稀疏疏的声音响起,只见远处四五个官吏抬着一大摞的试卷过来。
过了没一会的时间,就发到了张时安这里。
第1场大部分都是考贴经,张时安并没有仔细看。
大概数了数,总共22张,这第1场,考的基本上都是记忆力的题。
这也是最容易打小抄的一次考试,不过一般人也是没有那个胆子敢打小抄。
一旦打了小抄,以后别想再走这条路了,都是有案底的。
张时安把试卷数了数又开始检查,好在是县试,试卷的墨迹都挺重,清晰明了,纸张都不是一般他用的那种黄纸。
眼看没有错漏的,张时安这才开始把自己的姓名籍贯通通写上去。
考虑到这些题量,张时安大概换算了一下。这么多的题量,6个时辰,也就是12个小时。
所以在这阶段,他要把能做的题全部都概括一遍。
稍微需要,思考和精雕细琢的题就留到后面。
想明白了张时安也不再磨蹭,快速的申起题来。
第1道题:“大道之行也,______,讲信修睦。”(出自《礼记·礼运》)
张石安没有丝毫犹豫,“天下为公,选贤与”
可以说填空题对于他来说就是送分题,毕竟他的记忆力是真的好。
该篇是儒家对于理想社会的经典描述,此句更是核心语句,考生需熟知经典篇章架构和文辞。
明白其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才能在贴经考试中应对此类题目。
别以为这就很简单了,要知道,谁也不知道,出题者,会选取哪一块来出题。
有时候记忆力差些,根本记不住接下来该填什么。
这也是为何会有人在科举之前,一定要把相应的读物倒背如流。
可以说记性,是走向仕途最基本的东西。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出自《论语·学而》)。
贴去“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让考生填写。
此句是儒家核心思想“仁”与“孝悌”关系的重要阐述,考生需对经典语句精准记忆和理解才能填对。
这现代应试教育的优点不就是显现出来了。
在习惯性的刷题环境之下,张时安没有丝毫的阻碍。
做题,的速度不是一般的快。
来到墨义题,更是张时安的强项,阅读理解这一块,他就没输过。
想当初,他觉得自己文科也很不错,可惜那个时候大时代环境的影响之下。
人人都建议他选择理科,说男的就是擅长理科。
还说男的学理科要比女的学理科更加容易一些。
说来说去这其中的东西他也不想多说。
反正也是他长大之后在导师身边,看清了很多的东西。
说不无奈,是假的,只能说,无论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
投身为一个男性,真的是幸运,因为从古至今,男人从不是弱势群体。
张时安的思绪回转。
看着这道题出自《孟子》:问:“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试析其理。”
张时安,脑子里面转了一圈,以下动作不停。
“孟子之意,作战之时,天候之宜不及地势之便,地势之便不及人心之和。
盖天时有变,地利有定,唯人心若齐,众志成城,则无往不胜。
于国于家,皆以和为贵,上下一心,可御外侮、兴百事,此为治国安邦、处世行事之要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