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靖宁这话一出,范仲淹等人皆是一惊。
谁也没想到,郦靖宁从环州一路赶到京兆府衙,这刚一进门,第一件事竟然就是要杀了鄜延路的都监黄德和。
黄德和更是吓得脸色苍白如纸,不过他还强撑着,试图以势压人,色厉内荏地大喊道:“你……你竟敢擅杀都监!这可是大罪,你就不怕官家降罪于你吗?”
这时,范仲淹神色凝重,缓缓开口劝道:“经略,你虽受圣上重托,执掌陕西四路军政,确实拥有先斩后奏之权。
然而此时已非战时,若经略执意要杀此人,也应当先上报朝廷,由朝廷定夺,再明正典刑。
况且,不知经略究竟为何要杀黄都监呢?”
一旁的滕子京也赶忙附和:“请经略暂息雷霆之怒,还望将此事的缘由讲清楚。否则日后朝廷怪罪下来,对经略您也极为不利呀。”
范仲淹和滕子京皆是文官出身,对于黄德和这类宦官都监,虽心有不屑。
但他们心里都明白,这都监可是宫中特意安插在各地的监军眼线,若郦靖宁就这么二话不说杀了黄德和,极有可能引起朝廷的猜忌,反而得不偿失,所以纷纷开口劝阻。
听到二人的劝阻,郦靖宁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而后转头对一旁的狄青说道:“汉臣,你去将两位将军请进来。”
“是!”
狄青拱手应道,转身快步走出大堂。
不一会儿,狄青带着两位浑身散发着铁血气息的将军走了进来。
二人一进来,黄德和瞬间脸色更加惨白如纸。
他眼珠子一转,竟妄图反咬一口,率先开口道:“郦靖宁,这刘平、石元孙战时投敌,你为何不将他们立刻斩杀,以正国法?”
“什么?”
郦靖宁倒还未及反应,范仲淹、滕子京、周美等人却是纷纷噌地一下站起来,快步走近刚刚被狄青带进来的两位将军,满脸疑惑道:“你二人便是环庆路副总管刘平和鄜延路副都部署石元孙?”
被狄青带进来的二人赶忙拱手行礼,朗声道:“鄜延路、环庆路副都部署副总管刘平,鄜延路副都部署石元孙,见过范副使。”
这时,永兴军路副总管周美和滕子京也仔细辨认出了二人,他们满脸困惑地问道:“你二人怎会在此?”
刘平和石元孙正是年前跟随崔旭与元昊作战的副将。
当时崔旭担任鄜延、环庆两路总管,刘平与石元孙分属两路副总管,而黄德和则是都监。
可年前那一战,宋军损失惨重,崔旭不幸战死沙场,刘平与石元孙也被传闻在战场死战殉国。
但战后,黄德和却向朝廷禀奏,声称刘平和石元孙背国投敌。
消息传到汴京城,赵恒一怒之下,命官府逮捕了刘平的家属。
没想到,二人此刻竟然出现在这里。
郦靖宁此时双目圆睁,如同一头怒狮般对着黄德和冷冽大喝道:“黄德和,都到这时候了,你居然还敢巧言令色!
刘平与石元孙两位副总管,是我攻破环州时,在环州大牢里找到的。
我已经仔细盘问过年前参与三川口之战的士卒以及当地边民,他们都说当日大战,崔旭将军和你本应从正面迎敌,在三川口展开激烈拼杀。
刘平、石元孙则率领部队从西夏侧翼突袭,本是大好局势。
可你黄德和这个胆小鬼,贪生怕死,在关键时刻竟带兵后撤,一路逃往甘泉。
就因为你这一逃,军队瞬间大乱,士气低落,导致大败。
我大宋数万将士浴血奋战三日,崔旭将军更是壮烈战死沙场。
刘平与石元孙力战到最后,精疲力竭才不幸被俘。”
郦靖宁顿了顿,胸膛剧烈起伏,声音中杀意更浓:“你身为朝廷命官,不思报国杀敌,反而诬陷忠烈之士。
若不是你贪生怕死,致使大军士气低迷,崔旭将军又怎会战死?
我大宋那数万将士又怎会白白牺牲在三川口?
又怎会让后来数万禁军在环州、庆州等地前仆后继地死战?
你说,本经略该不该杀你?”
黄德和此时双腿早已软得如同面条,可嘴上依旧强硬:“你……你这是勾结西夏!这二人明显就是投敌了,不然怎么可能还活着?”
范仲淹听闻郦靖宁所言的事情来龙去脉,眉头紧紧皱起,眼神中怒火一闪而过。
但他毕竟沉稳,依旧拱手说道:“经略,黄德和的确罪该万死,但此事不应由经略动手。还是将黄德和以及刘平、石元孙三人一同送往汴京,交由官家处置。”
听得范仲淹此言,黄德和竟再度嚣张起来,扯着嗓子叫嚷道:“郦靖宁,我可是官家预派到前线的都监,你怎敢动我?你不过是个权发遣的陕西经略安抚使,有何资格杀我这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
郦靖宁冷哼一声,眼中满是不屑与怒火,厉声道:“就算本经略只是权发遣,要杀你这等贪生怕死、诬陷忠良的小小都监,却也在所不惜!若不将你腰斩在延州城下,如何对得起那战死在三川口的数万军民?”
就在郦靖宁怒不可遏,欲要动手之时,范仲淹、周美、滕子京等人赶忙上前竭力劝阻。
恰在这局势剑拔弩张之时,门外一名将士匆匆跑进来,单膝跪地禀报道:“经略,朝廷的使者已经到了!”
郦靖宁眉头一挑,怒容未消,一挥衣袖,对着堂内众人道:“来人,将这黄德和押上,我等去院中接旨!”
说罢,郦靖宁带着众人疾步来到院中。不多时,朝廷的使者缓缓踏入院内。此次朝廷派来的,是一名内侍宦官与吏部的郎官,身后还跟着十数名威风凛凛的皇城司护卫。
那宦官目光一扫,见众人神色严肃,气氛紧张,心中虽诧异,但仍神色庄重,朗声开口道:“舍人枢密院直学士,权发遣陕西经略安抚使郦靖宁何在?”
郦靖宁赶忙整了整衣冠,上前一步,拱手行礼,朗声道:“臣在!”
宦官微微点头,从怀中掏出一卷圣旨,展开后,高声宣读:
“大宋皇帝制书
中书门下:
边陲烽火,系国之安危;
疆场功勋,彰臣之忠勇。
朕临御华夏,夙夜兢兢,冀四海晏然,黎民康泰。
今西夏犯境,侵扰陕西,烧杀掳掠,民不聊生。
郦靖宁,素怀韬略,志在靖边。
值此危局,毅然请命,提兵赴敌。
于沙碛之地,运筹帷幄;
在锋镝之间,身先士卒。
巧用奇谋,连破敌阵,驱胡虏于千里之外,安黎庶于城郭之中。
捷报频传,实乃社稷之福,朕心甚慰。
昔者,韩信将兵,功高楚汉;郭子仪靖难,勋盖唐室。
今卿之功,堪比先贤。
为彰其功,特进封卿为兵部侍郎,职掌天下兵政,协理军机;
授龙图阁学士,命遣陕西经略安抚使,总领一方军政,抚百姓、固边防。
望卿秉持忠勇,恪尽职守,使边陲永固,大宋昌隆。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