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山与龙潭一带,山峦起伏,丛林茂密。
国军在这里严阵以待,士兵们分散在各个山头上,利用地形优势构筑了大量的散兵坑和简易碉堡。
他们砍伐树木,设置鹿砦,在山间小路上埋下地雷,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师长在指挥所内来回踱步,不断通过电话与各团沟通,确保防线万无一失。
汤山,作为南京城的东北门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教导总队的主力部队部署于此,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混凝土浇筑的碉堡群错落有致,重机枪和迫击炮组成了严密的火力网。
淳化镇、秣陵关和江宁镇一线,则由第xx军和第xx师负责防守。
这些城镇地势较为平坦,但国军士兵们毫不退缩,他们挖掘战壕,设置铁丝网,利用民房构建防御工事。
百姓们也纷纷自发地加入到防御工作中来,帮忙运送物资、修筑工事。
一位年轻的连长对着士兵们喊道。
“乡亲们都在帮我们,我们更不能丢人,一定要把鬼子挡在防线之外!”
第二道防线,以紫金山、雨花台、中华门、光华门、中山门等为核心据点,是金陵城的最后一道屏障。
紫金山高耸入云,国军在山上修筑了大量永久性工事,配备了重炮和高射炮,居高临下,对周边地区形成了强大的火力压制。
雨花台则由第88师坚守,这里的防御工事层层叠叠,士兵们在战壕中严阵以待,准备迎接日军的疯狂进攻。
中华门、光华门和中山门等城门,都被加厚加固,城门两侧修筑了坚固的碉堡,配备了大量的轻重武器。
……
12月24。
天刚破晓。
金陵城的外围防线,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息,大战一触即发。
日军兵分多路,展开了疯狂的进攻。
东路日军以主力师团直扑汤山防线,妄图撕开南京东北方向的大门。
坦克集群在前面开路。
伴随着坦克推进,密密麻麻的日军步兵猫着腰,在机枪火力的掩护下,一波又一波地向前冲锋。
天空中,日军战机呼啸而过,投下一颗颗炸弹,炸得阵地上土石横飞。
汤山阵地上,国军教导总队的士兵们顽强抵抗。
轻重机枪喷吐着火舌,试图阻挡日军的攻势。
但日军的火力太过凶猛,坦克的炮弹不断在国军阵地上炸开,炸塌了战壕,摧毁了碉堡。
一位年轻的排长,满脸硝烟,嘶吼着。
“弟兄们,不能退!用手榴弹,炸掉那些坦克!”
士兵们不顾危险,抱着手榴弹,跃出战壕,冲向日军坦克,却在中途被日军的机枪扫倒,鲜血染红了冰冷的土地。
南路日军朝着淳化镇和秣陵关杀来。
他们凭借着强大的炮火优势,将国军的前沿阵地炸成一片废墟。
国军第xx军和第xx师的士兵们,在简陋的工事里,用步枪和迫击炮还击。
然而,缺少重火力的他们,在日军的猛烈攻击下,渐渐力不从心。
“我们的炮弹快打光了!”
一个士兵焦急地喊道。
指挥官咬着牙下令。
“上刺刀,跟鬼子拼了!”
士兵们端着刺刀,迎着日军冲上去,与敌人展开惨烈的白刃战。
由于镇江被战狼军占领,日军军舰无法进入长江,海军没能参与进攻。
但即便如此,日军凭借强大的陆空力量,依旧让各条防线告急。
日军的战机不断俯冲扫射,坦克装甲肆意横行,国军防守部队遭受了严重的伤亡。
在日军的凶猛攻击下,国军部队因严重缺少重火力装备,开始节节败退。
仅仅一天时间,金陵城的外围防线便被日军突破。
日军突破金陵城外围防线后,士气大振,乘胜追击,发起了更为猛烈的进攻。
他们如同汹涌的潮水,向国军部队压来。
国军部队在日军的凶猛攻势下,被迫不断收缩防线,节节后撤。
有的部队为了争取撤退时间,留下小股兵力断后。
这些断后的士兵们明知是死路一条,却依然坚守阵地,用自己的生命为大部队的撤离争取宝贵的时间。
与此同时,派遣军总指挥部内却是一片欢乐的景象。
所有鬼子军官们纷纷欢呼雀跃,脸上洋溢着胜利的狂妄。
他们举起酒杯,相互庆祝。
“这次我们定能拿下金陵城,天皇陛下定会嘉奖我们!”
“没错,支那人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
朝香宫鸠彦王坐在主位上,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这是他这么多天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他的野心似乎即将得逞。
他站起身,扫视着指挥部内狂欢的军官们,得意地说道。
“诸君,金陵城已近在咫尺,接下来我们要一鼓作气,彻底拿下这座城市,让支那屈服在我们的脚下!”
军官们纷纷立正敬礼,齐声高呼。
“万岁!”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金陵城内的国军将士们,虽然身处劣势,却依然怀着必死的决心,准备与他们展开殊死搏斗,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更加激烈残酷的战斗。
……
金陵城内。
战火的阴影愈发浓重,可老百姓们都没有离开。
街头巷尾,人们的脸上虽带着忧虑,却也有一份坚守的笃定。
“咱的军队肯定能守住金陵城,当年北伐的时候多厉害,小鬼子甭想轻易打进来。”
“国军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他们是为了守护我们而战。”
城内的老百姓们自告奋勇地前往城外修筑阵地。
天刚蒙蒙亮,一支支由百姓组成的队伍就扛着铁锹、锄头,背着装满土石的麻袋,浩浩荡荡地朝着城外走去。
男人们挥汗如雨,奋力挖掘战壕。
一位年轻的父亲,一边用力地铲着土,一边对身边的同伴说。
“多挖一寸,咱的子弟兵就能多一分安全,小鬼子就少一分机会。”
女人们也不甘示弱,她们帮忙传递工具、搬运物资,细心地照顾着劳累的人们。
孩子们则在一旁帮忙捡石头、递工具,稚嫩的脸上满是认真。
他们虽不懂战争的残酷,但知道大人们在做一件很伟大的事。
一个小男孩努力地抱着一块大石头,对身边的小伙伴说。
“等我长大了,也要像国军叔叔一样打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