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击持续了整整半个小时。
上千颗炮弹狠狠地砸在黄家村,把鬼子炸得人仰马翻。
炮兵团的战士们快速填弹、发射,一刻也不敢耽搁。
随着最后一轮炮弹落下,整个黄家村陷入短暂的死寂。
硝烟弥漫,久久不散,刺鼻的火药味混合着血腥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放眼望去,村子里一片狼藉,找不到一处完整的建筑物。
断壁残垣歪七扭八地矗立着,房梁、砖瓦散落一地,熊熊大火在废墟中肆虐,滚滚黑烟冲天而起。
黄家村的土地上,密密麻麻布满了弹坑,深的能没过膝盖,浅的也足有半尺。
坑中填满了破碎的武器、被炸断的树木,还有数不清的鬼子尸体。
有的尸体残缺不全,胳膊、腿被炸飞到一旁。
有的被倒塌的房屋掩埋,只露出半截身子;
还有的叠压在一起,分辨不清面目。
第三师团在这轮炮击下损失惨重,通讯系统彻底瘫痪,指挥系统也陷入混乱。
炮击刚一结束。
鬼子军官们就迅速收拢部队。
“快!进入阵地,准备战斗!”
“敌人即将发起进攻,一定要挡住他们!”
幸存的鬼子兵们就在废墟中跌跌撞撞地朝着阵地狂奔。
医疗兵们也行动起来,穿梭在横七竖八的尸体与伤员之间,抢救伤员。
师团长坂田吉满脸乌黑,头发凌乱,狼狈地从临时指挥部的废墟中爬出。
“八嘎呀路!”
“帝国的勇士们,都给我听好了!
第三师团的荣誉荣誉在此一战!
必须挡住战狼军的进攻,一个都不许后退,后退者,死!”
军官们连忙将命令传达下去。
战壕里,鬼子兵们紧握着手中的武器,等待着战狼军的进攻。
...........
黄家村外。
战狼军的冲锋号角响起,第一旅和第二旅的战士们如猛虎下山般朝着黄家村扑去。
“兄弟们,冲啊!杀小鬼子!”
战士们齐声怒吼,端着枪,猫着腰,快速向前推进。
他们利用弹坑、残垣断壁作为掩护,一步步逼近敌人的阵地。
一时间,黄家村内外枪炮声震耳欲聋。
“哒哒哒...........”
“轰隆隆、轰隆隆...........”
鬼子们依托战壕和简易工事负隅顽抗,轻重机枪疯狂扫射。
冲在前面的战士们不断有人倒下,但后面的战士没有停下,继续冲锋。
战斗快速进入白热化,枪炮声一刻也没停歇。
战狼军的战士们猫着腰,在枪林弹雨中灵活穿梭,手中的武器一刻不停地喷吐着火舌。
他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掩体,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巨大代价。
一个年轻战士刚从弹坑中起身,准备投出手榴弹,一颗子弹便呼啸而来,击中他的胸膛。
他重重地倒下,双眼仍死死盯着敌人的方向,手中的手榴弹还未松开。
身旁的战友红了眼,怒吼着冲上去,接过手榴弹,狠狠砸向鬼子阵地。
鬼子同样困兽犹斗,凭借着临时加固的工事负隅顽抗。
他们的重机枪疯狂扫射,形成一道道密集的火力网,阻拦着战狼军的推进。
战壕里,鬼子军官挥舞着指挥刀,疯狂嘶吼,逼迫着士兵们继续射击。
那些受伤的鬼子,只要还有一口气,也强撑着爬起来,为战友递弹药、压子弹。
就这样,惨烈的战斗持续了三个多小时。
战狼军凭借着强大的火力和出色的战术配合,逐渐撕开了鬼子的防线。
战士们如潮水般冲垮了黄家村外围的鬼子阵地。
残余的鬼子们慌了神,在军官的驱使下,仓皇后撤,一股脑地收缩到村中心。
他们在那里匆忙构筑最后的防线,堆积起沙袋、妄图做最后的垂死挣扎。
而战狼军战士们并未给他们太多喘息的机会,迅速整顿队伍,向着村中心发起攻击。
刘国梁通过小地图视角,根据战场形势,迅速调整部队。
随着他的指令通过电台传出,战狼军各部队迅速行动,再次向困守村中心的第三师团发起潮水般的总攻。
枪炮声震耳欲聋,火光将黑夜照得如同白昼。
深夜,日军空军不顾危险发动空袭。
飞机的轰鸣声打破夜空,炸弹接二连三落下,爆炸的火光冲天而起。
不过,夜晚复杂的环境限制了日军的轰炸精度,加上战狼军灵活的应对策略,空袭对战狼军造成的伤害并不大。
第三师团试图突围求生,他们集中兵力,向着第三旅防守的方向发起疯狂冲锋。
三旅旅长带领战士们死死守住防线,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阵地前堆满了鬼子的尸体。
一个战士刚刺倒一个鬼子,背后又有敌人扑上来,他来不及转身,被刺刀刺中。
但仍用尽最后的力气,拉响了腰间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经过一昼夜的浴血奋战,当黎明的曙光再次洒在黄家村时,第三师团终于被彻底消灭。
战场上一片寂静,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和血腥气息。
刘国梁松了口气,下令道:“抓紧时间,打扫战场,收集武器弹药,然后迅速撤出安亭!”
战士们迅速投入到打扫战场的工作中,战场一片忙碌景象。
在清理烈士遗体时,大家动作轻柔,小心翼翼地为他们合上双眼,摘下布满弹孔的战旗,轻轻覆盖在遗体上。
一个小时后,战场打扫完毕。
战狼军各部队按照既定路线,迅速撤出安亭。
终于赶在鬼子援军抵达安亭之前,成功撤离。
撤离途中,刘国梁迅速让通讯向三战区司令部发电。
“三战区司令部,这里是战狼军。
我部已成功将鬼子第三师团全部歼灭,在此,衷心感谢国军部队在此次战斗中的支援!”
“目前,鬼子援军已在驰援路上,形势危急。
恳请支援的国军部队尽快撤出战场,千万小心,务必避免被鬼子包围。
望贵部安全撤离!”
发完电报,刘国梁的目光望向远方,希望国军部队能够尽快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