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成闽军第二师鉴于当前形势,不敢贸然南下取道大路,无奈之下,只能沿着原路退回,再次遁入山林之中。此刻的战局,在对孙清元收到李万成的电报大惊失色,前一天还进展顺利,现在已经全军覆没,现在的局势对孙清元而言极为不利,一边下令李万成回防福州,一面要求驻扎在宁德的苏军混成旅立即南下福州。
与此同时,北伐军第二军在谭严凯的指挥下,于朱益之的统一调度下,自醴陵出发,朝着赣西方向奋勇攻击前进。在赣西战场上,第二军势如破竹,接连攻克平乡、袁州等诸多城镇,一路捷报频传。
北伐军第三军,于新余等地与敌军展开激烈交火。随后,在南昌以西的万寿宫,第三军与苏军郑俊彦所率的四个旅陷入苦战。经过一番激烈拼杀,第三军成功歼敌 2000 余人,取得了一场关键胜利。
第四军方面,在江西战场进入后期阶段时,张法魁所率之师加入战斗序列。在南浔线的作战中,第四军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一马当先,成功攻占了南浔线的交通枢纽德安,给予孙传芳部以沉重打击,极大地削弱了敌军在这一区域的势力。而第六军则从湖北咸宁出发,向着赣西北发起进击。在修水、铜鼓地区,第六军与孙传芳的嫡系精锐 —— 苏军谢鸿勋师展开了激烈交锋。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第六军成功占领修水、铜鼓、奉新、高安等城市。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第六军还曾一度攻克南昌,在北伐战争的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七军,李德林率领的第七军主力 2 万余人奉命入赣,与孙联军精锐在赣北发生激烈战斗,连克箬溪、德安、王家铺,三战三捷,歼敌 1.5 万余人。第十四军,由赖世璜指挥,原驻粤、赣边境,在赣南打垮了赣敌杨如轩、杨池生部,占领安远、信丰及赣南军事重镇赣州,后又协攻南昌。
如今,闽军主力已被成功击溃,孙清元所面临的局势愈发严峻,可谓岌岌可危。在湘省战场上,第四军与第八军协同作战,攻势凌厉,打得吴子玉丢盔弃甲、大败溃输。吴子玉无奈之下,只得收拢残兵败将,朝着武昌方向狼狈逃窜,妄图凭借武昌城的坚固防御,拖延时间,期待奉军能从山东南下救援。
在登塘镇,周亦云要求全军立从俘虏中招募农民、工人和有文化,愿意加入北伐军的士兵,其余士兵则交给潮州政府安置。这支新组建的部队暂时由张团长统领,他已经晋升为张师长了。
部队休整完毕后,周亦云亲率直属团,自潮州启程,一路势如破竹,途经招安、漳浦,径直向漳州挺进。当北伐军那鲜艳的大旗赫然出现在漳州城时,漳州城的父老乡亲们满怀热忱,纷纷涌上道路两旁,敲锣打鼓,以最热烈的方式欢迎北伐军进城。
在漳州城外稍作整顿后,直属团旋即兵分两路。一路朝着厦门进发,另一路则奔赴南安,最终两路大军约定在泉州会合。令人振奋的是,两路大军一路北上,竟未遇到丝毫阻拦,沿途州县的百姓和守军似乎早已翘首以盼,纷纷主动开城,喜迎北伐军的到来。
然而,当北伐军行至莆田时,终于遭遇了有组织的抵抗,当地的保安团依托城池防守吗,但面对周亦云麾下的部队,莆田保安团的抵抗显得不堪一击。只见坦克营如钢铁洪流般向前猛冲,对面的敌军瞬间便纷纷溃散。就这样,周亦云的部队一路凯歌高奏,顺利杀到了福州城下。
此时的福州城,驻守着孙元清从苏军紧急调遣到福州的混成旅,人数多达一万。他们接到的任务就是要凭借福州这座坚城进行防守。在孙清元看来完全可以坚守福州城达一个月之久。
福州,雄踞于华夏大地的东南沿海之畔,地处闽省的中东部,恰好位于闽江口。它与隔海相望的夷洲省遥遥相对,作为闽省的省会,位置至关重要。福州坐落于闽省中部的东端,闽江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呈环抱之姿将其紧紧环绕,天然形成了一道坚固的护城河。
值得一提的是,马尾造船厂留存着往昔未曾用完的火炮,如今这些火炮已被福州守军尽数搬上城头,大大增强了防御力量。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军事部署,使得福州城在战略上呈现出易守难攻的态势,难怪孙清元会对此充满信心。
周亦云、蒋现云等人接到广州司令部传来的情报后,周亦云当即召开了军事会议,在会议上大家一致决定,应当先拔除福州的外围据点,在围攻福州于是他们迅速兵分两路展开行动。
西路军负责进攻南屿、上街,计划从闽侯渡过闽江,而后直逼福山。而东路军则承担起攻击尚干的任务,其首战要从象屿渡过闽江,进而一举攻占马尾。
两路大军起初进展颇为顺利,然而,当周亦云率领东路军推进至福山时,却遭遇了顽强抵抗。苏军不愧是孙清元的嫡系部队,无论是火力配备还是战斗能力,都远比闽军更为强劲。面对进攻,他们并未一触即溃。彼时,集结在福州的闽军保安团与苏军人数已达两万之众。福山自西向东横亘,巧妙地利用地势,完美地阻挡了平原方向的进攻路线,将两块平原阻隔开来。苏军凭借这一有利地形,在此建立了极为坚固的阵地。
周亦云望着山上烟雾缭绕的景象,果断下令摩托化 1 营展开进攻。战士们如猛虎下山般勇猛向前,迅速向半山腰突进。然而,就在他们刚抵达半山腰时,敌军的机枪突然疯狂扫射,火炮也紧接着轰鸣轰炸。密集的火力网让战士们难以继续推进,眼见突破无望,为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周亦云立即下令战士们撤退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