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城的上空,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炮弹的轰鸣声、枪声的脆响交织在一起,如同一首悲壮而激昂的战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回荡。
黄埔校军的主力部队,在历经长途跋涉后,终于赶到了距离淡水城10里,前敌指挥部架设在了高处,望着那座仍在战火中屹立的淡水城,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不禁长舒了一口气。常三发兴奋不已出好几个平日里表现出色的学生,随即召集了一场至关重要的作战会议。
在会议上,作战计划迅速敲定:黄埔校军第一团负责攻打左翼,黄埔校军第二团进攻右路,粤军则负责在敌军后路进行拦截。命令一下达,各部迅速行动起来,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进攻准备。士兵们擦拭着武器,检查着装备,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他们是黄埔校军:他们必将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
而j敌军指挥部内,却是一片混乱与愤怒。 实际上,敌人根本不知道,周亦云的部队在战斗中不断壮大,除去牺牲、受伤和不能作战的人员,再加上农民自卫军,总人数已经达到了 500 多人,相当于一个营的兵力。随着枪声、炮声逐渐停歇,眼见部队再次败退,敌军主帅终于意识到,淡水城已经难以攻下。为了避免被黄埔校军主力包围,他急忙召集所有团长,紧急布置了撤军命令。汪部除了在淡水城布置了一道简单的防线外,其他地方毫无防备。
汪明估算着,黄埔校军明天才能赶到淡水城,他有足够的时间从容撤走。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黄埔校军已经提前赶到战场,并且完成了对他的包围。就在汪部收拾营地,一片混乱之际,密集的炮弹如同雨点般落入人群,炸得汪照明部人仰马翻。紧接着,是漫天的喊杀声和从四面八方飞来的子弹。汪照明听到炮声,简直不敢相信黄埔校军主力已经抵达战场。但从炮火的密集程度判断,这绝不是淡水城守军所能具备的。于是,他立刻召集警卫营,试图向外突围。汪照明心里很清楚,只要保住精锐力量,日后他还能重新拉起一支人马。
烈日高悬,酷热难耐,战场上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息。周亦云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台上,眉头紧锁,紧盯着眼前的军事地图。此时,敌军主力部队已被引诱至预定区域,一场决定胜负的包围歼灭战即将打响。
“报告!敌军已全部进入包围圈,目前正在集结,似乎察觉到了异样。” 通讯兵急匆匆跑来,声音中带着一丝焦急。
前敌指挥部,指挥员微微点头,目光如炬,迅速下达命令:“各部队注意,按照原定计划,立刻缩小包围圈。务必做到行动迅速、隐蔽,绝不能让敌人有逃脱的机会!” 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传递给每一位战士。
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埋伏在四周的部队如猛虎出山般迅速行动起来。步兵们猫着腰,利用地形的掩护,悄无声息地向敌军逼近;炮兵们则早已准备就绪,炮弹上膛,只等一声令下,便可对敌军进行猛烈轰炸。
敌军果然察觉到了危险,开始慌乱地组织反击。他们凭借着先进的武器装备,向四周疯狂扫射,试图突破包围圈。一时间,战场上硝烟弥漫,枪声、炮声、喊杀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
周亦云看着战场上的局势,心中清楚,这场战斗将会异常艰难。敌军的火力十分凶猛,如果不能尽快压制住,部队将会遭受重大损失。他果断调整作战策略,命令炮兵集中火力,对敌军的核心阵地进行攻击。
“开炮!” 随着周亦云的一声怒吼,一发发炮弹如雨点般朝着敌军阵地飞去。瞬间,敌军阵地上火光冲天,爆炸声此起彼伏。敌军的火力受到了极大的压制,士兵们纷纷抱头鼠窜,阵脚大乱。
趁着敌军混乱之际,周亦云立即出城带领着突击队,向敌军的指挥中心发起了冲锋。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向前,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周亦云身先士卒,手中的枪不停地射击,为战友们开辟出一条血路。
在激烈的战斗中,周亦云突然发现一名战友被敌人的火力压制,无法前进。他立马带领2名士兵,从侧面绕到了火力点下,随着两颗手榴弹的爆炸,敌人的火力点立马消失了,战士们见状立即向前冲锋。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周亦云的部队终于成功地突破了敌军的防线,占领了敌军的指挥中心。失去了指挥的敌军更加混乱,纷纷举手投降。
这场惊心动魄的包围歼灭战最终以第一师部队的大获全胜落下帷幕。当周亦云站在这片刚刚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土地上时,眼前弥漫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空气中还弥漫着火药味和血腥气。战场上横七竖八地躺着敌人的尸体,有的已经残缺不全,令人不忍直视。此情此景让周亦云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他深知这场战斗的胜利得来有多么不易,那是无数英勇无畏的战士们前赴后继,用他们滚烫的鲜血乃至宝贵的生命才换来了如今这来之不易的局面。每一个倒下去的身影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舍弃了个人的安危,只为了守护身后的家园和亲人。
周亦云明白,身为一名军人,自己肩上扛着沉甸甸的责任保家卫国。这份使命高于一切,无论前方等待着怎样巨大的艰难险阻和严峻挑战,他都绝不能有丝毫的退缩之意。因为一旦后退一步,就可能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无法挽回的灾难。
战后,周文和陈更,蒋现云调离了周亦云的部队去其他部队担任连长,周亦云对着他们一阵恭喜,很快东征军主力部队开始出发了,周亦云站在城楼上,向他们挥手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