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直属装甲团向惠州开进之际,漳州的郑志周也没有闲着。他亲自率领闽军第一军第一师3万人,加上皖军混成旅1万人,共计4万兵力,经东路向潮州进发。然而,他们的行军并不顺利。沿途,当地的农民自卫军频繁发动袭击,破坏道路、设置障碍,甚至发动小规模伏击,导致郑志周部的行动异常缓慢。士兵们疲惫不堪,士气也受到了影响。
与此同时,另一路由闽军第一军李万城第二师组成的2万人,计划经平和、过大埔,向梅州推进。然而,由于山区地形复杂,道路崎岖难行,李万城部的行军速度更是缓慢,部队在大山中艰难跋涉,进展远远落后于预期。
郑志周在得知直属装甲团出动的消息后,心中不免焦急起来。广州政府组建装甲部队的消息早已传遍南北,而周亦云作为“百胜将军”的威名更是让郑志周不敢掉以轻心。他深知,这支装甲部队不仅装备精良,而且指挥官周亦云战术灵活、用兵如神,一旦让他们占据主动,自己的南下计划将面临巨大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郑志周迅速调整了战略目标。他决定先抢占汕头,稳固防线,以此为据点,阻挡周亦云部的进攻。同时,他命令李万城的第二师加快行军速度,尽快从梅州方向推进,与主力部队形成夹击之势,试图将周亦云的装甲团,将其围歼在汕头的水网地带。
郑志周在军事会议上对部下说道:“周亦云的直属装甲团是广州政府的王牌,我们必须谨慎应对。抢占汕头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只有稳固了防线,我们才能在与周亦云的对决中占据主动。李万城部必须尽快突破山区,与主力部队会合,形成夹击之势。此战关乎全局,不容有失!”
正在郑志周遭遇麻烦之时,周亦云这边也不太好过,部队出发的第一天,一天就行进了300里,摩托化部队的移动速度震撼了军中的所有的军官,连叶戈罗夫也没想到摩托化部队的速度这么快,这也是第一次长距离行军,训练时也没有过日行300里的速度,以前5到8天要走完的路现在1天就可以走完,顿时让部队信心百倍,认为很块可以赶到汕头。
然而,悲剧从第二天开始悄然降临。清晨,一辆辆打头的坦克在乡间的道路上疾驰而去,履带碾过泥土,卷起漫天的灰尘。道路两旁的农民们被这突如其来的轰鸣声惊动,纷纷停下手中的农活,躲进田边的草丛中,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观望。直到他们看清坦克上飘扬的红旗,确认这是革命军的部队,才一个个从藏身处走出来,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
“是革命军!是咱们的队伍!”一个老农激动地喊道,挥舞着手中的草帽。其他农民们也纷纷围了上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些庞然大物。对他们来说,这些会移动的铁盒子简直是前所未见的奇迹。
然而,就在这时,打头的一辆坦克突然停了下来,发动机发出几声沉闷的声音,随后就在原地一动不动。紧随其后的第二辆坦克迅速转弯,从旁边绕了过去,继续向前推进。田地里,农民们见状,纷纷围了上来,有的用锄头轻轻敲打坦克的外壳,试图弄清楚这个“铁盒子”到底是什么东西。
坦克兵连忙从舱盖里钻了出来,满头大汗地向农民们喊道:“老乡,别敲!别敲!这东西可不能乱敲!”
一个胆子大的农民凑上前,小心翼翼地问道:“老总,你们这个是什么玩意儿?咋还会动呢?”
坦克兵笑着摆了摆手:“老乡,别叫老总,叫同志!这是坦克,打起仗来刀枪不入,可厉害了!”
农民们听了,纷纷露出惊叹的表情。一个年长的农民摸着胡子,感慨道:“革命军真厉害,有这铁王八一定赢”
这时,工程队的士兵匆匆跑了过来,他们带着工具箱,迅速围住了那辆熄火的坦克,开始紧急修理。然而,尽管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坦克的发动机依然毫无反应,仿佛一头沉睡的钢铁巨兽,固执地挡在了道路中央。
随着后续部队的车辆和坦克相继绕过,这辆故障坦克成了整条行军路线上最显眼的障碍。周亦云乘车路过时,看到这一幕,立即下车询问情况。维修连的连长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无奈地报告:“团长,发动机故障比较严重,短时间内修不好,老外还在鼓捣,也不知道什么情况,我们会想办法的,但可能需要更多时间。”
周亦云皱了皱眉,目光扫过周围的环境。道路两侧是农田和沟渠,坦克的体积,会阻碍了后面的辎重部队他沉思片刻,果断下令:“先别修了,你们去召集附近的村民,请他们帮忙把坦克移到路边,你们再继续修理,好让后面的部队通过。”
村民们听说革命军需要帮忙,纷纷表示交给他们,然后几人往自己的村子跑去,过了不一会只见一大群村民拿着锄头、扁担和绳索赶来,瞬间在坦克旁边围满了一个多人,众人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如何移动这个庞然大物。
“这铁疙瘩看着真沉!”一个中年汉子拍了拍坦克的外壳,笑着说道。
“大家一起使劲,听我口令!”维修连的连长站在坦克旁,高声指挥。
村民们分成几组,有的用扁担撬动履带,有的用绳索绑住坦克的牵引钩,还有的用木板垫在履带下方,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坦克终于缓缓移动,一寸一寸地向路边挪去。
“一、二、三,推!”连长喊着口号,村民们跟着节奏用力。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滑落,但没有人抱怨,反而有人笑着说:“这可是咱们第一次推这铁王八,以后能跟子孙吹牛了!”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坦克终于被移到了路边,道路重新恢复了畅通。后续的部队车辆和坦克鱼贯而过,官兵们纷纷向村民们挥手致意,表达感谢,老外在旁边看到连连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