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西、雁北很大的作用不是牵扯日军,毕竟驻蒙军有多少人,一个师团,一个混成旅团,一个骑兵集团。
于正面战场动辄七八个师团的主力而言,这点兵力算不上什么。
李峰的影响力也不是歼灭了日军部队,歼敌获胜值得嘉奖,可最令统帅部动容的不是歼敌,而是获得了大片的草场,能够获得战马跟马匹。
在工业能力落后的国内,搞不到汽车,搞不到汽油,大多数时候需要靠畜力来运输。
畜力的主要构成就是骡马,日军的驮马师团、挽马师团,也是依托大量的畜力来实现机动。
拖拽火炮需要马匹,运输粮草需要马匹,翻山越岭也需要马匹。
南方没有成型的马场,每损失一匹战马就少一匹,得不到有效的补充,骡子都找不到多少几个。
要么从青宁地区补充,要么从绥远地区补充。
明显后者的优势更大。
楚云飞可以隐晦的告诉其他人,老子手上有战马,有大批的牛马羊,草原在这,牲畜繁多。
只要一直握着进出绥远的门口,有一支可以跟日军抗衡的骑兵部队,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了。
战略价值极大,拉拢价值非凡。
统帅部想借楚云飞的手,将李峰拉拢到麾下做事,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能够源源不断的提供马匹,开辟养马场,改善后方的畜力紧缺情况。
拉拢不少口头说一说那么简单,需要付出真材实料的东西。
可以考虑给一个军的方案,正儿八经的中央军序列内的方案,把这支部队拉拢到手心里。
既可以应对日军,又可以获得马匹资源,还可以分化晋绥军的势力,一举三得的大好事儿。
李峰年轻,有西北军的背景。可眼下西北军分崩离析,已经没什么气候。
年轻人容易掌控,也容易跟地方势力造成冲突。
譬如35军,长期在绥远活跃。
李峰突然插一脚,把骑兵师安排到了九原,让七路半怎么想,让老西怎么想,让林榆的兵怎么想?
蛋糕就那么大,突然来一个分蛋糕的过江龙,这条过江龙还猛的一塌糊涂,地头蛇们就不安全了。
强龙不压地头蛇,眼下这头强龙踩着地头蛇的脑袋起飞。
一脚插入绥远,一手挖走楚云飞,相当于同时得罪了周边所有人。
得罪了七路半,得罪了老西,西北军又没落了,留给李峰的路只有一个,抱上中央军的大腿。
楚云飞牵桥搭线,也为了促成这件事。
大树底下好乘凉,单打独斗容易遇恶狼。
楚云飞的关系除外,李峰本人的关系网也重新启用起来了。
他的叔父曾是西北军出身,也有一些旧部活跃在战场上,眼下李峰搞出了名声,这些关系也被人拉了出来。
军内混需要背景,需要关系,更需要有人忠心。他李峰站在那,就能一定程度的代表西北军。
如能吸收一些忠诚的旧部过来,对部队的壮大还是非常有利的。
说这些有点远,统帅部要拉拢李峰,拉住楚云飞,必须给足够的好处。
李峰眼下手握三个师一个旅,中将军长的职务是跑不掉的,三五万人也值一个中将。
统帅部有意把他跟楚云飞部队统一整编为军,给李峰一个军长职务,辖三个师一个旅,专门应对完备作战。
以此来绑定统帅部跟这支部队的关系。
楚云飞目的很明确,把46师变成正儿八经的中央军,可借机再去谈军械物资,谈军饷支援。
实现从晋绥军到杂牌,再到中央军的一个逆袭,这也符合军人的晋升路线。
他的思维方式,还是保留在军人体质内,并没有把野心释放出来。
还保留着为国尽忠的那种传统思想。
显然不像李峰,手握独立师的时候,心思就已经野的没边了。
全然变成了“枪在手,跟我走”的状态。
手上有人有枪,还乖乖听话,那不是扯淡呢,那不是白穿越了?
不搅翻天,都对不起自己辛辛苦苦来一趟。
能自己混下去,不可能去舔统帅部的臭脚,舔他们干嘛?
思维形式、思想转变这种事情并不容易。楚云飞受限于当下的时代,自然没办法跟李峰这个后来者相比。
在楚云飞心里,学生听话于老师,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有机会从老师手上获得一些好处,他楚云飞也倍感殊荣。
统帅部发来了贺电,摆出了自己能给出来的好处。
将李峰手上的部队统一编为新编独立军,李峰任军长,安排一位副军长过来,配合完成整编。
最大的好处是,确定花名册后,可以从统帅部拿钱发饷。
掣肘是不知道这个副军长是谁,势必在部队内形成不好的影响,暗中拆墙角。
这是统帅部擅长使用的手段,安插人手渗透,用大洋或者美女,一点点的从内部瓦解、拉拢、掌控。
谁给士兵发钱,他们自然愿意效忠于谁。
势必影响原部队长官的威望。
李峰人在九原,暂时考虑不了这么多。以他对部队的掌控力度,短期内不用担心被人撬墙角。
最应该考虑的是驻蒙军反扑,小岛吉藏带了大部队,正准备往九原来。
鬼子准备了五六天,运输兵力跟物资,要对李峰来一次重点打击。
集结的兵力有2个骑兵联队,2个战车小队,4个步兵大队,以及一个骑炮兵联队。
伪军的兵力不用多提,有4个骑兵师配合作战。
这么多兵力反扑,需要李峰安心处理。
孙德胜、曹振宇都到了九原,针对鬼子来袭,大家的态度不一样,有主张跟日军硬碰硬的,联络当地各军,与对方血拼。
拼过以后,再决定绥西的归属。
还有人认为应该发挥机动优势,避开敌人锋芒,放弃九原,撤回和林。
毕竟缴获了大批装备,消化以后再与日军争斗,好汉不吃眼前亏。
跟日军血拼到底,会让外人受益。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当地的地头蛇巴不得李峰死,甚至比鬼子还希望他死。
自己人擅长内斗,互相拆台的事情层出不穷,与外人合作,需要小心提防。
李峰既有保持九原的想法,毕竟是辛辛苦苦拿下来的重要城市,为此还付出了一员大将。
肯定不能轻易的交出去,不能轻易的让给日伪军。
打肯定要打,但不能盲目的硬拼。留一部分兵力在九原,其余兵力跟日伪军交错,直击归绥。
打鬼子骑兵集团的大本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