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宜迟,几人先开摩托车直奔山区龙须沟。
楚云飞搞到了20多台设备,冲压机残件、车床主轴和锻锤底座,这些设备表面生锈,本身也是陈旧的,好在核心部件尚且完好。
跟着冯牧过来的几名学生,一脸可惜,一脸的愁苦。
“李上校,这些设备太陈旧了,肯定无法保证精度的。”
万事开头难,李峰先让大家把厂房建设起来,把设备整理出来。
龙须沟分成多个分叉,还有小坑、凹陷的山洞,可以作为天然的厂房,人为开拓一下,足够安排设备进去。
也从朔州拉过来了4台柴油发电机,这是从日军手上的缴获。
利用半个月时间,先把设备安置好。
冯牧状态还好,戴上了工人手套,“爷们,别愣着了,那就开干吧。”
一拍手,手套上全是尘土。
他在四九城的时候,改装过摩托车,改装过手枪,有一定的机械基础。
这也是李峰看重的一点,人才别放在战场上,放在后勤里边最能发挥效用。
带过来的二十多名学生,以及楚云飞拉拢的技术工人,一起张罗起来。
除了技术工人之外,还找来了铁匠、木匠等。
苦是肯定苦了点,山沟里的条件有限。
但也比八路修械所初期老虎钳、手摇铣床富足多,至少还有陈旧机床,具备零件加工能力。
先把摊子张罗起来,手上有大批待修的枪械,可以考虑手搓零件,完成修复。
日军的三八大盖质量好,枪钢的质量比国内步枪普遍好一些,有值得修缮的价值。
只要枪管完好,其他的小零件都容易处理,修修补补就能继续使用。
汉阳造、老套筒这些,膛线都磨平的旧枪,打包发给新兵训练,根本不值得修复。
另外是损坏的山炮、步兵炮,修复一门火炮,对部队作战的提升也有帮助。
解决了枪支火炮问题后,再同步考虑火药、子弹、炮弹的生产,把修械所的底子搭建起来。
冯牧牵头,很快拿出来一个清单,罗列了炼铁所需的煤炭、矿石等材料,还有零件制造欠缺的设备。
不当家不知道油盐米贵,不干后勤不知道里边的汤汤水水。
确实够头疼的。
李峰把烧脑的事情扔给了冯牧,承诺会想办法搞来设备跟原材料。
正准备返回朔州,杨秋萍、罗梦云找了上来,她俩建议在雁北地区建立情报网络,先组建两个情报小组,分别向神武关、云中打探日军动向,组织人手密切关注敌伪军情况。
等情报小组熟稔之后,再向华北地区渗透。
情报网络需要花钱,需要定期的投入人手跟精力,还需要无线电设备。
这事儿确实得干,情报系统是重要的。
这笔钱还是要花的,虽说李峰有本事搞定方圆68公里范围内的日伪军动向,可也不能天天盯着地图发呆啊。
再远的区域怎么办?
人口密集的县城内怎么办?
即时战略视角越大,既有好处,也有坏处,信息量太多,总会忽略一些重要情报的。
独立团想要做大做强,必须重视情报系统。
这一点需要学习八路的经验,充分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形成统一的抗战阵线。
解决了后勤、情报的人员安排,李峰接下来要考虑用兵,把精力放在战斗中来。
独立团兵强马壮,伴随着训练,很多新兵也逐步补充进来。
恢复主力营的编制,留有预备兵力。
朔州这边是张大威德械营、张大彪步兵营、孙德胜的骑兵营。
相较于孙德海,孙德胜脾气更躁,训练出来的骑兵进攻欲望强,更适合战场冲锋。
张大威不用多说,属于李峰亲自调教出来的班底,也是德械营的老人。
至于张大彪的步兵营,有股子大刀队的气势,士兵的士气很足,敢跟日军白刃战。经过这段时间的加强训练后,作战技能有较大提升,射击、刺刀、工事、三三制等作战战术,逐步的传授给他们。
进步非常大,张大彪这人也挺有悟性,把两个营合并为一个加强营的做法显然是正确的。
之前是靠勇气拼杀,大刀抡,大声杀,靠一股子莽劲儿杀出血路。
作战不仅仅靠士兵的勇气,还有足够的军事素养。
返回到县城内后,让陈勇叫来了3位营长,开一个简短的碰头会。
决定两件事情,打谁?怎么打?
等三人全到了团指挥部后,李峰让人关上了门,彼此入座。
“团座!”
“不用客气,都坐下。”
李峰已经把作战图摊开,放在眼前的桌子上。
“叫你们三个来的目的很简单,咱们独立团休养生息了一段时间,要继续找鬼子拼命,一直给他们放血。三个营是我目前的主力,接下来怎么打,打哪里,还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我们的意见?
以往不都是您独断专行吗?
张大威摸了摸胡子,搞不懂团座的意思。
真让他说的话,倒有一点想法。
“团座,我跟你的时间较长,最能体会到德械营的变化。
以前咱们是敢打敢拼,靠冲锋杀敌。跟您多接触之后,更多是动脑筋,搞游动作战,牵扯日军的同时,打击敌军薄弱处。
还穿插着伏击、突袭、渗透等作战方案。
常规作战之外,囊括其他的作战方式,往往能在战场上赢得奇效。”
张大威毫不犹豫的继续说:“我的意思呢,咱们要专门组建一支擅长游击作战,能执行敌后渗透,辅助主力部队作战的队伍,把这种作战方式沿用下去。”
李峰连连点头,张大威的进步不小。
能有这样的觉悟,不枉把两个装甲连交给他指挥。
组建特殊作战部队的想法一直都有,擅长狙击的,擅长格斗的,擅长潜伏隐蔽的,把这些人才汇聚起来,单独指挥,单独作战。
头疼的不是人手问题,而是谁来担任这个部队的长官。
李峰本人是合格的,有过硬的军事水平,也有即时战略这样的开挂视角,完全可以带一支小部队游走于刀锋边缘。
但他作为独立团的指挥,不可能带小部队深入敌后。
有风险不说,他不在指挥部,谁来调动手上的六七千人,谁来负责指挥?
手下营连军官当中,没有适合的人。
既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也要有过硬的战场嗅觉。
只能是他来兼任指挥,把陈勇、张喜民带出来,先以警卫排的形式,从军内挑选合适人手,凑个五六十人,弄一个加强排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