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里很快传来了叮叮当当的声响,间或夹杂着秦远舟几声压抑的、因被热油溅到或切到手而发出的抽气声。
林晚柠坐在院子里,听着厨房里的动静,嘴角不由得勾起一抹浅浅的弧度。
这个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在训练场上严厉冷酷的男人,此刻却在小小的厨房里手忙脚乱,透着一种反差的笨拙可爱。
她知道,秦远舟以前在部队,后来又常年出任务,几乎没有自己做过饭。
他大概是前些日子从秦家搬出来,住进这个小院后,才开始学着自己打理生活的吧。
过了一会儿,秦远舟端着两个盘子走了出来,脸上带着几分不自在的赧然。
一盘是青椒炒肉丝,另一盘是麻婆豆腐。
两道菜的卖相都只能算勉强及格——
青椒切得大小不一,豆腐也有些碎了,但红彤彤的辣椒和豆瓣酱却放得很足,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那个……我不太会做饭,就随便炒了两个菜,你尝尝看合不合胃口。”
秦远舟把菜放在石桌上,又转身回厨房盛了两碗米饭出来。
林晚柠看着那两道明显是迁就她口味而做的川菜,心中又是一暖。
她记得很清楚,在秦家的那一年,饭桌上几乎见不到辣椒的影子。
秦老太太口味清淡,李慧兰和秦振国也习惯了,只有她这个外来者嗜辣如命,却只能默默忍受。
偶尔她自己偷偷炒个辣菜,还会被秦老太太念叨说味道太冲,不像个过日子的样子。
没想到,秦远舟竟然知道她喜欢吃辣。
“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吃辣?”
林晚柠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麻婆豆腐放进嘴里,问道。
豆腐的味道……嗯,有点咸,勾芡也厚了点,但辣味很足,很过瘾。
“妈和小飞跟我说的。”
秦远舟在她对面坐下,有些紧张地看着她,
“他们说……你在家的时候,因为奶奶她们不吃辣,你都很少能吃到自己喜欢的口味。”
他的声音里带着愧疚,
“对不起,晚柠,以前……都怪我。你要是觉得这两道菜做得不够好,我再去炒两个。”
林晚柠咀嚼的动作顿了一下。
原来,他不仅知道她喜欢什么,还知道她过去在秦家受的那些不易察觉的委屈。
这些细节,连她自己都快要忘记了,他却从李慧兰和小飞那里打听来,并且记在了心上。
这一刻,林晚柠再次被深深地触动了。
她低着头,扒拉着碗里的米饭,掩饰住眼底氤氲的水汽。
“没有,挺好的。”
她夹了一筷子青椒肉丝,肉丝有点老,青椒也炒得有些过火,但她还是吃得很认真,
“味道不错,谢谢你。”
“你喜欢就好。”
秦远舟见她没有嫌弃,明显松了口气,也拿起筷子,刻意放慢动作吃了起来。
两人默默地吃着饭,气氛有些微妙的尴尬。
毕竟经历了绑架和刚刚的温情,彼此的心绪都还未完全平复。
为了打破沉默,秦远舟想起了石桌上的那些中医书,便清了清嗓子,主动开口请教,
“晚柠,我最近在看这些书,有些地方不太明白,想请教你一下。”
林晚柠抬起头,有些意外,但还是点了点头,“你说。”
“比如这个《黄帝内经》里说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个‘秘’字,是指闭藏、固守的意思吗?那‘阴平阳秘’具体是指人体怎样的一种状态?”
秦远舟一边回忆着书里的内容,一边认真地问道,眼神里充满了求知欲。
林晚柠看着他一本正经请教的样子,再想到他一个大男人捧着这些古籍蹙眉苦读的画面,心里觉得有些好笑,但更多的是一种莫名的触动。
她放下筷子,耐心地解释道,
“‘秘’在这里确实有固守、不妄泄的意思。‘阴平阳秘’是指人体内的阴气平和,阳气固密,阴阳两者维持着动态平衡,互根互用,协调统一。”
“这种状态下,人的精神意志、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运转,也就是达到了健康的状态。”
秦远舟听得似懂非懂,又问道,
“那书里还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又是什么道理?冬天天气这么冷,不是更应该补阳气吗?”
林晚柠被他这个问题逗笑了,
“你这个理解……有点片面。‘春夏养阳’是因为春夏自然界阳气升发,人体阳气也趋于外,这时顺应天时,适当补充和保护阳气,是为了让阳气更好地生长。”
“而‘秋冬养阴’,是因为秋冬阳气潜藏,阴气渐盛,人体也要顺应自然,收藏阳气,滋养阴精,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
“并不是说冬天冷就一味地补阳,过度补阳反而可能耗伤阴精,导致阴阳失衡。”
秦远舟听着林晚柠深入浅出的讲解,眼中闪烁着恍然大悟的光芒。
虽然他对很多中医的概念理解得还很粗浅,甚至有些理解让人啼笑皆非,但他问得很认真,听得也很专注。
林晚柠看着他努力理解的样子,也不觉得厌烦,反而很有耐心地一一为他解答。
从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到经络穴位的循行,再到一些常用方剂的配伍思路……
不知不觉中,两人越聊越投机,从一开始的略显尴尬,到后来的轻松自然。
秦远舟虽然基础薄弱,但他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提出的问题往往能切中要害;
而林晚柠则学识渊博,讲解透彻,总能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中医理论阐述清楚。
一顿饭,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学术探讨(主要是林晚柠单方面教学)氛围中结束了。
石桌上的饭菜几乎被一扫而空,连秦远舟做的那些味道不甚完美的菜,林晚柠也吃了不少。
气氛缓和了许多,两人之间的那层坚冰,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又渐渐融化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