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王朝,从建立之初,便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些问题,可以解决。
比如旱涝灾害,只要朝廷有心,兴修水利,修筑堤坝,便可化解。
但有些问题,却无解。
比如土地兼并,人心皆有私欲,统治阶层亦是如此,
即便当权者再如何努力,也无法根除。
说到底,问题只有两个,钱和粮。
尤其是粮食!
只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哪怕只有一口饭吃,饿不死,
他们就不会造反,而是老老实实,面朝黄土背朝天。
元朝为何不足百年,便被太祖皇帝推翻?
还不是因为统治者不爱惜百姓,与权贵一同压榨剥削,以至于百姓没了活路!
而眼前的粮仓,若真如朱雄英所说,亩产两千斤打底……
若真如此,大明将会是何等景象?
朱元璋简直不敢想象!
人人有饭吃,人人吃得饱,百姓安居乐业,
朝廷再也不用担心有人因饥饿而死,甚至引发动乱……
这不正是他一直追求的吗?
朱元璋心头一片火热。
蓝玉更是激动得难以自持。
大明北境,北元残部和鞑靼时常寇边,杀害百姓,劫掠牲畜,令人发指。
他每次出塞追击,却总是追击不远,只能眼睁睁看着敌人扬长而去,
每每想起,都恨得牙痒痒。
无他,补给跟不上!
他身为武将,虽有守卫边疆之责,但按陛下的规矩,不得干预地方政务,无权征税征粮。
除了亲卫府兵外,手下军队的指挥权,名义上还在陛下手中。
朝廷要先将天下粮草集中到金陵,再由金陵拨付各地。
所以,每次追击到一半,蓝玉都会发现一个尴尬的局面:没粮了!
朝廷后续的粮草补给,根本没那么快送到。
再追下去,士兵们就得喝西北风。
中原士兵又不像草原人,能吃肉干,喝牛奶马奶,短时间还行,
时间长了,身体会出大问题。
若被草原人抓住机会反戈一击,那就得不偿失了。
北元诸部之所以如此嚣张,很大程度上,也是算准了大明不敢深追。
毕竟,这些北元蒙古人都是从中原撤出去的,对这些门清!
只要大明敢追,他们就敢趁着补给不足时反击。
但现在,不一样了!
有了这亩产两千斤以上的大米,补给线便能拉得更长!
即便补给线不能像亩产那样简单翻倍,哪怕只翻两三倍,对大明来说,也足够了!
试想一下,敌人以为大明补给线拉得太长,毫无防备地扬长而去,
而自己则带着手下,一路追击,粮草充足……
当大明军队冲到他们面前时,他们会是何等错愕?
这并非臆想!
历史上确有发生!
永乐大帝朱棣,便是利用充足的粮草补给,最远打到了前代君王都未曾到达的地方!
倘若这种大米在整个大明推广开来,即便大明连年征战,也毫无后顾之忧。
他蓝玉,更可以带着士兵,毫无顾忌地追亡逐北,
将那些敢于入侵大明的蒙古人,彻底消灭!
大明如今的国策为何是休养生息?
说到底,还是因为没钱没粮,支撑不起连年征战!
若有了这大米……
大明再无粮食困扰!
蓝玉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横扫草原,封狼居胥的场面。
那是他毕生的梦想!
想到这里,蓝玉激动得浑身颤抖。
朱雄英看着激动不已的二人,内心却十分平静。
他随手将手中的稻谷抛回谷仓。
朱元璋和蓝玉的目光,也随着那稻谷飞回了谷仓,生怕他把粮食给糟蹋了。
朱雄英将谷仓锁上。
朱元璋一愣:“乖孙,这是作甚?咱俩还没看够呢!再让咱看看!”
蓝玉也急忙道:“是啊!咱还从未见过如此多的稻谷,再让咱看看!”
朱雄英笑道:“这么点稻谷,有甚好看?我带你们去看点更好看的。”
朱元璋和蓝玉面面相觑。
这还叫没什么好看的?
这简直太好看了!
这可是大明的未来啊!
与此同时,两人也被朱雄英话中“更好看的”给吸引了。
还有什么,能比这高产的稻谷更好看?
朱雄英带着两人继续往里走。
三人逐渐深入……
“到了,就是这里。”
朱雄英停下脚步。
“这粮仓里装的,全是小麦,产量与那些稻谷相差无几。”
说着,朱雄英随手打开一个粮仓。
朱元璋和蓝玉定睛一看,只见里面堆得满满当当,全是小麦!
光是这堆满仓库的小麦,就足以让朱元璋和蓝玉疯狂!
这一下,朱元璋和蓝玉真的要疯了!
要知道,自吴越之地有人类活动踪迹算起,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便广为流传。
越往后,这种说法流传越广。
这其中,固然有苏杭地区远比其他地区繁荣的因素,
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这里是整个中原王朝最重要的产粮区!
自古以来,除了中原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南方这片区域,同样是兵家必争。
从秦汉开始算起,每一任入主中原的王朝,在政权稳固后,
第一件事便是将整个南方纳入统治。
南宋为何能凭着半壁江山,熬死金国,熬死两任蒙古大汗?
便是因为整个长江以南的膏腴之地,全都掌握在大宋手里!
朱元璋为何能从南方起兵,北伐成功?
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率先占领了江南这个最大的产粮区。
这里气候适宜,水路四通八达,水资源充沛,稻谷一年两熟,
大大缓解了朝廷粮食不足的窘境。
而北方大部分地区,却没有这么多水,尤其是陕甘地区,
人都不够喝,更别说需要大量水资源的水稻了。
那里根本不适合水稻生长。
人们选择另一种作物作为替代,那便是小麦。
既然是替代品,那无论在哪一方面,肯定都比不上水稻,除了种植面积……
由此可见,小麦的产量有多低。
可现在,朱雄英居然说,这些小麦的产量,可以和那些水稻相媲美?
这已经不仅仅是令人震惊了!
朱元璋之所以选择金陵作为国都,一方面是因为这里地理位置优越,
素来被称为有龙气之地。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里是整个南方的中心,
从这里可以轻松地将整个南方的产粮区笼络在手,再对整个王朝进行输血。
这也是为何朝廷的赋税要先到京城,再由京城运往各地。
主要原因,就是别的地方没有余粮,自给自足尚且困难,更遑论支撑起一场战斗了。
“你们可知,我现在总共储备了多少粮食?”朱雄英开口问道。
朱元璋和蓝玉连忙摇头。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高产的作物,连个参照物都没有,
如何能想象得出,朱雄英储备了多少粮食?
“恕咱眼拙,看不出来,乖孙究竟储备了多少粮食。”
紧接着,朱雄英便说出了一个令朱元璋和蓝玉瞠目结舌的数字。
“这些年,我暗中买了将近一万亩的土地,前前后后,
大概让人种了六年左右,除去一成的损耗,现在单说粮食储备的话……”
朱雄英顿了顿,缓缓开口,“足够大明两年之用!”
朱元璋和蓝玉对视一眼,脸上再次露出震惊之色。
这已经是两人在这短短的时间之内,不知第几次震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