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翩然的洛子商手持软剑,剑锋流转间尽显儒雅风姿,宛若一位满腹经纶的翩翩公子。
他那袭素白长袍随着剑势轻扬,更衬得整个人温润如玉。
\"洛督主!洛督主!\"
伴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春香慌慌张张地推门而入,额间渗出细密的汗珠。
校事府主官\"校事府总指挥使\"一职由姬天麟担任。
下设两位副职:一位是\"钦差总督校事府掌印太监\",另一位则是\"钦差总督校事府办事太监\"。
洛子商正是后者,所以都称其为\"校事府提督\"。
简称“洛督主”。
剑势骤停,洛子商疑惑地望向春香。
\"洛督主,陛下急召!\"春香气喘吁吁地说道。
\"什么?!\"
洛子商闻言瞳孔猛然收缩,连素来注重的仪容都顾不上整理,当即夺门而出。
擦肩而过时,春香眼疾手快地将一张叠得方正的纸条塞入他的掌心。
洛子商疾步前行,手中纸条越看越是心惊。
原来寅时刚过,西州便传来八百里加急军报。
信国公尉迟磐于青蛟谷大败,二十万大军折损过半,罗摩、苦夷两国联军趁势连破羌州三郡!
天寿帝震怒,连夜召集内阁、枢密院和御史台商议对策。
奏报中言明,羌州局势已危如累卵,若石头城再失,敌军铁骑将长驱直入,整个羌州恐将沦陷!
内阁众臣当即上奏,称尉迟磐丧师辱国,十万精锐葬送敌手,三郡之地拱手相让,理应押解回京问罪,并请枢密院另择良将接掌兵权。
然而,天寿帝断然否决此议。
因为枢密院已是捉襟见肘了。
五位枢密使就是大闫军事最高官员,其中两位已于上月分别驰援西北、东北,以防北蛮趁火打劫。
尉迟磐又已出征羌州。
剩余两位,天寿帝万万不敢轻动。
此二人统领京畿重兵,既拱卫皇城,又相互制衡,若调离其一,天寿帝怕是夜不能寐。
兵部尚书见状,趁机提议改派兵部侍郎箫文镜接替尉迟磐领军。
可天寿帝依旧不允!
枢密院亦以\"临阵换将,兵家大忌\"为由激烈反对。
内阁首辅吴笑愚见换帅不成,转而提议另遣知兵之人监军,以防尉迟磐再度独断专行。
洛子商看到这里目光微凝!
内阁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无论是直接换帅还是安插监军,皆是想借机染指兵权。
或许有人不解,区区监军,何以动摇兵权?
殊不知此例一开,日后必然在内阁的强压下成为惯例,枢密院的军权相当于被内阁套上了一层枷锁,未来被蚕食殆尽也不无可能!
然而,吴笑愚的提议确实切中要害。
战局至此,尉迟磐难辞其咎,若不派一位既通兵法又身份足够之人坐镇监督,天寿帝亦难安心。
可朝中除五大枢密使外,唯有兵部侍郎箫文镜堪当此任。
一时间,朝堂陷入僵局。
就在此时,承政御史冯曜这只老狐狸,敏锐察觉了皇帝的为难。
内阁、枢密院、御史台本呈三足鼎立之势。
御史台已然没落,若枢密院再被内阁钳制,朝堂必将沦为内阁一言堂!
他当即出列奏道:\"几位将军使沙盘推演过,尉迟磐行军方案本属上策,却遭敌军精准伏击,必是军情泄露所致!”
“当务之急,当遣可靠之人彻查内奸,以防再泄军机。\"
冯曜顺势举荐燕王姬天麟出任监军。
其一,他乃校事府总指挥使,本就司职要案。
其二,他是天寿帝三子,当今大闫的燕王爷,身份足够震慑。
其三,他虽监军,却不会干涉尉迟磐正常指挥。
兵部尚书仍不死心,讥讽道:\"不通兵法之人,如何监军?\"
冯曜淡然一笑:\"若觉监军不妥,不妨改授钦差大臣之职,再以箫文镜辅之,岂不两全?\"
洛子商看出来冯曜的意思了,那就是你箫文镜可去,但绝不能是主导地位。
但姬天麟自然不会轻易蹚这趟浑水。
自安阳公主密信泄露一事起,种种迹象皆透着诡异,背后显然有人精心布局。
这一点,安妙衣早已提醒过他。
更何况眼下正值他与陈纯明争暗斗的关键时刻。
若此时离京,岂不是白白便宜了对手?
思及此,姬天麟当机立断,直接举荐了洛子商。
一来,洛子商素有断案之能。
二来,他身为司宫台少监,乃天子近臣,身份足够震慑羌州诸将。
正因如此,才有了天寿帝急诏洛子商入宫一事。
春香暗中塞给他的那张纸条,便是安妙衣要他务必接下这份差事。
毕竟若连洛子商也推拒,姬天麟又不肯出面,朝中难免落得个\"互相推诿\"的罪名。
安妙衣断不会让自己的亲生儿子轻易涉险。
如此一来,这烫手山芋,终究还是落在了洛子商肩上。
“娘娘啊娘娘,你可给我找了个大麻烦啊!”
洛子商一路疾行,沿途侍卫纷纷避让,不多时便来到文华殿暖阁前。
此处虽不似御天殿那般巍峨庄严,却是真正执掌天下权柄的中枢所在。
御天殿上宣告的每一道圣命,无不是在这方寸之间先经反复权衡。
暖阁内,天寿帝端坐主位,内阁诸公分列两侧,枢密院两位枢密使肃然而立。
御史台承政御史冯曜垂手侍立。
三位皇子则静候在末席。
殿中气氛凝重,连烛火都似屏住了呼吸。
进入到殿内,洛子商就立刻伏倒在地,口称圣安。
“朕躬安。”天寿帝的声音不辨喜怒。
\"陈纯,将议事纪要予他一观。\"
\"是!\"
陈纯手捧锦缎包裹的奏本缓步而来,洛子商双手接过,佯作细读。
\"燕王举荐你为钦差,赴羌州彻查军情泄露一案,你意下如何?\"天寿帝的目光如利剑般直刺而来。
洛子商神色凝重:\"军机泄露,关乎社稷安危。”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奴婢愿赴羌州,为陛下分忧。\"
\"善。\"天寿帝轻轻颔首,这一个字,便定下了乾坤。
最终采纳冯曜所奏,当即下旨:
\"着校事府提督、司宫台少监洛子商,加钦差大臣衔,兼领羌州大总管,全权查察军情泄密一案,并参知羌州军务,协理防务。\"
\"另擢兵部侍郎箫文镜为羌州副总管,同参军务,辅佐钦差。\"
此令一出,朝堂震动。
钦差大臣本就有代天巡狩之权,如今再加\"羌州大总管\"之职,洛子商此行可谓权柄极重。
而他才十七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