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装备一种射程600米左右的小炮,在其他炮组人员死亡的情况下,一个人也能发射。
这种炮最好一个坐骑蜘蛛就能拉着跑,而且发射状态和行进状态可以快速切换。”
哥布跑侃侃而谈,他坐在椅子上,下肢有一双金属铁腿。
那双铁腿是李秦武用铁皮给他打的,没有实际作用,也就是个心理安慰。
李秦武听明白了,哥布跑想要一种射程比火枪远的骚扰性小炮,他用坐骑蜘蛛拉着跑到敌人军阵600米左右进行炮击。
主要起个打击敌人士气的作用,毕竟大口径弹丸砸死个两三人没问题,距离近了还能发射散弹,小炮就没有这种杀伤能力了。
李秦武点头表示他会开发这种小炮,能给骑兵增加一种火力打击手段,还不会损失太多机动性,这很有搞头。
他看向其他军官。
“你们有什么关于装备的想法吗?”
众军官一个个说起自己的见解,也没什么好的见解,就是老生常谈的长刺刀,还有火药受潮,燧发枪激发失败问题。
这几天连绵不断的雨水倒是停了,但是偶尔有小雨,弹药从弹药箱里起出来,当天不打完就潮湿了。
至于燧发枪激发失败,所有燧发枪都有这个问题,10%到20%个机率无法激发,燧石发火就是有极大的不稳定性。
哥布矛反应,他手下有个士兵是欧皇,在某次朝敌人线列射击的时候,他的火枪三次都没激发。
这种不能百分百激发的武器非常不可靠,尤其是当几百几千人装备,未激发的火枪数量就太多了,这是严重的火力浪费。
后世的解决方案是使用火冒代替燧发装置,这让火器的可靠性大幅度攀升,但是李秦武的化工约等于零,根本造不出火冒,除非让某500废来给他打工2年。
没办法解决的问题只能搁置,然后增加部队枪弹管理,当天拆开的弹药必须打完。
另外,之前惩戒军老十连时代,不是有人扛不住训练射杀军官吗,这个事情可以合并在一起解决,正好在军中实行严格的枪弹分离管理制度。
当时不知道勇者莱昂什么时候来,李秦武怕部队来不及反应,就一直要求士兵携带弹药。
现在局势没这么危急了,可以增加部队管理力度了。
之后哥布弓补充说想要更好的狙击武器,会议也就结束了,各部队主官解散,回去带自己的部队。
其中哥布跑的骑兵往西边去做巡逻警戒,最好能提前发现敌人的飞艇,提前预警。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李秦武就待在工业区研发新型武器。
关于防空火炮,其实没什么难度,飞艇那东西飞的慢,个头大,而且外表是皮制的,没什么防御力,只要能把炮弹送上去击中飞艇就行了。
李秦武采取了40mm口径的小炮管子,大膛室,一次发射使用的发射药和普通火炮一样。
炮管子不难,难的是设计炮座。
这种防空炮肯定要拥有垂直打击上空90度的能力,这对炮座是个挑战。
普通火炮因为瞄准的角度问题,后坐力很容易就传导到地面了,或者开一炮,火炮后撤,这个后撤也会抵消不少后坐力。
可如果炮管高高昂起,就不能通过火炮后撤撤销后坐力了,很可能开一炮就翻车了。
为此,李秦武花费了将近一个星期,边设计边实验,这才搞出一坨侃侃够用的炮架。
这是一坨巨大的铁墩子,就是一个圆盘型底座,底座上插着两个铁柱子,高射火炮就架在铁柱子中间。
这个底座可以让火炮垂直瞄准90度,但是没办法左右瞄准。
搞个高低瞄准结构就非常复杂了,根本加不了左右瞄准,想要左右瞄准,就需要至少6个人一起抬起炮架,然后左右搬运瞄准。
这一门炮,炮架重量就超过300公斤,比火炮还重,整体500公斤出头,它的瞄准极其缓慢,几乎只能攻击定点目标,而且几乎没有机动性。
哪怕李秦武给它底座装了4个轮子,可想拉着炮跑也需要地龙兽或食人魔上。
弄好了火炮,李秦武还设计了锥头弹,直接浇筑一个长条形锥弹头,然后拿车床修边。
锥头弹风阻比原始的圆弹丸要好,飞的更远,弹道更平直。
他倒是想直接上马尖头弹,但那个尖尖还蛮难加工的,敌人立马就要来了,李秦武没有过多时间搞研究,必须立马扩产,就弄了锥头弹。
高射火炮还只有一次射击机会,它的炮管有2米长,加上膛室,加上炮架高度,差不多是要给3米的炮管上弹。
人给3米长的东西上弹有多困难不消说,更何况,高射火炮40mm小水管,几乎要往里面怼进去90mm火炮的发射药,单是到火药这个流程就要几十秒。
总之,这是一坨无奈的武器,在低技术力的情况下,李秦武用放弃机动性,放弃装填速度的代价,制造出了这坨应急产品。
但该说不说,这玩意还是能达到设计目的。
平射姿态下,高射火炮能击中1500米外一块5米x5米的混凝土标靶。
只要能预判飞艇的前进身位,提前把高射火炮瞄准飞艇行进路线,笨重的高射火炮也能击中身形庞大的飞艇。
李秦武对铁欧克下令:“立马进行生产,把所有产能都放在这种火炮上!”
铁欧克点了点头。
“陛下,我立马调集所有人员进行生产,预计一个月能产3门这种炮。”
李秦武点了点头,3门加上这门一共4门,已经够用了。
他把哥布炸喊了过来,让他的炮兵接手第一门高射火炮,然后立马开始操炮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