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子心中对于是否要回到皇宫这件事情充满了纠结和矛盾。一方面,她怀念着曾经在宫中度过的那些欢乐时光以及与朋友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另一方面,她又害怕再次陷入宫廷复杂的争斗和束缚之中。
与此同时,柳红站在面馆门口,眼神里流露出深深的眷恋之情。就在这时,一个名叫高明的男子突然走进门来。只见他面带微笑地看着柳红说道:“姑娘,还记得我吗?上次听到你那番惊世骇俗之言后,便一直难以忘怀啊!不知可否告知在下姑娘芳名?”柳红微微一怔,但还是礼貌地回答道:“小女子柳红。”
而另一边,永琪独自一人坐在房间里,手里紧紧握着那封信,反反复复地回想着其中的每一句话。此时的小燕子来到他身边,轻声说道:“永琪,这封信中的话都是我的真心话。我知道你有你的责任,但我也希望你能勇敢面对自己的心。”永琪抬起头,望着小燕子那清澈动人的眼眸,缓缓地点了点头。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和艰难的抉择之后,两人最终决定定下一个为期两年的约定。他们深知此刻必须暂时分开,各自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道路。
得知这个消息后的班杰明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跟随小燕子一同前往大理,并且承诺会好好照顾她。永琪感激地拍了拍班杰明的肩膀,将小燕子郑重地托付给他。
几天后,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小燕子陪着皇上乘坐一艘小船,悠然自得地在湖中泛舟游览。一路上,父女俩谈笑风生,仿佛忘却了所有烦恼。然而,当船靠岸时,小燕子眼中却不禁闪过一丝落寞,因为她知道这次分别也许意味着很长时间都无法再见到父亲了。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十全十美”面宴正在热闹地举行着。小燕子兴高采烈地给每一碗面条都起了一个独特而有趣的名字,引得众人哄堂大笑。可是笑声背后,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样团聚欢乐的时刻恐怕今后很难再有了。
永琪饱含深情地写下了整整七百三十封信,每一封信都承载着他对小燕子深深的思念和爱意。他小心翼翼地将这些信交给小燕子,并叮嘱她每天只能打开一封,这样就好像自己每一天都陪伴在她身边一样。
然而,到了分别的时刻,小燕子却始终没有露面。其实,她一直悄悄地躲在角落里,默默地流着眼泪,目送着众人逐渐远去。尽管心中有万般不舍,但她还是强忍着不让自己哭出声来,生怕被大家发现。
就在众人快要消失在视线之外时,小燕子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只见她翻身上马,如风一般疾驰至附近的山头上。站在山顶,她极目远眺,望着那渐行渐远的车马队伍,泪水再次模糊了双眼。
而此时,行进中的柳红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呼喊声。回头一看,原来是高明骑着一匹快马飞奔而来。两人相视一笑,随后并肩前行,一同追赶前方的大部队。
另一边,皇上等人顺利回到宫中。太后得知他们归来后,表示要尽快为紫薇定下名分,并安排她与尔康完婚。这个消息让整个皇宫都充满了喜庆的氛围。
与此同时,永琪独自来到了曾经与小燕子共同生活过的漱芳斋。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勾起了他无尽的回忆。看着眼前熟悉的场景,他仿佛又看到了小燕子那活泼可爱的身影,听到了她爽朗的笑声。
永琪缓缓地走进房间,轻轻地抚摸着那些曾经属于他们俩的物品。最后,他拿起了挂在墙上的燕子钟和放在桌上的“出气球”,决定将它们带回永和宫,作为对小燕子的念想。当他带着这两件东西离开漱芳斋时,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一定要早日回到小燕子的身边。
经过漫长而艰辛的旅程,小燕子一行人终于抵达了美丽的大理。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让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宁静与祥和。
刚到大理不久,小燕子等人便迫不及待地去拜见了萧家的叔婶。叔婶们热情地迎接了他们,还特意准备了丰盛的宴席款待这些远方而来的贵客。
然而,在这欢乐热闹的氛围中,小燕子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只见她紧紧地抱着一个装满信件的篮子,那里面装着的都是永琪留给她的珍贵书信。每当看到这个篮子,小燕子就会想起与永琪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甜蜜又酸涩的情感。
与此同时,尔康和永琪在街头偶然遇到了曾经追杀过他们的那个太监。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两人二话不说当即出手将其擒获。经过一番审讯,这名太监供认不讳,承认当初的追杀行动正是奉了皇后娘娘的命令。
得知此事后,皇上火冒三丈,怒不可遏,当下就要下令将皇后和容嬷嬷斩首示众。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善良温柔的紫薇挺身而出,她毫不犹豫地拿出了皇上赐予的金牌,跪地求情恳请赦免皇后和容嬷嬷的死罪。见此情形,皇上虽然余怒未消,但终究还是看在了紫薇的面子上答应了她的请求。
不仅如此,聪明机智的紫薇还当场吟诵了一首寓意深刻的“不打诗”,成功地说服了皇上停止对容嬷嬷的杖刑惩罚。这首诗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了宽容与和解的重要性,听得在场之人无不拍手称赞。
最终,皇上做出裁决,责令皇后从今往后不得踏出景仁宫半步,好好反省自己的过错。经历了这场风波之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而另一边,小燕子则独自一人坐在房间里,仔细地阅读着永琪写给她的每一封信。那些充满爱意和思念的文字仿佛有魔力一般,让小燕子时而欢笑,时而落泪。随着一封封信被读完,小燕子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简直笑得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