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的异变
江南地区的动荡愈演愈烈,“义军”的声势逐渐壮大。他们不仅劫掠贪官污吏的府邸,还将所得财物分发给贫苦百姓,因此赢得了广泛的支持。一时间,“替天行道”的口号传遍了整个江南。
然而,魏璎珞对此却保持高度警惕。她深知,在这种混乱局面下,所谓的“义军”很可能是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民意掀起的一场更大的阴谋。
“陛下,根据密探回报,这些‘义军’的首领自称‘赤焰将军’,行事诡秘,无人见过他的真面目。”陆川跪在御书房内,将最新的情报呈上。
魏璎珞接过奏报,仔细翻阅后皱起了眉头:“他们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
“目前来看,是以苏州、杭州为中心,向四周扩散。”陆川答道,“而且,他们似乎对朝廷的部署了如指掌,每次行动都能避开我们的围剿。”
魏璎珞沉吟片刻,冷声道:“这绝非普通的草莽之辈。传令下去,命江南总督全力镇压,同时派遣锦衣卫精锐秘密潜入调查,务必查明幕后主使!”
陆川领命而去,而魏璎珞则陷入了深思。她隐隐感觉到,这场风波背后或许隐藏着更大的危机。
---
#### 慕容烈的新策略
与此同时,慕容烈正在北方边境积极推行军事改革。他吸取了粮仓遇袭事件的教训,重新调整了军队的后勤保障体系,并加强了侦察部队的建设。
“王爷,您提出的这套新方案确实有效,但实施起来恐怕需要不少时间。”副将担忧地说道,“如果敌人趁机发动进攻,我们该如何应对?”
慕容烈微微一笑:“所以,我们必须主动出击,打乱敌人的节奏。”他指着地图上的几个关键地点,“这里、这里,还有这里,都是南越可能集结兵力的地方。我打算派出小股精锐部队进行骚扰,迫使他们分散注意力。”
副将恍然大悟:“这样一来,即使敌人试图反扑,也会因为兵力不足而难以形成威胁!”
慕容烈点了点头:“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借此机会摸清他们的底细,为未来的决战做好准备。”
就在慕容烈紧锣密鼓地部署之时,一封来自京城的急件送到了他的手中。打开一看,竟是关于江南“义军”的详细报告。
“看来,不仅仅是南越的问题啊……”慕容烈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凝重。
---
#### 霍廷川的建议
另一边,霍廷川的身体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他再次来到皇宫,向魏璎珞献策。
“陛下,臣以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稳住民心。”霍廷川直言不讳,“江南地区连年灾荒,加上官府苛政,百姓早已怨声载道。若不能及时安抚,恐怕会酿成更大的祸患。”
魏璎珞点头表示赞同:“爱卿所言极是。朕已下令减免江南赋税,并派遣钦差大臣前往巡查民情。不过,这些措施见效尚需时日,眼下该如何应对‘义军’的猖獗活动?”
霍廷川思索片刻,缓缓说道:“臣建议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一方面,公开宣布赦免那些被迫加入‘义军’的普通百姓;另一方面,集中力量打击其核心成员。只要摧毁了领导层,剩下的乌合之众自然不成气候。”
魏璎珞眼前一亮:“好主意!就按你说的办。”
---
#### 萧煜的布局
与此同时,远在江南某处隐秘据点的萧煜正密切注视着局势的发展。他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情报,发现朝廷果然开始调动大军南下镇压“义军”。
“王爷,您的计划真的成功了!”陈伯年兴奋地说道,“朝廷的主力都被吸引到了江南,北方必然空虚。此时正是我们反击的大好时机!”
萧煜却没有丝毫喜悦之色,而是冷冷地说道:“不要高兴得太早。魏璎珞并非寻常之辈,她不可能完全忽视北方的防务。我们要做的,是继续制造混乱,让她的注意力始终无法集中。”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派人联系南越残部,告诉他们现在是最好的机会。只要南北夹击,就能彻底拖垮朝廷!”
陈伯年闻言,连忙点头称是。
---
#### 紫禁城内的博弈
随着江南局势的恶化,魏璎珞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朝堂之上,一些大臣开始对她提出质疑,认为她过于年轻,缺乏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
“陛下,臣斗胆进言,如今四方不宁,皆因国策失当所致。”一位老臣站出来,语气中带着几分责备,“倘若陛下能早日采纳臣等的意见,削减军费开支,用于赈济灾民,则天下何至于此?”
魏璎珞并未动怒,而是平静地回应道:“爱卿所言固然有理,但国家安危岂可轻视?若无强大的军队守护疆土,纵使百姓富足,也难逃外敌入侵之祸。朕相信,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实现真正的太平盛世。”
这一番话铿锵有力,令满朝文武无不折服。然而,魏璎珞心里清楚,要想真正解决问题,还需要更多的智慧和耐心。
---
#### 尾声
夜幕降临,紫禁城笼罩在一片寂静之中。魏璎珞独自坐在御书房内,看着窗外的星空,思绪万千。
“风雨之后,总会迎来彩虹。”她低声重复着这句话,仿佛是在给自己打气。
然而,她也知道,前方的道路依旧充满荆棘。无论是江南的“义军”,还是北方的南越残部,亦或是潜伏在暗处的萧煜,都将成为她必须面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