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叛军的突袭
三日之后,霍廷川的预感成真。夜幕降临,乌云遮月,天地间一片漆黑。突然,远处传来阵阵低沉的号角声,伴随着马蹄踏地的轰鸣。叛军主力如潮水般涌向雁门关,数量之多远超预期。
霍廷川站在城楼上,冷静地指挥着防御。“弓箭手准备!投石机就位!火油罐集中到东侧城墙!”他声音洪亮而坚定,让原本略显紧张的士兵们士气大振。
第一波攻击由敌军的轻骑兵发起,他们试图以速度突破城门。然而,霍廷川早有防备,命令士兵点燃火油泼洒在城门外的空地上。熊熊烈焰瞬间吞噬了冲在最前面的敌军,惨叫声此起彼伏。
“放箭!”随着霍廷川一声令下,密集的箭雨从城墙上倾泻而下,将敌军逼退数十步。然而,这只是开始。敌军很快调整策略,改用攻城车和云梯强行攀爬城墙。
战斗持续到深夜,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霍廷川亲自持刀杀入敌阵,与几名悍将展开激烈搏斗。他的勇猛鼓舞了守城将士,使得叛军始终无法攻破防线。
---
#### 锦衣卫的背叛
就在霍廷川全力抵御叛军的同时,京城却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锦衣卫内部果然存在内鬼!魏璎珞收到密报后,迅速采取行动,将涉嫌通敌的几名高级官员逮捕审讯。
经过严刑拷问,这些人终于供认了自己的罪行。原来,他们早已被敌国收买,不仅泄露了朝廷的军事部署,还暗中协助叛军策划此次进攻。更可怕的是,他们还计划趁霍廷川率军北上之际,在京城发动政变,企图控制魏璎珞!
得知这一消息后,魏璎珞怒不可遏,立即下令处决所有涉案人员,并派遣一支精锐部队火速增援雁门关。同时,她秘密召见陈玄策,要求他彻查锦衣卫上下,确保再无隐患。
---
#### 敌人的真正目的
尽管霍廷川成功击退了叛军的第一轮攻势,但他心里清楚,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第二天清晨,叛军再次集结,这次他们的目标更加明确——直取雁门关的粮仓。
“将军,敌军似乎知道我们的弱点。”副将赵怀安忧心忡忡地说道,“如果粮仓失守,我们很难坚持太久。”
霍廷川点了点头,目光深邃。“敌人背后一定有高人指点。我们必须想办法扭转局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经过一番思索,霍廷川决定主动出击。他挑选了一支五百人的精锐小队,趁着夜色悄悄绕到敌军后方,对他们的补给线发动突袭。与此同时,他留下主力部队继续坚守城池,制造出正面抵抗的假象。
这一招果然奏效。当叛军发现自己的粮草被烧毁时,顿时陷入混乱。霍廷川趁机率领大军从城内杀出,与埋伏在外的小队形成夹击之势,将叛军打得节节败退。
---
#### 幕后黑手浮出水面
战斗结束后,霍廷川命人搜查叛军营地,希望能找到更多线索。果然,在一处隐蔽的营帐中,他们发现了大量书信和地图。这些文件显示,叛军的行动并非单纯为了占领雁门关,而是为了牵制朝廷兵力,为北方敌国的大规模入侵创造条件。
更令人震惊的是,其中一封书信提到了一个名字——“萧煜”。这个名字对于霍廷川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他是当年张文远案中的关键人物之一,也是北方敌国的一名重要谋士。
“看来,这一切都是萧煜在背后操纵。”霍廷川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他不仅想分裂我朝,还想借机削弱我们的实力,为敌国南侵铺路。”
---
#### 决战的序幕
虽然霍廷川暂时击退了叛军,但他知道,真正的危机尚未解除。根据缴获的情报,敌国的大军正在边境集结,随时可能发动全面进攻。而此时,朝廷内部的动荡也尚未完全平息。
魏璎珞连夜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她宣布成立临时作战指挥部,由霍廷川担任总指挥,统一调度全国兵马迎战敌军。同时,她还颁布了一系列紧急法令,号召各地百姓支援前线,共同抵御外敌。
“各位爱卿,”魏璎珞语气坚定地说道,“如今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朕希望你们能够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们都绝不能让敌人踏入中原一步!”
群臣纷纷跪拜宣誓效忠,整个朝堂弥漫着一种悲壮而又激昂的气氛。
---
#### 尾声:新的征程
数日后,霍廷川带领增援部队返回雁门关。在那里,他收到了来自魏璎珞的亲笔诏书,上面写着八个大字:“保家卫国,誓死不退”。
霍廷川握紧诏书,抬头望向远方。他知道,接下来的战斗将会更加艰难,但他没有丝毫畏惧。因为他明白,自己肩负的不仅是皇帝的信任,更是整个国家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