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忧外患
尽管大清在魏璎珞的治理下迎来了短暂的繁荣,但内忧外患依然如影随形。南方的瘟疫虽已得到控制,却暴露出医疗体系的薄弱;而北方边境则频繁传来游牧部落侵扰的消息。
“娘娘,最近喀尔喀部族屡次越境抢掠,百姓苦不堪言。”阿鲁台向魏璎珞汇报情况时神色凝重,“若不及时应对,恐怕会引起更大的动荡。”
魏璎珞放下手中的奏折,眉头微蹙:“这些部落一向桀骜不驯,如今仗着兵力强盛更加肆无忌惮。不过,朕不想轻易开战,毕竟战争只会让百姓遭殃。”
“那娘娘的意思是?”阿鲁台试探性地问道。
“先礼后兵。”魏璎珞果断说道,“派使者前往喀尔喀部族谈判,表明我们的立场——若他们愿意归顺,我们可以提供贸易便利和物资援助;但如果执意挑衅,那就只能用武力解决问题了。”
阿鲁台点头称是:“娘娘英明,臣这就去安排。”
---
#### 阿鲁台的心结
自从上次表白被婉拒后,阿鲁台表面上恢复了往日的冷静与干练,但内心深处却始终无法释怀。他明白魏璎珞的选择无可厚非,可每当看到她独自面对压力时,他的心疼得难以抑制。
一天深夜,阿鲁台路过御书房,发现里面还亮着灯。他犹豫片刻,最终还是推门走了进去。
“娘娘,这么晚了还不休息?”他关切地问道。
魏璎珞抬起头,揉了揉酸涩的眼睛:“还有一些奏折没看完,怕耽误明天的早朝。”
阿鲁台叹了口气:“您这样操劳身体会垮的。不如让我帮您分担一部分吧?”
魏璎珞微微一笑:“你已经做得够多了,朕不能总是依赖你。”
听到这句话,阿鲁台心中五味杂陈。他鼓起勇气说道:“娘娘,其实臣一直有个疑问——您真的认为自己注定要孤独吗?还是……只是害怕改变?”
魏璎珞愣住了,半晌才缓缓开口:“或许两者都有吧。作为一国之君,我的每一个决定都关系到千万人的生死存亡。我不能因为个人情感而分心,更不能让任何人因我而陷入危险。”
阿鲁台沉默良久,随后坚定地说道:“娘娘,臣尊重您的选择。但请记住,无论发生什么,臣都会守护您到底。”
魏璎珞望着他真挚的眼神,胸口泛起一阵暖意,却又迅速压下情绪。“谢谢你,阿鲁台。有你这样的臣子,是朕的福气。”
---
#### 太子的蜕变
与此同时,太子弘历的成长愈发令人瞩目。在柳如烟的教导下,他不仅精通经史典籍,还学会了如何体察民情、处理政务。
一次春耕时节,魏璎珞命弘历前往京郊视察农事。这是他第一次独立执行任务,也是对他能力的一次考验。
弘历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他亲自下田体验插秧的辛苦,与农民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回到宫中后,他递交了一份详尽的报告,提出了多项切实可行的建议,包括减免赋税、改良农具等。
魏璎珞阅毕,满意地点了点头:“好孩子,你比朕想象中更优秀。看来,未来的江山可以放心交给你了。”
弘历腼腆一笑:“母后过奖了。孩儿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继续努力。”
魏璎珞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没关系,慢慢来。只要你始终保持这份初心,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皇帝。”
---
#### 北方危机升级
然而,就在魏璎珞以为可以通过谈判化解北方边境的冲突时,一封急报打破了她的计划。
“娘娘,不好了!”一名侍卫匆匆跑进御书房,“喀尔喀部族拒绝和谈,并集结大军准备南下!”
魏璎珞霍然站起,脸色阴沉:“果然如此。既然他们冥顽不灵,那就别怪我们动用武力了。”
她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并任命阿鲁台为统帅,率军北上迎敌。
临行前,阿鲁台跪地请命:“娘娘,请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保卫疆土,绝不让您失望。”
魏璎珞扶起他,语重心长地说道:“此战凶险万分,务必小心。朕等着你凯旋归来。”
阿鲁台郑重地点了点头,转身离去。看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魏璎珞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
#### 凤凰涅盘
随着阿鲁台率军出征,魏璎珞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国内事务中。她下令加强各地防御工事,同时安抚民心,确保后方稳定。
某天清晨,她站在城楼上眺望远方,思绪万千。虽然前方战局未定,但她相信,只要坚持初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凤凰涅盘之后,必将迎来新生。”她低声自语,“无论是国家,还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