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紫禁城的宫灯在寒风中摇曳,仿佛随时会被黑暗吞噬。魏璎珞坐在长春宫的暖阁内,手中握着从废庙带回来的书信,眉头紧锁。她知道,这些泛黄的纸张不仅承载着朝堂的秘密,更是一把双刃剑。若使用得当,可以扳倒鄂尔泰这样的权臣;但稍有不慎,便会引火烧身。
---
#### 权衡利弊
“娘娘,您真的打算将这些证据交给皇上吗?”明玉小心翼翼地问道,语气中透着担忧,“毕竟鄂尔泰是满洲贵族的代表人物,如果贸然揭发,恐怕会引起极大的反弹。”
魏璎珞放下手中的书信,目光坚定:“正因为他是满洲贵族的核心,才必须铲除。否则,朝廷内部的贪腐之风只会愈演愈烈。赵文远案虽然了结,但‘黑鸦堂’的余毒尚未清除,鄂尔泰极有可能是幕后更大的黑手。”
明玉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劝道:“可是,娘娘,您现在的处境并不稳固。娴妃那边虎视眈眈,舒嫔又不断散播谣言,再加上鄂尔泰的势力盘根错节……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啊!”
魏璎珞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所以,我们不能输。而且,我不会直接将证据呈给皇上,而是要先布好局,让鄂尔泰自己露出马脚。”
---
#### 布局第一步:试探军机处
第二天清晨,魏璎珞以例行请安为由前往乾清宫。乾隆帝正在批阅奏折,见她进来,淡淡地抬了抬眼:“你来了?”
“回禀皇上,臣妾今日前来,是想向皇上请教一件事。”魏璎珞恭敬地行礼,随后说道,“近日听闻军机处有人私下议论,说刑部查办赵文远案时手段过于激烈,甚至影响到了一些无辜官员的声誉。臣妾觉得此事颇为蹊跷,不知皇上是否有所耳闻?”
乾隆帝闻言,脸色骤变:“什么?竟有此事?”
魏璎珞低垂着头,语气平静:“臣妾也是偶然听闻,并不敢妄加揣测。只是觉得,若是真有官员因赵文远案而受到牵连,那未免太过冤枉。毕竟,此案已经波及甚广,若再牵扯无辜之人,恐怕会令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这番话看似轻描淡写,实则直指军机处内部的矛盾。乾隆帝眯起眼睛,沉吟片刻后挥了挥手:“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待魏璎珞离开后,乾隆帝立即召见军机大臣鄂尔泰,询问相关情况。鄂尔泰自然矢口否认,但他的神色间却流露出几分慌乱。这一细节被乾隆帝敏锐捕捉到,心中顿时生出疑虑。
---
#### 布局第二步:分化敌人
与此同时,魏璎珞开始着手对付后宫中的对手。她命明玉秘密联系景仁宫的几位低阶宫女,通过她们散布消息,称舒嫔与鄂尔泰之间存在某种特殊关系。尽管没有确凿证据,但这足以引发其他嫔妃的猜忌。
果然,没过几天,关于舒嫔的流言便传遍了整个后宫。有人说她曾多次出入鄂尔泰府邸,还有人声称亲眼看到鄂尔泰派人送礼至景仁宫。一时间,舒嫔成了众矢之的,甚至连娴妃都对她产生了戒备。
舒嫔察觉到异样后,急忙找到娴妃哭诉:“姐姐,我真的没有做过那些事!一定是有人故意陷害我!”
娴妃冷冷地看着她,语气中带着几分嘲讽:“妹妹,本宫早就提醒过你,不要轻易卷入朝堂争斗。如今闹成这样,你自己看着办吧。”
舒嫔哑口无言,只能含恨离去。而娴妃则暗自庆幸,庆幸自己及时抽身,避免被牵连其中。
---
#### 布局第三步:策反关键人物
为了进一步掌握主动权,魏璎珞决定策反鄂尔泰身边的一名亲信——军机处的小吏吴世奇。此人虽职位不高,但长期负责整理军机处的重要文件,对鄂尔泰的种种劣迹了如指掌。
魏璎珞通过傅恒安排了一次秘密会面。在一间偏僻的茶馆里,她见到了吴世奇。对方显然十分紧张,不停擦拭额头上的汗水。
“吴大人不必害怕,”魏璎珞开门见山地说道,“我知道你一直在为鄂尔泰做事,但也清楚他并非善类。如果你愿意配合我,我可以保你全家平安,还能为你谋取更好的前程。”
吴世奇犹豫良久,终于咬牙点头:“娘娘说得没错,鄂大人确实做了许多见不得人的事情。如果娘娘能保证我的安全,我愿意将所有真相告诉您。”
魏璎珞满意地笑了:“很好。不过在此之前,我需要你帮我做一件事。”
---
#### 风暴前夕
随着吴世奇的加入,魏璎珞逐渐掌握了更多关于鄂尔泰的罪证。与此同时,她在后宫和朝堂上布下的棋子也开始发挥作用。然而,她并未急于摊牌,而是耐心等待最佳时机。
一天夜里,魏璎珞站在长春宫的廊下,望着远处漆黑的天空。李成走过来低声汇报道:“娘娘,鄂尔泰最近频繁出入圆明园,似乎在密谋什么大事。”
魏璎珞嘴角微扬,喃喃道:“看来,风暴即将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