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使臣的到来,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紫禁城内外顿时忙碌起来,文武百官纷纷猜测这位使臣的真实意图,而后宫中的嫔妃们也敏锐地察觉到,这或许是改变局势的关键契机。
---
#### 外国使臣的身份之谜
这位使臣自称来自西域某小国,名为“阿萨尔汗国”,并带来了大量的奇珍异宝作为贡礼。其中包括一匹通体雪白、毛发如丝的天马,以及数颗晶莹剔透、价值连城的夜明珠。这些礼物瞬间吸引了乾隆帝的目光,他亲自接见了使臣,并对其表现出浓厚兴趣。
然而,当乾隆帝打开那封所谓的“密函”时,却发现其中内容晦涩难懂,甚至隐约透露出威胁之意。信中提到,若清朝拒绝与阿萨尔汗国建立友好关系,则可能面临边境冲突的风险。
“荒唐!”乾隆帝震怒不已,“区区弹丸之地,竟敢威胁天朝上国!”
军机大臣张廷玉连忙劝道:“皇上息怒。此事非同小可,还需慎重对待。老臣建议,先派遣使者前往调查清楚,再做定夺。”
乾隆帝沉吟片刻,最终点头同意。但他的心中却始终无法释怀,总觉得这件事背后另有隐情。
---
#### 舒妃的算计
舒妃得知外国使臣的消息后,立刻意识到这是扳倒魏璎珞的好机会。她暗中派人打探使臣的背景,很快发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细节——原来,这位使臣并非真正代表阿萨尔汗国,而是受雇于某位江南富商,其目的是为了挑拨清朝与其他邻国的关系,从而谋取私利。
“娘娘,”一名宗室子弟兴奋地汇报道,“属下查到,那位富商与柳昭仪的父亲曾有过密切往来。如果我们将这个消息泄露出去,不仅能让柳昭仪陷入困境,还能顺势牵连魏璎珞!”
舒妃闻言,眼中闪过一抹精光:“好主意。不过,我们不能直接暴露自己的身份,必须借助第三方力量来传播谣言。”
于是,舒妃秘密联络了几名翰林院学士,暗示他们撰写奏折,揭露外国使臣的阴谋,并将矛头指向柳昭仪和魏璎珞。同时,她还故意在茶馆酒肆间散布流言,称柳如烟利用父亲的人脉勾结外敌,企图颠覆朝廷。
短短数日之内,整个京城都沸沸扬扬,各种版本的传言甚嚣尘上。而柳昭仪则因突如其来的指责变得焦头烂额,不得不频繁出入乾清宫为自己辩解。
---
#### 柳如烟的反击
面对铺天盖地的指控,柳如烟起初显得手足无措。但在太后的庇护下,她逐渐冷静下来,并开始寻找破解之道。
“母亲,”柳如烟跪在太后膝前哭诉道,“女儿从未做过任何对不起朝廷的事情,那些谣言都是有人蓄意陷害!求您为女儿主持公道!”
太后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中带着几分怜惜:“哀家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不会做出大逆不道之事。放心吧,有哀家在,没人能伤害你。”
得到太后的支持后,柳如烟迅速展开反击。她通过父亲遗留下来的旧部,找到了一份记录江南富商交易往来的账簿,并从中发现了舒妃家族成员的名字。
“娘娘,”柳如烟的贴身侍女激动地说道,“这份账簿足以证明舒妃与外国使臣之间存在勾结!我们可以借此反咬一口,让她吃不了兜着走!”
柳如烟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很好。不过,我们不能急于行动,要等一个最佳时机。”
---
#### 魏璎珞的布局
魏璎珞对这场风波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她明白,无论是舒妃还是柳昭仪,都不过是棋子罢了,真正的幕后黑手很可能另有其人。
为了摸清真相,魏璎珞决定亲自出马。她以协助处理外国使臣事务为由,向乾隆帝请命参与谈判。乾隆帝欣然应允,并委派她负责接待使臣的相关事宜。
在与使臣接触的过程中,魏璎珞敏锐地察觉到对方的言行举止中隐藏着某种不安。经过一番巧妙试探,她终于套出了关键信息——原来,这位使臣确实受雇于某位江南富商,而背后的主使者竟是……舒妃!
“果然不出所料。”魏璎珞冷笑一声,随即安排明玉继续搜集证据,确保万无一失。
与此同时,她还秘密联系了几位忠心耿耿的大臣,将舒妃家族涉嫌贪腐的罪证递交给乾隆帝。这一招可谓釜底抽薪,直接动摇了舒妃的根基。
---
#### 乾隆帝的雷霆手段
当所有证据摆在面前时,乾隆帝勃然大怒。他当即下令彻查舒妃及其家族成员的所有财产来源,并暂停一切与外国使臣的谈判。
舒妃试图为自己辩解,但面对铁证如山的事实,她再也无力反驳。最终,乾隆帝忍无可忍,宣布剥夺舒妃的一切封号,并将其幽禁冷宫。
至于柳昭仪,虽然侥幸逃过一劫,但也因父亲的旧案被牵连,被迫降级为常在,彻底失去了争夺后位的资格。
---
#### 新的平衡
随着舒妃的倒台和柳昭仪的失势,后宫的权力格局再次发生变化。魏璎珞凭借出色的智慧和果断的决策,成功化解了危机,并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然而,她并未因此放松警惕。因为她知道,在这座深不可测的紫禁城里,永远不会有真正的安宁。只有不断前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