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璎珞的布局初见成效,但后宫的斗争远未结束。皇后虽暂时收敛了锋芒,却并未放弃对她的敌意。而朝堂之上,也传来了新的消息——南方粮仓出现短缺,导致多地发生饥荒,百姓怨声载道。这一事件不仅牵动着朝廷的神经,也为紫禁城内的权力角逐增添了更多变数。
---
#### 皇上的忧虑
乾清宫内,皇上召集群臣议事。他面色凝重地说道:“近日南方各省接连奏报,粮仓空虚,灾民流离失所。若不及时解决,恐引发更大的动荡。诸位爱卿可有什么良策?”
众臣纷纷献计,有人建议调拨北方余粮南运,有人主张减免赋税以安抚民心。然而,这些方案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时,户部尚书李大人站了出来,拱手道:“启禀皇上,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彻查粮仓亏空的原因。据臣所知,近年来各地贪腐成风,许多地方官员中饱私囊,将赈灾款项据为己有。若能严惩贪官污吏,并建立更完善的监察制度,则可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皇上听罢,微微颔首:“李爱卿言之有理。不过,此事涉及面广,需得慎重行事。你且拟一份详细的计划呈上来,朕会亲自过问。”
散朝之后,魏璎珞从线人处得知了这一切。她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既能展现自己的能力,又能进一步巩固在皇上心中的地位。
---
#### 深入调查
回到长春宫后,魏璎珞立即命人搜集关于南方粮仓亏空的相关资料。经过几日的努力,她终于掌握了关键线索:江南某府的一名知府涉嫌挪用巨额赈灾银两,还与当地豪绅勾结,囤积粮食高价出售,致使灾情雪上加霜。
“娘娘,这个知府背后似乎还有更大的靠山。”明玉拿着密报,低声说道,“据说他与京中一位权贵关系密切。”
魏璎珞接过密报,仔细阅读后冷笑道:“果然如此。这些人胆大包天,竟敢趁国难之际大发横财!既然他们自己送上门来,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
#### 借刀杀人
第二天清晨,魏璎珞特意前往御书房求见皇上。她跪下行礼后,递上了一份厚厚的奏折:“皇上,臣妾斗胆呈上一份奏折,希望对当前的局势有所帮助。”
皇上略感诧异,接过奏折翻阅起来。随着内容逐渐展开,他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阴沉。
奏折中详细列举了那名知府的种种罪行,以及其背后的保护伞——竟是朝中一位颇有权势的大臣!
“璎珞,”皇上抬起头,目光复杂地看着她,“这些消息你是如何得知的?”
魏璎珞垂眸答道:“回皇上,臣妾只是偶然听闻一些传闻,随后派人暗中查证,才发现了这些事实。臣妾不敢隐瞒,特来禀报皇上。”
皇上沉默片刻,语气中透出几分赞赏:“你做得很好。看来,后宫之中,不止是那些妃嫔需要提防,连朝堂上的蛀虫也需要清理干净了。”
---
#### 权臣倒台
几天后,皇上雷霆出击,下令逮捕那名知府及其同党,并派遣钦差大臣前往江南彻查粮仓亏空案。与此同时,那位权臣也被革职查办,家产充公。
整个京城为之震动,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不少官员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卷入其中,同时也对魏璎珞的能力刮目相看。
然而,魏璎珞清楚,这场胜利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通过这次行动,她不仅赢得了皇上的信任,还向所有人展示了她的手腕和魄力。
---
#### 皇后的反击
尽管魏璎珞成功打击了朝中的贪腐势力,但她的崛起也让皇后感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坤宁宫内,皇后召集了几位心腹妃嫔,商议对策。
“魏璎珞越来越猖狂了!”皇后咬牙切齿地说道,“先是插手朝政,现在又借机铲除异己。若再放任不管,我们迟早会被她踩在脚下!”
纯妃犹豫了一下,试探性地问道:“娘娘,依您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
皇后冷笑一声:“既然她喜欢玩弄权术,那就陪她玩到底。本宫已经找到了她的弱点——她的家人。”
此言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
#### 家人的软肋
原来,皇后通过秘密渠道得知,魏璎珞的弟弟傅恒最近因公务频繁出入边疆地区,与当地的少数民族部落有所接触。虽然目前尚未发现任何异常,但皇后认为,这或许可以成为突破口。
“只要我们找到傅恒的把柄,就能逼魏璎珞就范。”皇后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甚至,可以直接让她身败名裂!”
纯妃闻言,不禁担忧地提醒道:“娘娘,这样做会不会太冒险了?万一失败,只会激怒魏璎珞,让她更加针对我们。”
皇后摆了摆手,语气坚定:“富贵险中求。本宫已无退路,只能放手一搏!”
---
#### 魏璎珞的警觉
与此同时,魏璎珞也察觉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一天夜里,她正在灯下批阅文件,忽然接到一封匿名信。信中提到,有人正在暗中调查傅恒的行踪,并试图制造不利于他的证据。
魏璎珞看完信后,神色骤变。她立刻召来海兰察,命令他即刻前往边疆保护傅恒的安全。
“记住,”魏璎珞叮嘱道,“无论发生什么,都要确保他的安全。如果有人敢动他一根手指头,我绝不会善罢甘休!”
海兰察郑重应诺:“娘娘放心,属下一定竭尽全力。”
---
#### 决战前夕
随着时间推移,双方的较量愈发激烈。皇后不断寻找机会攻击魏璎珞的软肋,而魏璎珞则步步为营,牢牢掌控着局势。
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而最终的胜负,仍悬而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