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紫禁城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氛围中。魏璎珞站在长春宫的窗前,手中捧着一杯热茶,却丝毫没有喝的意思。她的心思早已飞向了圆明园——那里,鄂尔泰正在秘密召集心腹商议对策。
---
#### 圆明园密谋
与此同时,圆明园的一间偏殿内灯火通明。鄂尔泰端坐主位,神情阴沉地扫视着周围的几名亲信:“最近朝堂和后宫都出现了针对我们的风声,你们谁能告诉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名幕僚小心翼翼地开口:“大人,属下怀疑是长春宫那位贵妃在背后搞鬼。自从赵文远案结束后,她就频频接近皇上,还故意提及军机处的一些敏感话题。”
另一人附和道:“没错,而且据我们掌握的情报,吴世奇最近行踪诡异,似乎与外界有接触。会不会……他已经叛变?”
鄂尔泰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如果真是这样,那他就是自寻死路!不过,现在还不是轻举妄动的时候。我们必须先稳住局势,再伺机反击。”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另外,舒嫔那边也要利用起来。虽然她的名声已经受损,但只要操作得当,仍然可以成为一颗有用的棋子。”
众人点头称是,随即开始详细讨论下一步计划。
---
#### 后宫暗潮涌动
就在鄂尔泰紧锣密鼓布局的同时,后宫中的局势也愈发复杂。舒嫔因流言四起而焦头烂额,不仅失去了乾隆帝的宠爱,还遭到其他嫔妃的孤立。她多次试图澄清自己的清白,却始终无法摆脱困境。
某日,娴妃突然派人送来一封书信,邀请舒嫔前往储秀宫一叙。舒嫔起初犹豫不决,但想到自己目前的处境,最终还是决定赴约。
储秀宫内,娴妃正悠闲地品茶。见到舒嫔进来,她微微一笑:“妹妹来了,请坐吧。”
舒嫔强忍住内心的不安,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姐姐找我,不知有何要事?”
娴妃放下茶杯,语气温柔却不失锋芒:“妹妹近来受了不少委屈,本宫看在眼里,实在替你感到不平。不过,你也应该明白,这一切的根源在哪里。”
舒嫔脸色微变:“姐姐的意思是……”
娴妃叹了口气:“有些人表面上对你示好,实际上却把你推到了风口浪尖。妹妹难道真的以为,那些关于你的流言只是空穴来风吗?”
舒嫔恍然大悟,咬牙切齿道:“一定是魏璎珞!她故意设计陷害我!”
娴妃轻轻摇头:“妹妹不要急着下结论。魏璎珞固然手段高明,但她未必是唯一的幕后黑手。依本宫之见,鄂尔泰或许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舒嫔愣住了:“鄂尔泰?可是他为何要这么做?”
娴妃冷笑一声:“很简单,因为妹妹已经成了他的弃子。如今朝堂上风云变幻,他自然要舍卒保帅。”
舒嫔听罢,心中怒火熊熊燃烧。她握紧拳头,咬牙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跟他拼个鱼死网破!”
娴妃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才像话。不过,妹妹需要冷静行事,不可鲁莽。否则,只会让敌人有机可乘。”
---
#### 风暴中心
同一时间,魏璎珞收到了来自吴世奇的最新情报。原来,鄂尔泰不仅在圆明园密谋,还准备联合部分满洲贵族发动一次“舆论攻势”,试图将赵文远案的责任全部推给刑部,以此转移视线。
魏璎珞看完密信后,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果然不出所料,鄂尔泰已经开始慌了。”
她立即召来傅恒,低声吩咐道:“你立刻安排人手,将这些情报整理成册,并确保每一份文件都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同时,联系几位可靠的御史,让他们做好弹劾鄂尔泰的准备。”
傅恒点头应下,随后问道:“娘娘,您打算什么时候动手?”
魏璎珞目光坚定:“就在三日后,皇上例行召见军机大臣的时候。届时,我会亲自揭露鄂尔泰的罪行,让他无处遁形。”
---
#### 三日后的朝会
三日后,乾清宫内气氛凝重。乾隆帝端坐在龙椅上,下方列席的文武百官屏息以待。魏璎珞作为贵妃,也被允许参与此次朝会。
当鄂尔泰步入殿中时,魏璎珞敏锐地注意到他的表情略显僵硬,显然已经察觉到危险临近。
朝会开始后,乾隆帝率先开口:“今日召见诸位爱卿,主要是为了商讨近期朝堂上的几件大事。尤其是关于赵文远案后续处理的问题,朕希望听到大家的意见。”
鄂尔泰抢先一步站出来,语气恭敬地说道:“启禀皇上,臣认为此案虽已告一段落,但其影响恶劣,导致不少无辜官员受到牵连。因此,臣建议彻查刑部办案过程中的疏漏之处,以正视听。”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一些鄂尔泰的支持者纷纷附和,而反对派则保持沉默。
就在此时,魏璎珞缓缓起身,声音清亮地说道:“臣妾有一事禀报。”
乾隆帝看向她,示意其继续说下去。
魏璎珞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双手呈上:“回禀皇上,臣妾近日发现了一些重要线索,足以证明鄂尔泰大人与此案存在密切关联。不仅如此,他还涉嫌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等多项罪名。”
此话犹如平地惊雷,令整个朝堂瞬间陷入混乱。鄂尔泰脸色骤变,厉声喝道:“魏贵妃,你血口喷人!有何证据敢污蔑朝廷命官?”
魏璎珞淡然一笑,从怀中掏出厚厚一叠文件:“这是鄂大人近年来的所有账目记录,以及与‘黑鸦堂’往来的密函。此外,还有吴世奇等人的供词,足以证明您的种种劣迹。”
鄂尔泰顿时哑口无言,额头冒出冷汗。乾隆帝接过文件仔细翻阅,脸色越来越难看。
片刻之后,他猛地拍案而起,怒声道:“鄂尔泰,你可知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