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内,皇帝正批阅奏章,神色凝重。魏璎珞的突然求见让他略感意外,但并未多想。他放下手中的朱笔,示意太监宣她入内。
“臣妾叩见陛下。”魏璎珞款款行礼,语气恭敬却带着几分紧迫感。
皇帝抬眼打量了她一番,淡淡开口:“璎珞,你不是该在长春宫静思己过吗?为何此时求见?”
魏璎珞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迎上皇帝的视线:“回禀陛下,臣妾虽身处困境,但绝不敢懈怠职责。今日前来,是为了向陛下呈递一份至关重要的证据,事关储秀宫火灾与御膳房投毒案的幕后主使。”
此言一出,皇帝眉头微蹙,显然对此事颇为关注。他挥退左右侍从,只留下贴身太监李玉,随后沉声说道:“讲吧,朕听着。”
---
#### 关键证据
魏璎珞从袖中取出一封密函,双手奉上:“陛下,请您过目。这是臣妾通过多方查证后获得的线索,其中详细记录了储秀宫火灾前后的一系列异常举动。”
皇帝接过密函,仔细翻阅起来。随着内容逐渐展开,他的脸色越发阴沉。原来,这封密函不仅提到了嘉嫔缺席太后寿辰宴会的真实原因,还揭露了她在火灾发生前曾秘密召见过几名身份可疑的宫女和侍卫。
“这些情报可靠吗?”皇帝合上密函,声音低沉而冰冷。
魏璎珞跪伏于地,语气恳切:“陛下明鉴,臣妾为搜集这些证据耗费了大量心血,并非空穴来风。此外,臣妾还掌握了一名关键证人的供词,此人亲眼目睹了嘉嫔指使手下纵火的过程。”
皇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寒光:“继续说下去。”
---
#### 嘉嫔的阴谋
魏璎珞深吸一口气,将整件事情娓娓道来。据她调查,嘉嫔之所以策划储秀宫火灾,是为了嫁祸淑妃,从而削弱其在后宫中的影响力。同时,她还试图利用火灾转移皇帝的注意力,掩盖御膳房投毒事件的真正幕后黑手——娴妃。
“陛下,”魏璎珞顿了顿,语调更加郑重,“嘉嫔只是棋子,真正的操盘者是娴妃。她利用嘉嫔急于争宠的心理,诱导其实施犯罪行为,而自己则躲在幕后操控全局。一旦计划成功,不仅可以除掉淑妃,还能彻底扳倒臣妾,巩固她的地位。”
皇帝听罢,沉默良久。他当然知道娴妃素来心机深沉,但没想到她竟敢如此大胆,公然挑战皇权。想到这里,他不禁握紧拳头,怒意涌上心头。
“传朕旨意,即刻拘押嘉嫔!”皇帝厉声命令道。
李玉连忙应诺,快步退出殿外传达圣旨。
---
#### 娴妃的末路
与此同时,景仁宫内的娴妃尚且不知自己的计划已然败露。她坐在暖阁中,悠然品茗,嘴角挂着一抹得意的笑容。然而,这份轻松很快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
“娘娘!不好了!”一名宫女慌张跑进来,跪倒在地,“皇上派禁军包围了景仁宫,说是要搜查什么重要物证……”
娴妃猛地站起身,脸色骤变:“什么?怎么可能!是谁走漏了消息?”
话音未落,殿外已传来禁军统领的声音:“奉陛下口谕,娴妃涉嫌参与储秀宫火灾及御膳房投毒案件,现需前往乾清宫接受审问。请娘娘速速更衣随行!”
娴妃浑身一震,瞬间意识到大势已去。她强压下内心的恐惧,努力保持镇定:“好,本宫这就去见陛下,当面澄清误会。”
然而,当她踏入乾清宫时,迎接她的却是皇帝冰冷的目光和满朝文武的注视。而在她身后,嘉嫔早已泪流满面,瘫软在地,毫无反抗之力。
---
#### 审判与裁决
乾清宫内气氛肃杀,皇帝端坐龙椅之上,目光如炬。他扫视了一圈跪在殿下的娴妃和嘉嫔,缓缓开口:“你们可知罪?”
嘉嫔泣不成声,连连磕头:“陛下饶命!都是娴妃逼奴婢做的,奴婢只是一时糊涂,才会听信她的蛊惑啊!”
娴妃闻言,顿时怒不可遏:“胡说八道!分明是你贪图荣华富贵,才主动提议纵火,如今反倒诬陷本宫,简直卑鄙无耻!”
两人互相指责,场面一片混乱。皇帝冷哼一声,挥手制止争吵:“够了!朕不需要听你们推诿责任。事实如何,朕自有判断。”
他转向魏璎珞,语气缓和了几分:“璎珞,你说吧。将所有证据一一呈上。”
魏璎珞微微颔首,开始有条不紊地陈述案件始末。从嘉嫔的行动轨迹,到娴妃的幕后操纵,再到储秀宫火灾的具体执行过程,每一条线索都清晰明确,令人无法辩驳。
最终,皇帝拍案而起,怒喝道:“娴妃、嘉嫔,尔等胆大包天,竟敢假借天家威严谋害同僚,甚至危及朕的安全!如此恶行,实属死罪难逃!”
---
#### 新的格局
娴妃和嘉嫔被当场革去封号,打入冷宫,等待进一步处置。而魏璎珞则因揭发有功,重新赢得皇帝的信任,再次成为后宫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当晚,魏璎珞独自站在长春宫的庭院中,仰望星空。虽然这场风波暂时平息,但她深知紫禁城的斗争永不会停止。每一次胜利,都意味着新的挑战即将到来。
“姐姐,你真的没事吧?”明玉小心翼翼地问道,生怕打扰她的思绪。
魏璎珞转过身,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放心吧,我很好。不过,我们不能放松警惕。接下来的日子,恐怕还有更多的风雨等着我们。”
明玉点点头,眼中充满敬佩:“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一直陪在姐姐身边。”
魏璎珞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目光坚定:“走吧,先回去休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