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长乐有喜,又为杨家女和兴平侯赐了婚,隆庆帝正是龙颜大悦,只是这般喜悦还没有持续多久,便是随着一队使者而彻底烟消云散。
“外臣达鲁,参见大周大皇帝陛下,陛下万岁!”
“免礼平身。”
“谢陛下!”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皆是在列,看向这一队蕃使,这是呼和塔拉汗派出的使者,呼和塔拉汗是朝廷扶持的势力,占据了科尔沁故地。
在大周数十年前与金国那一战之前,这呼和塔拉汗对朝廷算是恭敬,只要是朝廷的命令便是有求必应。
但是到了现在,却已经是若即若离,对朝廷的命令置若罔闻,不过到底没有宣布脱离朝廷,到现在名义上还是接受着朝廷管辖,呼和塔拉汗还挂着大周蒙古右都指挥使的名头。
那使者显然很是急切,开口道:“启禀大皇帝,科尔沁部南下,联合金国攻打蒙古右翼,我家大汗令我来向大皇帝求援!”
“什么?科尔沁部?”
“金国?金国不是还在内乱么?怎么会有余力进攻蒙古右翼?”
顿时,朝廷之上,文武百官皆是喧哗,议论纷纷,脸上带着惊色。
隆庆帝也是瞳孔紧缩,自他登基以来,最为害怕的,便是听到金国攻打的消息,每次都会带来巨大损失,而每次朝廷派兵,都会被金兵打得大败而归。
也就上一次与宁藩联合对金国用兵之后,这般恐惧才是稍微降低了些。
“科尔沁部兵力如何?”
信国公连声问道,对建奴有关的军事,他都是最为紧张的。
“科尔沁部出动了五万骑兵,金国也是派了两万骑兵援助,合计七万骑!”
满朝臣工都是倒吸冷气,草原上的部族便是这一点最为可怕,全民皆兵,而且马背上的民族,轻轻松松便是能够拉出数万骑兵。
如今朝廷再怎么凑,最多也只能够是拿出两万骑兵,再多便是在各边军之中,想要调动困难重重。
若是想要派兵增援呼和塔拉汗,出动步卒,少说要十万北上,且不说这一路上,靠着步卒的速度,去到怕不是呼和塔拉汗都已经是被杀了,就说调动这兵力,也不是现在朝廷能够承担得起的!
“诸位爱卿以为,此事该如何应对?”
隆庆帝沉声询问道,这般兵力调动……让他感到无力。
如今西南地区叛乱事态愈发严重,流寇席卷云贵,逼近四川,中原又有号称翻天王的流寇,席卷胡广,各地兵力都要调动,镇压流寇,朝廷如今哪来的余力?
“这……”
一众文武大臣也都是不敢开口,这种局面,谁敢开口?谁能负责?就连信国公贺万隆也是退了回去,他虽然有心主战,但也不是莽夫,朝廷现在还有多少银两,兵力如何,能不能作战……他知道的一清二楚。
别的不说,现在那些大营,大部分都是领空饷的,辽东一战损失的兵力到现在都没有补足,银子下去了,有多少是真的用到了募兵上,真不好说。
上一次,他奉了陛下的命令,去巡视三千营、五军营,空饷者十有五六……京营都已经是这般,那些卫所的情况如何他已经是不敢去想了。
这样的武备,谈何作战?
见大周众臣都是不语,那使者更是急切了,求救道:“还请大皇帝怜我蒙古右翼牧民。”
隆庆帝脸色难看,大周的藩属求救上门,朝廷却是无可奈何,怎能不恼?
而且,除了这面子外,呼和塔拉汗也的确不能被灭了,否则朝廷北部再无屏障,而且在大草原之上,就真的要彻底丧失影响力了。
“令信国公为主帅,怀宁侯为副帅,信国公坐镇昌平,九镇边军任你调动,领三千营,驰援呼和塔拉汗,一应物资户部安排。”
“再传令宁藩,宁藩至少出兵一万兵马配合朝廷。”
隆庆帝到底还是决定出兵,三千营起家是草原归降的骑兵,如今也是大周骑兵的主力,最适合草原作战。
至于粮饷……再紧一紧裤腰带了。
“臣谢大皇帝隆恩!”
达鲁叩谢道,这至少是搬回来了数万救兵。
只有户部尚书脸色难看,最后只得是苦笑,这这这……说的简单,只是如今还能怎么安排?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唉!
信国公和怀宁侯也是领命,只是二人皆是神色不好,实在是……兵马不多,钱粮肯定也无法支撑多久,说不得还会拖欠军饷,这样的兵马北上,怕是难说。
达鲁带着满怀欣喜暂时在京师住下,只待大周兵马集结完毕便是立刻随军回归,只希望大汗那里能够支撑住。
天子的旨意以最快的速度传到宁京,不过三日,便是出现在洛轩的案牍之上。
在洛轩回去朝见了天子之后,宁藩便是和朝廷处处设驿,以备军情急报,因此三日之内快马加鞭,八百里加急,换马不换人。
洛轩得到圣旨后,有心要拒绝,如今宁国休养生息不愿动兵,再加上刺杀一事未明,对朝廷他心有隔阂,但是若是不出兵,便是不尊圣旨,恐怕就会让天子提防,也会陷自己于不义……
第二日,洛轩召集众臣,经商议后,以京营副总兵,男爵李传为主帅,抽调武威营、京营兵马,合计一万,北上支援,既然是要出兵,就不要做得慢慢吞吞被人不齿。
不过,李传得到大王密令,知晓此次北上以响应为主,若是有硬仗的,能避则避,尽量保存兵力。
待点齐兵马之后,李传便是告别家人,披坚执锐,率领兵众北上,洛轩遣官吏在宁京成为代为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