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安史之乱的爆发,导致唐军内部消耗的话,根本不会给外族任何可乘之机。
放在其它朝代,能拿出几万精锐就很不错了,可唐代却能随随便便拿出几十万精通任何兵器的精兵!
上马就是骑兵,下马就是陌刀队,拿起弓箭还能当弓箭手,这样的全能兵种,谁能不爱呢?
赵匡胤的府兵制度,让蒯通看的是目瞪口呆!
“大王,您是说,您要让齐地的二十多万大军,精通各类兵器?那就是整整二十万的精兵啊!”
蒯通不敢相信的开口道。
赵匡胤点点头:“兵器他们自备,每个人至少携带三种兵器,长柄武器,短柄武器,和远程兵器,只要我有需要,他们可以变成任何兵种。”
“对了。”
说到这,赵匡胤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战国时期的武器还很简陋,特别是普通士兵的长柄武器,简陋的不成样子。
他又拿出自己画出的图纸道:“你将这个东西,交给工部,让他们先打造出几百个,然后分发到各个军营当中,让我们的士兵用这种长柄武器。”
蒯通接过果图纸,扫了一眼,发现上面写着两个大字——陌刀。
“这?这么大的刀?别说斩人了,斩马都不在话下啊!”
蒯通目瞪口呆道。
赵匡胤点点头:“没错,就是用来斩马的。”
赵匡胤可以预见到,等平定了天下,下一步,便是北方的游牧了。
对付那群游牧,陌刀再适合不过了。
任凭他们的骑兵多么优秀,在陌刀面前,他们胯下的战马都如同待宰羔羊!
即便对付楚军或者汉军,这个时代的底层士兵基本上没什么甲胄,陌刀也可以轻松应对。
“还有。”
赵匡胤又想到,既然自备甲胄的话,总得统一一下甲胄,总不能大家穿什么的都有,到了战场上,那不成了杂牌军了?
赵匡胤对蒯通大概形容了一下他曾见过的铁浮图形象,并让蒯通让工部锻造。
这个时代的冶炼技术远远达不到北宋时期,真的让二十万人都穿着铁浮图的铠甲,未免有些强人所难了。
不过简易版的铁浮图还是做得出来的。
成本问题也不是赵匡胤需要考虑的,毕竟甲胄兵器都自备了,朝廷只需要提供一个样本,让下面的士兵照着做就行了。
成本,那是底层士兵们该考虑的问题。
自己给了他们每户三十亩的土地,三十亩地种植出来的粮食,虽然换不来一套铁浮屠甲胄,但简易版本的问题应该不大。
况且他们还可以借贷啊!
一套甲胄加上配套的三种兵器,价格起码一百银,三十亩地每年产出的粮食不足三十银,所以……
他们可以多分几年来偿还。
这么做虽然有些狠心了,但这三十亩的土地,自己可不能白给。
……
齐地,黄河沿岸。
十几艘漕船缓缓靠岸,岸边,几百名士兵正严阵以待。
早在赵匡胤准备向汉王要粮食的时候,他就已经下令在黄河沿岸建造了无数座粮仓,这片码头,也是其中一座粮仓。
张良此刻,就站在漕船甲板之上,看着眼前的粮仓,心中五味杂陈。
这个韩信,提前就建造好了粮仓?
而且粮仓之外,往远处望去,一马平川,全是金灿灿的麦田。
张良来过齐地,但上一次来齐地的时候,可没这么多良田。
良田之中,农户们来回行走,检查他们精心种植的粮食。
此时正值初秋,虽然未到成熟的季节,但百姓们已经乐此不疲了。
这么多年,自始皇帝一统六国,到现在,他从未见过百姓们如此幸福。
即便是汉王的领土内,百姓们也都是面如死灰,各个神情呆滞。
远处的炊烟不断升起,村落密密麻麻,纵横交错。
甚至可以看得出,大多数房屋都是新建的,齐地不知何时,似乎成为了一片世外桃源。
齐地之外,千里无鸡鸣,齐地之内,芸芸众生,灯火阑珊。
无数庙宇、酒楼拔地而起,建筑精美。
亭台楼阁,飞阁流丹。
穿过粮仓,便是一小城,小城内商贾云集,十分繁华。
甚至还出现了许多他闻所未闻的建筑形制。
小城最高的那幢楼宇,是一酒家,碧瓦朱檐,有如天宫。
他不敢相信的揉了揉眼睛,一年不到,齐地怎么就成这样了?
身后,本身为大家闺秀的殷嫱此时仿佛村姑一般,同样不敢相信的看着周围的景色。
“这里,是齐国的都城?”
张良看到一小贩后开口问道。、
那小贩闻言,露出一抹惊色道:“都城?先生说笑了,我们这不过是一小城,哪能和都城比啊!”
“不过一小城?”
张良傻眼了。
区区一个小城,就能如此,那都城得是什么样啊?
殷嫱快步来到张良身边道:“子房先生,前方那碧瓦楼阁,便是齐王宫吗?”
张良摇了摇头道:“那,只是一酒家。”
“一酒家?”
殷嫱愣住了。
“到齐王宫,还需步行百里,此地距离临淄城还有些距离,姑娘可先到驾辗之中歇息。”
“不了。”
殷嫱摇了摇头道:“我想看看大王治理下的齐地。”
任何时代的姑娘都喜欢繁华热闹。
村里的姑娘向往城市,城市的姑娘向往楼阁。
殷嫱也不例外,她难以想象,区区一个小城的酒家都如此豪华,那齐王宫会是什么样?
但其实,她要失望了。
因为赵匡胤并没有重建王宫,毕竟他现在还没考虑好一统天下后要定都在何地呢。
况且现在还不是大兴土木的时候,天下还未一统。
眼下的这些繁华建筑,也都是民间建造的。
此前,齐王宫在七国之内都是赫赫有名的繁华宫殿。
但现在,齐王宫在临淄城内,甚至不如一些酒家客栈繁华。
将粮食存入粮仓后,队伍缓缓朝着临淄城的方向走去。
抵达临淄城时,已经是三日后了。
此时的临淄城,城门大开,来往商贾络绎不绝。
在距离临淄城数十里外的驰道上,一行人就遇到过不少前往临淄城的商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