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同的局势已牢牢掌控在手中,杨肇基也颇为顺利地彻底掌控了剩余的三万兵马。
再加上黑云龙此次带来的两万人马,此刻杨肇基麾下已有五万大军。
江宁与袁可立经过一番简单商议后,决定不再隐忍,随即着手调兵遣将。
袁可立亲自前往太原坐镇,以此震慑晋王。
而江宁则留下来处理善后事宜。
之后,江宁将李若琏派到袁可立身边听候调用,同时调拨两千锦衣卫随行。
黑云龙也调拨了五千兵马,随袁可立一同前往太原。
对于军中剩余那些有问题的将领,江宁可没打算轻易放过,直接使出他那“一锅烩”的手段。
当然,这种事他自然不会亲自动手。
他派人前往大同城中,将老魏请了出来。
老魏一听来意,整个人顿时笑得合不拢嘴,忙不迭地笑着说道:“还是江大人懂咱家呀!
咱家这辈子,除了见不得老百姓受苦、皇上受累,就剩下这点小爱好了。”
所谓的“小爱好”,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和贪官污吏掏心掏肺。
随后,老魏依据江宁提供的证据,雷厉风行地开始拿人。
这一番动作下来,可谓是杀得人仰马翻,大同军营内一时间血流成河。
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违法乱纪的将领,在老魏的手段下,纷纷被揪出惩治。
老魏那狠辣决绝的变态手段,彻底震慑住了杨肇基和黑云龙这两位久历沙场的领军将领。
他们心中满是震惊,实在没想到,平日里看上去一团和气的魏公公,竟藏着如此变态的一面。
其行事手段之狠辣,就连他们这些常年带兵打仗、见惯了生死场面的将领,见了都不禁为之咋舌。
不多时,大营之外,只见几名士兵抬着担架匆匆赶来。
担架之上,赫然躺着郭允厚,此刻的老郭正哼哼唧唧地呻吟着。
在他身后,跟着一群鼻青脸肿的户部官员,一行人径直朝着江宁走来。
郭允厚一见到江宁,赶忙开口说道:“江大人呐,老夫感觉如今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已然可以开始干活了。”
江宁心里当然明白郭允厚所说的“干活”所指何事。
随后,江宁将早已整理好的名单递给郭允厚,接着又调拨了两千士兵以及五名锦衣卫探宝百户,供郭允厚差遣调令。
谁也不曾想,郭允厚一拿到名单,竟直接从担架上一跃而下,脸上瞬间浮现出兴奋之色,旋即领着一众户部官员匆匆离开,迫不及待地去查抄那些军中将领的家产了。
这时,一旁的老魏一边慢条斯理地擦拭着手上的血,一边感慨说道:“郭大人可真是老当益壮啊!
都这把年纪了,前不久险些被那赵将军给活活打死,紧接着又差点被江大人您给活活掐死。
受了这么重的伤,此刻居然还如此生龙活虎。”
江宁听后,尴尬地笑了笑,说道:“魏公公,东西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啊!
本官可从来没想过要掐死郭老抠,上次真的只是个误会。”
魏忠贤听完,笑着说道:“江大人,是咱家说错话了。”
接下来,大同城可谓是彻底天翻地覆。
郭允厚领着户部官员全力彻查军中将领的家产,这一查,竟如抽丝剥茧般牵出了一堆惊人内幕。
随着调查深入,发现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当地宗族势力也被卷入其中,买官鬻爵的黑幕层层揭开,更是牵连出了大同巡抚王象春,以及镇守太监周如林。
面对此等情形,江宁毫不手软,直接下令将大同巡抚王象春抓捕归案。
至于镇守太监周如林,老魏可没打算轻易放过他,当场就动用家法,将周如林狠狠招呼了一顿,随后将其五花大绑,扭送京师,等待进一步的惩处。
周如林在老魏那一番毫不留情的家法伺候下,彻底崩溃,将所知之事交代了个底儿朝天。
而巡抚王象春,原本还妄图硬扛到底,死不认罪,怎料镇守太监周如林率先将他供了出来。
这下王象春也没了斗志,干脆破罐子破摔,结果牵扯出的人越来越多。
面对这种局面,江宁依旧不为所动,秉持着查到谁就抓谁的原则,绝不姑息。
郭允厚刚开始还一脸兴奋地查抄家产,到后来也不禁有些担忧起来。
他找到江宁,说道:“江大人,如今这牵扯的人可是越来越多了呀!”
江宁闻言,笑着打趣道:“好你个郭老抠,你平日里不是总吹嘘自己,连皇上都不怕,这辈子唯一怕的就是户部没银子吗?
怎么,现在就怕了?”
郭允厚听后冷哼一声,说道:“谁说老夫怕了?
老夫只是感慨,此次从京城出来,带领的人手实在太少了。
你瞧瞧,这些官员越来越多,他们的家产有多有少,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呀,哪能轻易放过。
可如今,老夫手下这些人根本就不够用了。”
江宁见状,无奈之下打算再给郭允厚调拨些锦衣卫。
可这一琢磨,他自己也傻眼了。
此次他原本带领了5000锦衣卫,如今1000人在大同城内负责保护信王朱由检的安危。
另外2000人由李若琏带领前往太原,负责袁可立的安全。
剩下的2000人也已经全交给郭允厚了。
随即他又想到了老魏,赶忙把郭允厚打发去找老魏想想办法。
恰好老魏此次从东厂带了2000人马一同前来。
不曾想,郭允厚找到老魏,将情况一五一十说明之后,老魏兴奋得格外高兴。
只见他二话不说,立刻调集那2000东厂番子,跟着郭允厚就开始在大同城“大杀四方”。
江宁瞧见这一幕,不禁傻眼了。
他着实没想到,郭老抠和老魏凑到一块儿干事,威力竟然如此惊人,把整个大同搅得如同天翻地覆一般。
此番清查下来,大同的官员直接被抓了九成九。
好在江宁此次带来的京营之中,有先前从国子监招收的学子。
他赶忙从中挑选出几名,暂时代理大同的政务,否则大同城恐怕就要彻底陷入瘫痪。
随后,江宁又赶忙提笔写信,安排人手骑快马送至京师交给朱由校。
信中,他详细说明了大同如今的状况,希望能够从吏部调拨一些人手来山西。
毕竟照他这清查的速度继续杀下去,整个山西官场恐怕都要被一扫而空了。
与此同时,信王朱由检也并未闲着。
在王承恩和黄道周的协助下,他们对代王朱鼎渭违法乱纪的行径展开调查,结果越查越多,那些恶行简直触目惊心。
像什么欺男霸女、抢夺民财、纵人行凶之类的,都只能算是小儿科。
更为恶劣的是,竟有将幼童掳进王府,折磨致死的残忍之事,甚至还把百姓活生生烧死,如此丧尽天良的恶行,实在是数不胜数。
好几次,朱由检看到这些调查结果,气得怒发冲冠,差点就要提刀径直冲进代王府,恨不得当场将朱鼎渭乱刀砍死。
幸亏王承恩和黄道周玩了命地阻拦,才没让他冲动行事。
随后,朱由检对那仅存的一点亲情彻底绝望,心中再无顾虑,当即便调集人手,雷厉风行地对代王府名下的家产展开全面查抄。
这事儿传到江宁耳中,江宁着实懵了。
那一刻,他只觉自己仿佛还没睡醒,好似仍置身于梦境之中。
想当初在京城时,大家相处倒也和睦,行事都还算是比较讲究,从不打打杀杀,基本都是人情世故。
可如今一出京城,好家伙,一个比一个手段狠辣,这转变之大,实在让他有些猝不及防。
江宁觉得和其他几位相比,自己在他们面前就像个新兵蛋子。
在杨肇基整顿大同镇军务期间,江宁察觉到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军中将领纷纷驯养家丁,并将其充当自己的亲卫。
江宁一眼便洞悉了此事背后潜藏的巨大危机,照这般情形发展下去,最终这些将领恐怕一个个都会变成拥兵自重的军阀土皇帝。
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江宁立刻将黑云龙和杨肇基召集到一处,神色郑重地下达命令。
军中所有将领,一律不得驯养家丁并带入军营。
所有将领的亲兵,全部由军中统一派遣,同时对亲兵的数量名额进行严格管控,而且还要定期更换,绝不能让军中养成派系争斗的风气。
刚开始,杨肇基和黑云龙对江宁的这一命令并未太过在意,只是敷衍地点点头。
见状,江宁笑着耐心解释道:“二位总兵,你们不妨仔细想想,若是任由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一名将领养上几十个、上百个甚至上千个家丁,那将会是怎样的局面?
况且,大明的参将、游击、总兵可绝非寥寥数人。
长此以往,恐怕会重蹈唐朝藩镇之乱的覆辙啊!
据本官所知,你们二位身边各自也养了差不多几百名家丁吧。
为了军中的长远发展,也给其他将士们做个表率,二位意下如何?”
听到江宁这番话,黑云龙和杨肇基两人顿时如遭雷击,脑袋“嗡”的一下。
他们此前驯养家丁,仅仅只是出于方便自己行事的考虑,压根就没像江宁这般想得如此深远。
但静下心来仔细琢磨,江宁所说确实句句在理,是实打实的道理。
随即,二人不敢再有丝毫迟疑,赶忙带头表态,愿意将自家家丁全部编入军中。
同时,对于军中将领驯养家丁一事进行严格杜绝。
完全按照江宁的提议执行,所有将领的亲兵,都从军中选派士兵担任,对亲兵的数额、人员进行严格把控,并且按照规定定期更换,坚决不能让军中再度陷入派系之争的泥沼。
接下来,军营里的事务便顺遂起来,一切都在有序推进。
江宁见此,便不再过多操心军营之事,转身来到大同城中,去找信王朱由检。
一到地方,就瞧见这位年轻的亲王正忙得不可开交,带着手下的人四处查抄他王叔代王的家产。
看到江宁到来,朱由检显得格外兴奋。
三步并作两步迎上前去,赶忙说道:“江大人,你有所不知啊,本王这些日子,光是从代王府名下,就已经查抄出几百万两银子了!
而且这还没清查完呢!”
江宁听闻,一阵无语,暗自感叹,嘴上不禁说道:“这位信王殿下,可真是代王的好大侄儿啊!”
就在这时,江宁突然又想起之前在御书房中与朱由校商量的改制宗室供养政策。
于是赶忙开口问朱由检:“信王殿下,不知您对代王府下的宗室情况了解得怎么样?”
闻听此言,朱由检伸手摸了摸脑袋,思索一番后开口说道:“代王府传承了几百年,如今算起来,王府宗室大概有三四千人吧。
不过可能还有一些旁支宗室,并未登录在皇家族谱玉牒之上。”
见状,江宁笑着说道:“信王殿下,不妨将这些宗室全部重新登记梳理一遍,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状况,这样也好在回京之后上报皇上。”
朱由检听闻此言,点头应道:“本王稍后就着手去办。
至于查抄代王府家产这件事,要不江大人你来接手?”
江宁听完,赶忙笑着摇头拒绝道:“还请信王殿下见谅,臣这几日手头事务繁杂,实在抽不出空来。”
朱由检见状,沉思片刻后说道:“既然如此,那本王就一边继续查抄代王的家产,一边调查代王府一众宗室的情况吧。”
看着朱由检一脸认真专注的模样,江宁不禁心生感慨。
这位信王还没有正式走马上任宗人府呢,此刻就已经办事如此认真了。
之前要不是自己在御书房点将,兴许这位信王以后就是个太平王爷,当然了,太平王爷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但相比较之下,宗人府的舞台会让信王更加海阔天空。
有时候想想这官当多大才叫大呀?
王爵在大明已经封顶了。
如今有自己在,朱兄肯定不会出岔子。
除非朱兄将来没有儿子,才能轮到这位信王殿下。
只希望这位信王殿下,接下来能摆正自己的位置